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很多餐飲老板意識到資本的重要性。
在很多餐飲老板為錢發愁時,前不久,“不缺錢”的文和友卻拿下了加華資本近億元投資,文和友有何秘密武器?
堂食閉店一個多月,超級文和友發出一張紅色海報。海報上有17個小吃店招,最后八個字是“各自等餐,莫扯卵談”。海報“出街”的第二天,3月2日,超級文和友長沙海信店終于開市了。位于3樓的永遠街重新活了過來。只不過,“限打包外帶”,且最招牌的龍蝦館沒開。“(外賣)總營收遠低于平日。”沒有了小龍蝦、堂食,文和友少了平日的熱鬧。這一切,CEO馮彬都看在眼里,但沒有同行們那般擔心現金流“撐不住”。畢竟,文和友本來就“不缺錢”,況且一個月前剛拿下了加華資本近億元獨家投資。而餐飲圈“釘子戶”文和友,終于看上了資本。消息一出,嘩然一片。過往10年,主動上門找文和友的投資機構有上百家。其中,有相對主流的高瓴、天圖、IDG,也有財力相對雄厚的新華聯、復興、遠洋,以及每周都要上門一次的達晨創投等。“從錢的角度說,文和友永遠不需要融資。”最重要的是,找不到真正合拍的資本。這是馮彬的理由,也是文和友的倔強。新冠疫情陰霾下,疊加著超級網紅的“成長煩惱”,文和友終于不再抗拒資本,直面IPO。此刻,再談起“如果不能陪我到七八十歲,要資本干嘛?”這個問題,馮彬已然有了新答案。10年前,馮彬23歲,是個程序員。有一天,一個做城管的朋友說,他的“地盤”上來了個小伙子,“挺有想法的,要不要介紹認識一下”。搓一頓夜宵,馮彬算是認識了文賓,兩人同歲。文賓在長沙坡子街上,開了個串串油炸小攤。啟動資金五千元,兩千買了一輛推車,兩千買了炸串串的材料,剩下的錢請人吃飯當“學費”,還整了一叫塊“犀利排骨”的招牌。三個月后,文賓的攤子每天賣三千元。當時,夜宵攤普遍日均收入不過三五百元。代價是每天只睡3小時,“做夢都在做串串”。第二年,文賓與人合伙開了一家僅10平米文和友老長沙油炸社。沒想到,“從街頭排到街尾”。2015年,馮彬放下了自己創辦的公司,入伙文和友。轉身餐飲,“很累很辛苦”,但所有決策都能立刻得市場和消費者的反饋,“非常爽”。能不能打在消費者痛點上,立馬就能知道。這一年,文和友已經開進金線街、太平街、人民路、河邊頭,七八家店,營收第一次過億。其中,龍蝦館是頭牌,臭豆腐、炸香腸、油炸社分別獨立成店。“杜甫江閣有一家小龍蝦館,一年要干8000千萬。油炸社1000多萬,臭豆腐幾百萬。”刨去5%租金、12%人力、35%食材等大頭固定開支,粗略算毛利至少有4000萬元。文賓對小龍蝦的制作如數家珍。最初,他親自下廚,研究正宗的老長沙口味蝦,“要選屁股大、肉緊、腹部干凈的蝦,干凈的蝦不用怎么洗,邋遢的蝦怎么洗都洗不干凈,用香味十足的菜籽油,炸15秒……”“龍蝦要做得好吃,肉質決定了60%,處理和烹制占40%。龍蝦不健壯、不新鮮,再好的烹制都白搭。”馮彬記得很清楚,同年文和友重新定位為“文化公司”,而非“餐飲公司”。此時文和友也只是從草根路邊攤,蛻變成“地方性知名品牌”。真正使其成為“超級網紅”的,是超級文和友的誕生。2018年,跨7層樓、5000㎡的文和友超級龍蝦館在長沙海信廣場開業,次年擴大至20000㎡,一年能賣掉3000噸小龍蝦。去吃文和友,是長沙青年男女的日常,是外地游客的必打卡任務。馮彬透露,一般周末會放七千個號,假日甚至能沖上2萬,日均翻臺率能達到8.5,全國翻臺率最高。去年11月1日,超級文和友獲得德國紅點最佳設計獎。“這家餐廳的室內設計巧妙地再現了一個古老的亞洲城市。每個細節,包括損壞的電纜和無法使用的空調,都被精心重塑。”