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俏江南到大娘水餃,為啥這些餐企融資后問題不斷?

      俏江南在安徽開的第一家店,很快就要關了。

    盡管原因不明,業內人士認為,這與調整不成功,以及和資本方CVC的撕逼過往有關。

    春節前,大娘水餃創始人吳國強也曾和該資本機構大打口水戰。這是一個怎樣的機構,屢次和餐飲業撕逼是什么原因?

    安徽第一家俏江南將關閉

    2011年9月23日,高端餐飲品牌俏江南在合肥開第一家店,位于黃山路1912街區。

    現在,這家店即將關門歇業。根據記者了解,該店已經不接受市民3月份的訂餐。合肥餐飲協會秘書長張廣民表示,該門店關門停業或有多方面原因,“這家主打‘高端牌’的餐廳在合肥可能是有些不接地氣。”

    2月26日下午,俏江南1912店的門前雜亂無章地堆放著一批椅子,幾名工人正在將這些椅子搬上貨車。店里的服務員介紹,這兩天還在正常營業,“現在就是陸續地把東西搬走,準備歇業。”

    針對俏江南1912店即將閉店一事,合肥金大地商業管理中心一名工作人員表示,由于涉及商戶隱私,他們對此事不便透露,“可能會閉店,但商鋪現在仍在洽談。”

    俏江南400客服工作人員在與門店核實后證實,俏江南1912店的確將關門停業,但是具體的停業日期尚無確定。她建議消費者如需預訂,可在預訂前一兩天致電門店咨詢。此外,對于門店關門停業原因,以及下一步的部署調整,該工作人員表示并不知情。

    俏江南被我們熟知,一則是因為其高端餐飲的形象,碰上了八項規定,一時難以調頭;二來,就是和資本方CVC的撕逼大戰。

    俏江南、大娘水餃的撕逼往事

    餐飲行業是資本與創業公司撕逼的重災區。過去幾年,幾個經典案例從紅高粱到真功夫,從金錢豹到金漢斯,從俏江南到大娘水餃,CVC中了兩元。

     

    艱難的俏江南

    據稱當年負責俏江南和大娘水餃項目的是SS。據稱,SS是位文藝女青年,SS人際關系和口碑一般:“脾氣大,不守規則,又特別作,大概早就有很多人看她不爽了。”

    所以,在俏江南業績下滑,剛現端倪時,各方都怕被問責,大概是大家默契地一起把她推出去了。

    據了解,SS當時負責俏江南和大娘水餃項目,她與兩個項目方都溝通得不錯。比如,SS會與俏江南在一些問題上進行調停、溝通,共同尋找一些說辭,面對CVC和銀行,一些矛盾是能夠通過時間來化解的。

    但在SS走后就不同了,CVC與俏江南的很多前期口頭約定和共識都隨之撕毀了,比如SS原來代表CVC做出的很多承諾,雙方達成的默契和共識,都無憑無據,無法兌現了。

    這樣,任何小問題都不能遮蓋住,甚至成為將要爆掉的泡泡,繼任者不愿意為前任的任何瑕疵擔責,自然紛紛跳起指責推卸責任,爭先恐后戳破這個泡泡,而泡泡一旦戳破,就只能開撕。

    當初,俏江南和CVC一個愿打一個愿挨——CVC想買,俏江南想賣。在交易前,雙方談判的關鍵是價格,認為達到約定業績不是問題,但交易完成后,這些次要矛盾可能就會變成主要矛盾了。

    早在2014年3月,CVC與俏江南就開始在暗撕。雙方的分歧在于CFO人選,不能達成共識:CVC的人俏江南打死不接受,盡管CVC號稱擁有很多專家資源,但資方的經理人哪那么容易空降?而俏江南的人CVC也看著不爽,撕逼大戰便多次上演。

    “煮壞”的大娘水餃

    春節前,大娘水餃創始人吳國強的一封《致全體大娘人的公開信》與頂級投資機構CVC一起火了。

    與俏江南張蘭的發家故事大體類似。吳國強曾經是一位在青海插隊的知青,在常州日報做過3年記者,90年代初從政府機關辭職下海創業。1996年,吳國強將一家日營業額只有200多元,一個月要虧損1萬多元的小餐館改名為大娘水餃,用近二十年時間做成了中式快餐行業領軍企業。

