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0年,陶陶居在廣州誕生,那個時候估計沒人猜到這樣的劇情:135年后,竟是一個山東人接過了陶陶居品牌,并將其當成一項事業去追求。
質疑和壓力同時撲向了尹江波。直到古樸又時尚的新陶陶居開業八個月后,味道慢慢被老廣認可,尹江波接受了紅餐網的采訪,才講述了他與這個百年老字號背后的故事。
山東人能否做好粵菜老字號?
2015年8月20日,新的陶陶居在廣州正佳廣場亮相。運用光影和新式屏風,讓這家店看起來既時尚,又有古樸韻味。
1880年,陶陶居在廣州誕生,那個時候,估計沒人能猜到這樣的劇情:135年后,一個山東人接過了陶陶居品牌,并將其當成一項事業去追求。
那是2015年7月1日,廣州市國資委公布陶陶居品牌的許可經營招商公告,尋求“餐館服務項目”的合作方。
最終,尹江波拿下了運營權。這個過程并不簡單,他告訴紅餐網記者,山東老家團隊和廣州市國資委進行了長達兩年半的談判。“我對老字號一直有特殊的感情。當然很多人在質疑,一個做山東菜的到底能不能做好粵菜,尤其是這樣一個老字號。”
▲康有為題的這三個字,在述說陶陶居曾經的輝煌
實際上,直到陶陶居在正佳廣場開業之后,這種質疑都一直存在。尹江波說這是必然的,“陶陶居是什么?136年歷史的老字號,它在老廣人心目中的地位是無法撼動的。”
尹江波分析自己之所以能拿到陶陶居的運營權,對山東老家的成功運營,是自己的優勢。“我們和陶陶居方面接觸的時候,已經有了40多家門店,應該是廣州市門店數量最多的餐飲企業。我們有運營連鎖餐飲的經驗,至于再做粵菜,就是加上怎樣的技術問題了。”
“三個結合”,陶陶居的出路在于創新
尹江波與電視劇中的山東大漢形象并不太像。
他中等身材,說話不快,也沒有大嗓門。但說起對陶陶居的決心,尹江波溫和的語言掩飾不了必勝的決心:“我做事就是這樣的嘛,要么不去做,要么就做到很好很棒。”
1998年,大學畢業后尹江波就來了廣州,之后創辦了山東老家。在近20年的粵漂生涯中,尹江波打造的食尚國味餐飲集團,已經有了山東老家、喜窩、方盒、粥百味等六個品牌幾十家店。
▲山東老家也在升級,越來越時尚
接過陶陶居后,尹江波壓力很大,他也在朋友圈表露心聲:“唯有全力以赴,將其打造成為真正的廣州美食地標,并擴散發揚之。”
廣州的餐飲老字號很多,但依然繁榮的很少。在此之前,尹江波對菜根香、蓮香樓都很感興趣,并最終接過了陶陶居。“老字號不能再像以前那樣,不能因為年代久就按照老的方式來運作了。”
?1、與時尚結合——老字號也要拼顏值
廣州的茶樓很多,老廣們也愛“嘆”早茶,“一盅兩件”是很多人雷打不動的生活方式。
但正佳廣場所處的位置是個時尚的商圈,年輕人多,外地人也多,還能按照老式茶樓那樣的節奏來嗎?
