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著名的娛樂之都,不夜城,“娛樂”是這里的招牌,“吃”是這里的關鍵詞,娛樂之都賦予了這個城市和人民“娛樂至上”的精氣神,讓“吃”也變得“躁起來”。創意不斷,而又快速更迭的產品、模式,成為餐飲人創新的學習基地,但作為湘菜的本源,從這里走出的餐飲品牌卻屈指可數,這里的一眾餐飲人也造躁動中,顯得焦躁不已。
午夜12點,長沙街頭依舊車水馬龍,凌晨2點,白天不塞車的馬路,已經被堵得水泄不通。
吃完晚飯,去酒吧、KTV鬧到午夜,再到坡子街、書院路,來一頓夜宵,啤酒就著小龍蝦、臭豆腐,最后再嗦一碗粉,這才是個屬于長沙的夜晚,工作日亦是如此。有人說這是畸形消費,長沙人說無所謂,只要耍得開心。
長沙號稱內地第一娛樂城,不僅因為她生產“湖南衛視”,生產“超女”,很大程度上源于長沙人與生俱來的娛樂精神,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娛樂卻不可或缺。正如長沙的夜生活,無論是否工作日,玩出花樣,玩得開心,才更重要。正如長沙人自己形容的一樣,躁動,長沙餐飲亦如是。
長沙餐飲人極具娛樂精神,喜歡自我突破,偏又玩法多樣,“怪點子”層出不窮,甚至成為眾多餐飲“潮牌”的學習對象。
01
躁動因子造就餐飲創新學習基地
長沙,中國的娛樂之都,午夜12點才是長沙夜晚的開始,喧囂中,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絲空氣,都彌漫著“躁”,辣得躁,更玩得躁,充滿時尚的消費理念和快樂的生活追求。
而這片土地上的餐企,也深受影響,哪怕本身發展良好,只要想到了好玩的東西,他們都愿意去嘗試,喜歡去嘗試,所以爆款頻出,比如57度湘,比如蛙來噠。
餐飲湘軍的躁動
57度湘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展示了餐飲湘軍的躁動。
成立于2004年的57度湘,在湖南有影響力,卻在全國范圍默默無聞,直到2011年,旗下創新湘菜鐵板燒品牌“57℃湘”正式出省,聲名鵲起,真正讓國人見識了一把餐飲湘軍“娛樂創新”的威力。
把湘菜用鐵板燒的方式呈現,當這顧客的面做菜,一面吃一面做,好吃又好玩,中途廚師還去跳兩支舞,引領了全國各類快時尚餐飲讓服務員跳舞的風潮。
57℃湘的熱潮還未散去,水貨又登場,一大堆吃海鮮統一上桌,不用餐具,全程用手,又掀起“無餐具”餐飲界的風浪。
誠然,現在的57℃湘和水貨遇到了難題,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在餐飲圈掀起了娛樂化的風潮,讓整個餐飲圈為之躁動。
而蛙來噠,又將這樣的娛樂方式升級換代,并以更成功的身姿,在深圳掀起“腥風血雨”。
長沙躁動,長沙人躁動,長沙餐飲人也很躁動,怎么都想折騰出點兒動靜,創新層出不窮,消費者也就眼花繚亂。
外婆家創始人的學習對象
據說,早在1998年,長沙一家專做辣椒炒肉的餐廳就成為外婆家的“學習對象”。
那年外婆家創始人吳國平到長沙考察,發現這家餐廳,當時擁有十多家門店,卻每家爆滿,它有兩點和別的品牌非常不同——一是菜單全用勾選,二是5分鐘出菜。
雖然現在大多數快時尚餐廳都采用勾選菜單,同時通過加快出菜速度來提高翻臺率,但那可是近二十年前啊,當時的吳國平極受震撼。
我們無法得知,這家餐廳對吳國平日后改造外婆家產生了多大影響,但這足以說明,長沙確實是一塊充滿了創新和活力的地方,甚至默默成了一線城市餐企考察的必到之地,而且這些餐企往往能從長沙帶回一肚子“壞水”,到外地發揚光大。
但這也是眾多餐飲人覺得長沙“鐵桶一個”的原因之一,長沙多數商超,餐飲比例達到30~40%,有的甚至超過50%,但幾乎全是本土餐飲品牌,“外來戶”屈指可數。
