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是具有盲目性的,看到什么賺錢做什么在餐飲行業尤為明顯。滿大街都是千篇一律的裝修,相似的菜品,類同的服務,真的就能賺錢嗎?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賺了第一桶金,第二個、第三個……90%的創業者遇到的可能就是一個個坑!阿龍的經歷也許會給我們一些啟示。
年過三十的阿龍是個80后,果敢決斷的性格使他走到今天。
十年前,阿龍風華正茂,帶著對社會的美好憧憬一猛子扎進日進斗金的商業領域。短短幾年,便小有成就。然而,一線市場的錘煉,讓他敏銳發現,這條路會很快走到頭。
于是,他跨入了餐飲業。從一張白紙,到進入商業領域成為產品、品牌運作、招商、地推的行家里手,轉行競爭層次較低的中餐,阿龍做得順風順水。
轉眼到了2014年,小板凳的風靡,一下激活鄭州沉寂多年的火鍋市場,各類品牌蜂擁而起,阿龍認為這是一個賺錢的好時機,毫不猶豫順風而上。
2014年5月,他的第一家火鍋店開業,一炮走紅。
1.投資150多萬元,品牌名字和裝修有特點;
2.高薪+分紅聘請行業大咖級的炒料師傅,在店面現炒底料;
3.由于中餐運營經驗帶來的是內控很棒,產品損耗控制極好;
4.600多平方的店面僅有18人,保證出品時間控制在2-5分鐘,坪效高。
現炒底料、菜品品質高、服務效率高、內控到位,他的火鍋店的毛利達到65%左右,僅用4個月就實現了盈利。
在火鍋之城重慶,一百米內七八家火鍋店并不罕見,但在鄭州,這種場景難以復制。
▲第一桶金來的太容易,就要預防后面的坑
火爆的生意,讓阿龍有些按捺不住,很快他開設了第二家店。然而,對市場的過高期待,以及對火鍋業運營經驗的匱乏在此時體現了出來:
一是一哄而上的火鍋風潮帶來競爭環境的持續惡化,第二家店附近一夜之間就火鍋店林立,一兩公里路兩邊屯集了七八家火鍋店;
二是由于缺乏經驗,第二家店店面過大,客流不足以支撐過大的店面成本;
三是開業幾個月后趕上春夏火鍋漸入淡季,人流驟降,月最高虧損達30萬;
四是小板凳風潮勢弱,消費者將各種小品牌火鍋店統統與小板凳歸為一類,消費疲勞彰顯。
火的時候,一切都會順風順水。問題來時,什么都會成問題。看到危機的阿龍,僅用一夜時間就做出決定:第二天關店。于是,賣掉部分家產,將員工工資、供應商余款和消費者儲值卡做了清算。
他只有一句話:失敗是自找的,但信用不能丟,該清的賬必須清完。
至此,歷時一年半,阿龍與火鍋的故事告一段落。回看敗局,從來不是只看故事,最有價值的應該是阿龍的反思。
▲產品線相似,大多數餐飲業態都會出現跟風
我們必須敬佩阿龍的魄力和果敢,每次轉型,都是毅然決然,絕不拖泥帶水,賺了或者賠了,眼都不眨一下。
阿龍說,如果不開第二家店,這個品牌或許不會死,還是決定頂層設計的思維出了問題,“過去生意思維太重,選擇項目只是為了賺錢。這樣,所有的決策、行動都只會從短期效益考慮。”
“餐飲的本質與特性決定了它是個長跑運動,生意卻是短跑思維,用短跑思維做長跑運動,肯定會出問題。”阿龍說,當時如果以長跑思維規劃好發展路徑,守好第一家店,也不會有今天。
阿龍說的長跑和短跑思維,其實類似生意與品牌概念。做生意,一般會在市場好、能賺錢的時候選擇進入,目的只是賺錢,缺乏清晰的規劃,典型的生意思維。
做品牌,一般會在市場還沒完全顯現時,就開始長遠規劃,目的是創造價值,從而最終獲取利潤。
兩字之差,實現路徑卻截然相反。
一年的反思已經足夠,如今阿龍開始重新謀劃,以圖東山再起。看長遠還是看短期,是只圖賺錢和塑造品牌之間無法逾越的界限。
▲對于很多創業者而言,拿錢買到了教訓并不劃算
阿龍這次轉型的心態和思路相比去年,都有巨大的轉變。
從生意思維向腳踏實地的品牌思維轉移,雖然學費高昂,但或有機會讓他成為一個真正的餐飲人。
在投資環境不樂觀的情況下,目前餐飲業已成為重災區,90%以上的餐飲人要么小打小鬧,開家小店;要么靠短期轟起來一兩家店,就走加盟之路。
這種依靠短期廣告、差異化等模式建立起來的品類,在短期內忽悠了消費者和加盟商,但從長遠考慮,這僅僅還停留在賺錢的生意思維角度,說光明一點叫連鎖加盟共同致富,說直白一點就是騙人。
太想要了,反倒讓自己掉進了坑里。餐飲業的巨大需求和發展的不成熟,讓一些沒有經歷品牌建設過程,靠短期火爆然后搞加盟賺一把就走的人鉆了空子。
這在以前,有著巨大市場,但未來隨著餐飲市場的逐步成熟,以及投資者的理性與謹慎,空間將越來越小。
其實,即使賺了一時又如何?阿龍說,再次創業首先要理清初心出發點的臨界性:第一,有無沉心做好去創造一個品牌并為之全力付出的準備;第二,能不能承受起煎熬。
其次,做好幾個支撐:品牌有無完善的頂層設計;是否有足夠的調研與測評;有無完善的落地執行備案……
▲餐飲的投機時代結束了
產品的品類是否足夠聚焦,并能通過聚焦戰略來俘獲消費者的認知,成為細分品類的專家及領導者;
品牌的價值與消費者的鏈接是什么?市場如戰場,攻無不克的秘笈只是傳說,想走得更遠,最好還是先扎馬步練好基本功。
阿龍的反思告訴我們,餐飲業的草莽掘金時代已經過去,精細化餐飲時代悄然來臨,不管我們面臨怎么樣的運營模式變革以及消費者需求變化,都要堅守產品品質和品牌,只有將生意做成品牌,并長期運營下去,才有希望在未來餐飲競爭中分得一杯羹。
不顧大環境和事實,盲目躍進的時代顯然一去不復還了。
也就是說,餐飲業的投機時代結束了,踏踏實實做事的時代到來了。
來源:一塊兒開餐廳(ID:yikuaierkct),已獲得授權
編輯:紅餐網_孟北(圖片來自網絡)
? 內容交流、原創投稿,請加微信:hongcw66
?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yummy_ivy
↓↓↓點擊“閱讀原文”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9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