“肯定不能那樣了。”尹江波對紅餐網記者說,新的陶陶居不僅要讓老廣們接受,還要讓外地人、年輕人喜歡。“傳統的東西,也要時尚化表達。”
▲老廣州的味道,但有了更時尚的造型
尹江波說,新的陶陶居要講顏值。“店要漂亮,菜品要美觀,我們的服務員不能說都是很漂亮吧,但要有氣質。我讓女孩子化妝,男士必須要把頭發收拾干凈,店里的服務員都是朝氣蓬勃的。”
盡管陶陶居是一個老字號,但從接過手,尹江波就沒有打算完全依照傳統的東西來,他認為,老字號的價值在于老,但出路絕對在于創新。
?2、與科技結合——管好企業,還要吸引消費者
紅餐網記者曾走訪過很多老字號,裝修陳舊不說,在結賬環節,有些店甚至沒有安裝POS機,更別說用支付寶或者微信支付。而家族式的管理,是諸多老字號共同的問題。
尹江波說,陶陶居不能這樣,要和科技結合起來,不管是信息化程度,還是內部管理,都要用上科技手段。“應該說這是我們企業的強項。”
▲老字號也有各種新的科技手段
2006年,山東老家成立了軟件科技公司,財務軟件、經銷層、ITR等一系列加起來一共20 多套系統,用于企業管理。“這些消費者看不到,但作為企業管理層必須要運用信息化優化每一家店的管理流程。”
而在看得著地方,三年前食尚國味就開始聯網,利用微信建立“食尚國味朋友圈”,互動頻繁,3個月就聚集了10多萬會員,這都是陶陶居可利用的資源。
如今,在大眾點評APP上,陶陶居的消費者可以用手機排號、點菜,也能支付并獲得一定的優惠。
?3、與文化結合——好吃背后,要講廣府文化
店門布置有留影區,黃包車、鳥籠、舊海報;走進店去,西關大屋的窗花、老西關的路牌、大鳥籠的隔間,精心設計的裝飾,處處體現出老廣州的氛圍。
尹江波說,任何一個這個生意,把它做大到一個企業,背后一定要有強大的文化支撐。“麥當勞、肯德基不是它東西做得多么好吃,而是背后歐美文化的輸入,這是一個很強大的文化體系。”
▲事實證明,這種創新也被年輕人喜歡
尹江波說自己是一個新廣州人,很喜歡廣州的餐飲老字號,他要廣府文化融入到新陶陶居里面去。“無論是它的裝修,還是出品的設計,還有它的服務,都有很好的結合,真正把廣府文化傳承下來。”
為了找到好的粵菜師傅,尹江波去了幾次香港,他說,那是粵菜傳承最好的地方。“我找到了很多老手藝人,工資都是他們說了算。他們50多歲了,在后廚做起活兒比30多歲的人還利索地道。”
這樣的出品是容易得到認可的。尹江波說,2月份的一天,從上午10點就開始排號,一直到下午,一共排了1800多個號,店門外的隊伍拉得很長。
寧可發展慢一些,也不要中央廚房
尹江波喜歡跑步,在圈內有“百馬王子”的綽號。
2014年3月17日,尹江波選擇了韓國首爾馬拉松作為首馬,用5個小時完成了人生第一次42.195公里“長征”。那次長跑,他經歷了拉傷腳板、突破身體極限、跑掉了2個腳指甲等各種艱難狀況。
▲在雅典,尹江波和兒子一起跑了一次全馬
為什么跑第一個馬拉松這么辛苦?尹江波后來分析,因為沒有經驗,一會兒快一會兒慢。“馬拉松是自己和自己賽跑,沒有人跟你比的。你應該知道自己的實力,要合理分配體力。”
于是他總結了一句話,慢慢跑,才能更快。“這跟做餐飲業一樣。為什么我們老說勿忘初心,我們都忘了為什么要跑馬拉松,也忘了為什么要做餐飲。”
曾經,尹江波啟動過中央廚房,但后來選擇了退出。“一個正餐企業,是要依賴于師傅的手藝去發展的。山東老家2009年成立了中央廚房,想發展快一點,但發現中央廚房做出來的口味,是達不到我們要求的。”
▲美食與愛,陶陶居都不會辜負
尹江波很清醒:要是做快餐,必須要有中央廚房,但要做正餐,中央廚房會損害出品的味道。“尤其是粵菜,對食材要求非常高,一只雞放在冰箱里放一夜再做都不行。”
他寧愿讓陶陶居發展慢一些。“陶陶居肯定是要往外走的,今年也會開新店。但我們必須要做好一家再開一家,不能犧牲味道,慢一點沒關系。”
黃記煌黃耕 金百萬鄧超 人人湘劉正
很久以前宋吉 比格披薩趙志強 花家怡園花雷
耀華飲食集團區又生 客語許可鵬
文字整理:紅餐網_孟北|攝像:紅餐網_陳熙 ?內容交流、原創投稿,請加微信:hongcw66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yummy_ivy ↓↓↓點擊“閱讀原文”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8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