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3000本菜單中,發現提高餐廳毛利率的一個秘訣

    產品結構幾乎被視為餐飲人的命根子,設置不好,餐廳生意就會很糟糕。為此,紅餐網特地走訪鼎日菜單等餐飲策劃機構。

    從3000本菜單中發現這樣的規律:炒菜、涼菜的占比下降,而烤菜、蒸菜卻逐漸提高,為什么?對餐廳毛利率影響又有多大?

    01

    菜品類別變化

    炒菜占比大幅度下降

    依照菜品烹飪方式,我們大體可以分為涼菜、熱菜兩大主類別,其中熱菜可以進一步細分為炒菜、烤菜、蒸菜、燉菜等,再加上各品牌基本共通的類別,大體分為招牌菜、蔬菜、湯類等。

    先來看看這組數據,2015~2016年一些常見菜品類別在菜單中的占比:

    發現

    烤菜、蒸菜、燉菜占比有所提升,而涼菜、炒菜則有不同幅度下降,其中炒菜下降幅度更是達到4%之大。

    • 烤菜、蒸菜、燉菜、湯類 ↑

      特點:可以提前預制

      原因:受益于現代化烹飪工具的出現,針對國內產品的烤箱智能化越來越普及,烤菜可以直接烹制,而像蒸菜、燉菜,一些蒸汽、燉鍋,家庭用得很好的,也被逐漸用在商業并做升級。

    • 涼菜 ↓

      特點:下酒菜,開胃菜

      原因:原來作為下酒菜,深受消費主體70后喜愛,然而國八條發布后,大家酒喝得少了,人群也過渡到85~90后,受歡迎程度沒有那么高了。

    • 炒菜 ↓

      特點:一需要手藝較好的師傅,二需要現場切配。

      原因:這種較多依靠手藝、傳統炒鍋的類別,更容易出現出品不穩定,客人投訴多,以及較長耗時,當然,人工方面也不低,一般炒菜師傅工資超過5000元。

    02

    味型變化

    辣味菜式占比狂飆

    市場受歡迎口味年年不同,先來看看2014~2016年味型結構發生的變化:

    發現

    辣、酸、奶香、孜然等味型發生不同程度上漲,而醬香型逐漸下降。

    • 辣 ↑↑

      兩年時間幾乎翻一番,在統計到的最新數據中占到15.5%,刺激口味受年輕消費者推崇。(因為健康理念的重視,2017年上半年已逐漸下降)

    • 酸 ↑

      同樣是刺激口味受推崇的結果。

    • 奶香 ↑

      健康理念被重視的結果。

    • 孜然 ↑

      和烤菜的興起相關,并延伸其他炒菜也嘗試加孜然,用這種惹味,給常見菜品增加新鮮感

    • 醬香 ↓

      偏甜、偏咸,常常給人“多種添加”的印象,其濃厚和明顯上升的酸辣相比,不免有些沉悶,不夠活躍,數據的味型下降趨勢也顯示醬香味道正慢慢被邊緣化。

    小結:

    菜品類別與味型變化深層原因:

    1.“國八條”出臺:餐飲趨向大眾化,休閑餐飲興起;

    2.消費群體結構:發生重大改變,以80、90后為重點。節奏變快,味道求刺激,求活躍;

    3.餐廳連鎖品牌化:降低成本,規模化,標準化,同時也倒逼智能化、現代化烹飪工具發達。

    03

    產品結構調整的實操案例

    (大型海鮮酒樓+火鍋)

    越來越多餐飲人、餐飲策劃機構,漸漸都形成一個共識,菜品結構的精準程度將影響了餐廳的生存和發展狀態,不管是新餐廳,還是老品牌。

    從事菜單設計17年的黃嘉超——鼎日菜單創始人,認為較復雜的傳統中餐業態,如果沒有及時根據市場變化發生調整,會活得特別累,每天基本只能在各種“打折”促銷活動中求生。

    而近三、四年興起的單品店,更被誤以為只是“一個主打產品+幾個小菜”就能搞定,其實它更考驗產品在戰略上的組合,否則很容易在一大波同質化品牌中被刷下去。

    現在,我們在鼎日菜單3000多個實操案例中,拿出2個來做分析。

    案例1——海鮮酒樓

    洛陽婚宴市場具有領導地位的一家海鮮酒樓,目前擁有6家直營店,在婚宴市場越來越大的當下,這家酒樓卻苦于后廚管理難度大,成本高,產能低。

    經過實地考察和分析后,鼎日菜單做出調整:

    通過產品數量的大幅度瘦身,將產品數量從244道砍到165道,去除32.4%的菜品。

    味型調整

    • 味型

      麻辣一般分為輕度、中度、重度,酒樓原來設置了2道重度麻辣產品,但是銷售情況卻并不理想。

      在經過數據庫中同業態數據的對比,發現重度麻辣、重度酸辣、青咖喱、檸檬味,較難被海鮮酒樓的客戶群所接受,最終去除其中1道重度麻辣味型產品。

    • 涼菜

      大量去除,砍了近一半,則是發現在同類型酒樓里,用海鮮產品做成的涼菜并不受歡迎。這種提前做好,放在陳列柜里的涼菜會給顧客產生不新鮮的感覺,并且其中滯銷最厲害的是咸鮮味型。相比來說,素涼則有不錯的營業額。所以在這次菜單改革中,砍去了大部分的海鮮涼菜。

    價格調整

    酒樓的人均消費60元,而原本在20~38元區間里設置92道菜品,占據整本菜單數量38%,相比同類業態,產品數量占比明顯過大。

    整體分析后,依照菜品大型酒樓如下的菱形分布圖,并針對品牌特色,對3道產品價格進行調整,進入20元以下價格區;8道產品進入38元以上的價格區,同時對此區間32道滯銷的產品進行下架處理。

    以上價格并非固定不變,而是隨著市場變化而變化

    最終實現產品日均效能(每道菜每日銷售次數)、后廚人效(每月每個后廚創造的效益)提升,以及員工的減少。

    案例2——火鍋

    鄭州市一家老字號連鎖火鍋品牌,在做品牌調整時,也首先對產品結構動刀。

    火鍋的核心是鍋底及食材的新鮮度,產品設置越多,出現積壓滯銷的概率就越多。那么,這家火鍋店如何做食材調整,使利潤最大化呢?

    • 豆制品,從12款減少到6款;

    • 菌菇產品,從9款減少到5款;

    • 牛肉產品,從21款減少到15款。

    • 刺身類別,國八條出臺后,餐廳沒能及時作調整,這次改革,則從原來占營業額的7.6%,減到當前的1.4%;

    • 同時還增加日常飲食所需要的奶制品、蛋類、種子類食材。

    食材分布的精準設置,不但提高廚房工作效率,也使食材的采購、管理成本得到下降,整本菜單的綜合毛利率從原來65.4%提升至68.2% 。

    經過這些方面的調整,實現了產品日均效能(每道菜每日銷售次數)、月度人均效能(每月每個員工創造的效益)提升,以及員工的減少。

    小結:

    無論是新型的餐飲品牌,還是傳統酒樓,一本菜單的類別劃分、味型結構、質材(食材)分布、價格區間、毛利率區間等產品結構比例都有其規律,只有設計合理,最終做到既能體現個性,又比較豐富,才能吸引消費者回頭,并為餐廳創造出更好的效益。

    04

    科學性PK經驗說

    你是怎樣做一本菜單的?

    在過去,餐廳定菜單一般是以下兩種方法:

    • 老板不干預,直接派大廚和菜單公司對接。大廚抵達菜單公司后,翻翻十幾本別人家的菜單,在每本里邊各自摘出想要、會做的菜品,湊在一起,用筆記錄下來,一本菜單大概就這樣定好了。

    • 老板召集幾名大廚,各自出幾道菜品,做出來供員工、媒體、朋友試菜,根據大家試出來的打分結果來定。

    然而我們要思考的是,在當下餐飲愈加趨于品牌化的路上,老板和大廚一小撮人的喜好,真的能代表市場嗎?如果真要做個性化餐廳,有本事教育消費者的,那不妨繼續,但是這樣的成本,也不是一般餐廳能夠扛得住的。

    每年甚至每半年,餐飲市場都會有變化,好比辣味型,我們在上文提到2015~2016直線上升,然而,2017年上半年卻開始走下坡了,也就是說如果你還往菜單里不斷增加辣味菜,可能又不對頭了。

    總結:

    從3000本菜單中,我們發現餐廳毛利率提高的秘訣,就是產品結構的科學設置。

    撇開數據,固守經驗,也許你正在被這個社會淘汰。

    想交流更多菜單知識,歡迎加微信探討:caipaishe

    記者 | 紅餐網_林如珍

    大家都在看(狂戳下圖)

    ↓↓↓



    內容交流 | 請加微信:hongcw66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 18026395830

    ↓↓↓點擊“閱讀原文”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34344.html

    (0)
    上一篇 2017年5月9日 21:27
    下一篇 2017年5月9日 21:39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