當品牌建設的天時地利人和都已到位,你是否還在為品牌取名發愁?是否對剛剛確定的新名字卻反倒有種不確定性?如何做到不瞎取名,不隨意取名,不取錯名?
取名只有一次機會,一次錯誤的取名可能會讓你的品牌失去競爭機會,可能會難被你的消費者認知,或是會在心智中輕易被取而代之。
因此,好的品牌名稱可以幫助你找到品牌的差異化定位,遠離競爭紅海。怎樣可以更好的利于品牌名的傳播?怎樣可以讓品牌名稱去代表一個品類?怎樣讓品牌具備人格化特征?
聽完紅課堂講師許戰海老師的第三講《如何起餐飲品牌名》,你都從中學到了什么?
【為何說一個品牌有兩個名字?】
在品牌名字的背后,其實包含著一個品類的名稱,是去吃包子還是買烤鴨?消費者第一時間一定是在品類上做出選擇。
創始人打造餐飲品牌時常常會忽略這一點,沒有清晰的品類定位,往往會導致消費者對品牌名稱的認知較為模糊。研究消費者心理,他們第一時間會考慮:吃什么?接下來才會考慮:吃什么品牌?一個清晰的品類名稱的確定,有利于品牌之后的發展,它的定位是一個根本。而品牌名稱中都潛在包含一個品類名稱。比如狗不理,是品牌名稱,但蘊含一個包子的品類名;全聚德是品牌名,卻包含了烤鴨的品類名;海底撈是品牌名,卻包含了火鍋的品類名。品牌名固然重要,但品類名的附加值才能幫助品牌迅速占領消費者心智。如果品牌名是樹干,那品類名一定是抓地牢固的樹根。而品類名如果較為復雜,很難做到“讓消費者了解自己是賣什么的”。例如油條,燒烤,火鍋等,定位清晰,且來源于生活的品類名則更易被人們所認知。“我在幫助餐飲人打造品牌時是非常建議將品類名稱放到品牌的logo上,可以更清晰的展示品牌代表的是何種品類。”許戰海介紹說。確定品類后,所有的品牌做到在消費者心中反映出的:XX品類=XX品牌,便是達到了最好的效果。因此,得出結論:品牌的強大,恰恰是因為它代表了一個強大的品類。很多餐飲人喜歡自己來創造新詞匯取名,比如有一家請算卦的起了個名字叫“科瓦”,聽起來既生僻又絲毫看不到餐飲的影子。比如白加黑,幫寶適等,都直接將品類或產品功能,產品特色包含在內。此為歐美國家品牌普遍應用的方法。比如波音、福特、麥當勞、費列羅、大董烤鴨,各行各業都是人命命名,成為主流現象,往往最終易于品牌成長,容易脫穎而出。三種方法中,勢能最高的還要屬第三種,品牌創始人命名法。品牌先天屬于封閉狀態,而品牌創始人命名本身具有開放性。品牌創始人本身的傳播比品牌的傳播性更強,因此往往會發現:品牌的成功源于品牌創始人本身的故事。
而相比起自造品牌名稱,它的傳播效率,包括未來品牌潛在的成長性都會差很多。因此最好的名字就是你的名字,你的名字就是最好的品牌名。當然,如果名字不好聽或不好記,還有一個替代品牌創始人名字的方法:品牌命名需要關注它的幾個方面:一是品牌發音,傳播最多最應當關注。其中的三元音a,o,e最為重要。研究發現,全世界的各方言中,共同的傳播規律都集中在a,o,e之間,因為三元音極易被熟悉,被傳播,被關聯。因此,命名的第一個原則就是包含a,o,e三個元音。它們是所有發音中張口最大,利于有效傳播,并且傳播效率最高的。如果確定的命名有三個字中兩個字都帶a,o,e,這樣的傳播效果一定是最好的。
第二個原則是一定要選擇熟悉的字,而非生僻的字。即被大多數人都能識別的文字是最容易被傳播的。
第三個原則是音調中選擇第二聲和第三聲。在發音的四個音調中,第一聲平聲和第四聲去聲,嘴巴不用張開也能發出聲音,而另外兩個音調嘴巴必須張開,在傳播效率上張大嘴巴傳播效率更高。
如果品牌名稱中包含第二聲和第三聲,則傳播效率更高,這是一個很小的細節,但是同樣非常重要。在命名的三個原則中,需要第一優先考慮的應當是a,o,e,第二則考慮選擇熟悉的字,而第三個音調選擇是影響程度最低的,是考慮原則的最次級。
講師:許戰海
內容整理:依晴
編輯:小強
來源:紅包商學院紅課堂
—— END ——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
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8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