“外來戶”們在口味上抓不住消費者的舌頭,各種在各地風靡的“創新玩法”、裝修風格等,又早被長沙餐企玩過了,消費者并不新鮮。
在強勢菜系的地盤,在湘菜霸道口味的加持下,加上長沙餐企本身的創新精神,讓各路餐企的到來都顯得“勢弱”,眾多餐企根本無法進入長沙市場,進來了的經營狀況也遠不及一些城市,比如外婆家。
02
躁動帶來的焦躁
但是,57度湘旗下幾個快時尚品牌的發展,也像在概括長沙餐飲——來得快,死得也快。
內部競爭壓力
在長沙這個躁動的城市,長沙人民也是躁動的,喜新厭舊的速度讓人咋舌,雖然爆款頻出,但爆款的死亡,也比別的城市來得更快。這讓長沙餐飲品牌競爭激烈,無法不倍感壓力。
當時讓吳國平驚為天人的辣椒炒肉的餐廳,現在也只剩下了3家門店,還都是加盟商。
在紅餐網3月舉辦的“中國餐飲城市論壇·深圳站”上,很多嘉賓聊到深圳餐飲很“潮”卻也更迭迅速的原因之一就是,選擇太多、誘惑太多,不斷縮短著消費者的新鮮感的保鮮期,而長沙,更甚。
“外來戶”進不來,剩下的就是長沙本土餐企的相互拼殺,加上長沙人躁動的性格,創新壓力,經營壓力,長沙餐飲競爭的激烈程度,也超乎想象,把長沙餐飲人壓得喘不過氣。
有品類無品牌的壓力
其次,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繁盛,餐飲信息化,餐飲品牌的地域界限越來越不明晰,就像當年探魚還只在深廣兩地開店,但它的名聲早已傳到四海八荒 ,甚至無形中形成了饑餓營銷,很多外地消費者都期盼著探魚到當地開店。
這也讓長沙的餐飲人們擔憂了,以前進不來,不代表以后進不來,曾經只想守好自己一畝三分地的餐飲湘軍們,開始想要組早品牌,向外拓展。
但多年來,長沙充滿了娛樂式的創新精神,卻缺乏高昂的創業激情,常年守著湖南的餐飲老板們發現,盡管自己的當想走出去,卻困難重重。
一是由于歷史以及人物性格等原因,從長沙走出的餐企確實不多,除了近年火熱的57度湘、蛙來噠,以及向二三線城市擴張的彭廚等,其他多是地頭蛇,即使徐記、新長福等老字號曾走出湖南,卻都沒實現大面積鋪開,外面的世界到底如何?供應鏈、標準化如何解決?長沙餐飲人心中并沒有能讓自己信服的答案。
二是雖然湘菜在全國到處是,但因為沒有太多強力品牌,給人的映像多是街邊的低端餐飲,走出去的長沙餐飲品牌們,還擔負著改變他人刻板映像的責任,怎么改,就是個巨大的問題。同時雖然湘菜強有力的品牌不多,而且不正宗,但外地人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正宗,走出湖南,要不要本地化? 消費者能接受到什么程度?都成為長沙餐飲人的巨大壓力。
而壓力帶來的就是焦躁,雖然“坐擁”創新的基礎優勢,但在其他環節的準備偏差,也讓很多餐飲品牌倒在了起跑線上。
躁動背后更快找到產品出路
但也有餐企開始探索出了自己的方向。
長沙急速的躁動式創新,讓餐企比一線城市更快經歷了產品以外因素(商業模式、營銷、裝修等)帶來紅利的階段,不少長沙餐飲人已經開始將連鎖化、走出湖南的重任放在了產品出品、食材之上。
長沙的消費者們,像是“過了耳聽愛情的年紀”,也已經過了“眼看餐飲”的時候,在花哨的外表下,更挑剔地追尋著餐飲對味蕾的刺激。
無論從供應鏈,到出品品質,長沙餐飲已經把“趨勢”做成了“事實”,一直在不斷嘗試,也在等待成熟的時機走出湖南。
岳麓山下,橘子洲頭,擁有躁動創新基因、不斷加深供應鏈、出品把控的長沙餐企,到底能不能真正撲向全國?湘菜到底能否生產出自己的強勢品牌?相信大家都在等待一個答案。
編輯 | 紅餐網_陳南
長沙為什么辣么“燥”?歡迎報名一起探討!
↓↓↓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34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