    大娘水餃先后吸引了IDG、鼎暉國際、摩根士丹利、今日資本等知名投資公司前來洽談投資,吳國強起初對資本并不感冒,甚至有些排斥。直到2013年,大娘水餃與CVC“聯姻”,CVC拿下控股權,而吳國強則保留部分股份,成為公司的個人股東。

      在吳國強交出控股權之后,CVC引入職業經理人,第一任CEO由臺灣人黃再德擔任。黃再德,2004年進入中國百勝餐飲集團,曾先后擔任必勝客和肯德基的品牌企劃副總裁,帶領這兩個品牌的企劃團隊打造了最成功的西式餐飲品牌。然而,他沒有堅持到底,有了第二任CEO——李傳章,履歷不詳。

    即使交出了控股權,大娘水餃依然是吳國強割舍不掉的牽掛,否則,也不會主動請纓參加大娘水餃2015年—2016年年會。然而,不愉快就是這么發生了,吳國強被擋在了門外。

    正如大娘水餃創始人吳國強在公開信中所言:“再說我一個60幾歲的老人,你們這么對待我是否過分?”只能說,格局不夠。

    強硬的CVC

    公開資料顯示,CVC管理資產規模達600億美元,是一家不折不扣的大基金。在歐洲,其共發行了六期基金,其中,第六期基金規模為110億歐元(約合150億美元)。

    真正在中國內地投資,大概是在CVC進入亞洲市場的11年后(2010年)。這一年,CVC成立了北京辦事處。其管理的第三期亞洲基金(規模約40億美元)開始投資了大娘水餃和啟德教育等。并以6000萬美元撬動3億美金,拿到俏江南82.7%的控股權。

    CVC在歐洲多傾向控股式投資,當然也希望把這一邏輯帶到中國。2012年,梁伯韜正式出任CVC大中華區主席,CVC大中華區的投資風格也更顯示出中西文化的混合體。在歐洲,CVC主要進行BUYOUT式的收購——以低價購買公司,并通過機制改善或換掉管理層,重整企業以期提升價值。

    但相較歐洲,在中國做控股型收購還有很多壓力的。首先是很難換掉管理層,這樣CVC的長項——財務管理、資本運作和戰略投資就很難發揮。因為,創始人對公司的影響力,并不因為成為小股東而減少,往往很難建立起規范的公司治理架構,而如果沒有完善的職業經理人市場與成熟的激勵制度,失敗成為必然。

    而即便拿下控股權,更換了管理層,也很難在短期內改變公司文化和治理結構,高大上的標準化規范,對于某些行業企業不一定適應。因此,很多投資機構做控股式收購,只能退而求其次,配合原來的管理層,調整企業模式,實現企業價值的提升不失為上策。

    CVC的無奈

    CVC大中華區負責人梁伯韜曾在多個場合表示,餐飲是他們比較關注的一個行業。在這個行業里,要選擇一個好的品牌、在市場里有影響力的企業、管理上比較扎實的團隊。

    他說,“我們選擇的企業都是好的企業,都是行業排頭兵,我們對管理層很信任和認同,這不同于很多外國尤其是美國的基金,他們會換掉管理層,但我們原則上不會。我們希望找到專業的人才,幫助公司的團隊做得更加好。”

    現在看來,梁伯韜的話,說得稍有些滿,CVC投資的餐飲企業相處得都不太好,對于一家大基金來說,更是大煞風景。

    據接近CVC的人說,CVC管理層人都很不錯,尤其是香港團隊,專業性很贊、職業性更沒得說,整個機構的外部印象也是高大上,但為何項目老是出問題,面對俏江南、大娘水餃等企業時無計可施?

    其實,CVC也好,銀行也罷,都習慣了斯文的調性,而餐飲業都是白手起家,運營為大,運營、采購、財務、市場開發等業務關系千絲萬縷、糾纏不清,往往創始人的野路子戰斗模式能夠吃得開。

    文:綜合萬家熱線、21創投匯 編輯:紅餐網_孟北

    點擊“閱讀原文”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9533.html

    (0)
    上一篇 2016年2月29日 21:26
    下一篇 2016年2月29日 23:13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