從車水馬龍的市中心走進超級文和友,可以乘坐纜車,仿佛“穿越”到過去。在豎向300米高的空間里,錯落還原一條老長沙七八十年代的生活街區。里面住著100多戶人家,原本已消失的永遠街被“復活”放在3樓,街上有20多家長沙當紅新老小吃商鋪。文和友老長沙龍蝦館位于“心臟”,充當核心流量引擎、超級主力店,給次主力店和非主力店引流。顧客排隊的空檔,可將客流分發到不同樓層的場景中。拳皇街機、迪斯科舞廳、桌球、照像館、理發店、泡腳城、錄像廳、釣蝦池,相聲藝術館、美術館,甚至長沙民政局還在這里辦了一個婚姻登記處……超級文和友,讓資本看到了餐飲跨界創新的可能性。加華資本宋向前接受采訪時表示,文和友不是單純的餐飲企業,而是“文化餐飲”、“中國餐飲迪士尼”。它“走進了煙火深處”,把城市生活方式、城市記憶、地域風情美食還原并呈現在老百姓面前,形成餐飲、社交、娛樂、旅游等多標簽綜合場景。刷新餐飲形態,獲得巨大流量。文和友始終處在社交傳播、媒體聚光燈下,資本熱度也節節攀升。但最初它對資本卻有著近乎“本能”的抗拒。“文和友做得很不錯啊,要不要發展資金?要不要引薦投資人?”馮彬加入文和友的2015年,經常接到餐飲同行、政府機構的朋友打來這樣的電話。“最初我們一直比較拒絕這件事情,不想有任何外部投資。”當時馮彬和文賓對資本的認知還很懵懂,但態度堅決而謹慎。最直接的原因是,一年營收1億元,“真的不缺錢”。那時候“互聯網+餐飲”概念大熱、資本躁動。宋向前回憶,那時候網紅“橫掃”餐飲業,都靠故事和情懷,“是時代做出的選擇。”黃太吉煎餅最奪眼球,雕爺牛腩、西少爺肉夾饃、叫個鴨子、伏牛堂(后改名霸蠻)被“封為”北京互聯網四大餐飲品牌,賣米粉的人人湘推黑科技無人餐廳……“一定會出問題,因為關注點不在產品上面”。馮彬當時認定,先要用戶、要規模,然后再想辦法賺錢的思維,不適合餐飲業。而身邊偶有朋友講起融資后“垮掉”的經歷,也讓馮彬對資本更加提防、謹慎。“基金有明顯的存續期,比如說五年期、七年期,期內要掙錢、要退出,不可能陪我到七八十歲,那我要資本來干嘛?”就這樣,文和友決定置身喧囂之外,按自己劃定的節點走路。超級文和友開業后,文和友全國小龍蝦和小吃門店數,已達數百家。零售化方面,形成以文和友小龍蝦為主,湖南特色小吃為輔的多品牌、多品類矩陣。文和友實力變強,當然也引來更多資本注意力。2018和2019兩年間,少說也有100多家資本上門。這一階段,馮彬仍有較強的戒備心,但已不是絕對抗拒,也希望找到“有股東心態的人,而不是投資心態的人”。第一家上門的是某知名大消費投資機構。聊過之后發現,該機構擅長“買賽道”,每個新興品類投幾家。但馮彬想要的是,“(這個賽道)只能投文和友一家,你有大量時間精力服務我們,而不是到處找項目”。某主流投資機構派來了個投資經理對馮彬說,“我們張總想見你,你有空去一趟香港吧。”馮彬回答,“哦,你們張總想見我啊,那請他親自來長沙吧。”還有一些讓馮彬感覺“很不對路子”地產投資機構,上來就說,“什么條件都沒有,給我15%分紅就行”。來者大都上來就說錢,很少有人明白,“從錢的角度來說,文和友永遠不需要融資”。唯獨加華資本不一樣。只要馮彬和文賓不開口,“一把手”宋向前絕對不提投資的事。加華以“獨家”方式消解著文和友對資本的警惕。“因為不是投資經理,所以沒有業績壓力。”2018年4月,加華資本創始人宋向前,帶著團隊來拜訪文和友。見面一口湖南鄉音,迅速拉近了他與馮彬的距離。此后,宋向前每月都親自去一趟長沙,憑借此前在政府、國企以及投資行業積累的經驗,給文和友出法律意見書、籌劃稅收、引薦高級人才、推薦優質物業。馮彬欣賞加華資本的投資邏輯——每年只投2~3家,只投行業第一名,且投出了瓜子第一股洽洽、包子第一股巴比食品(IPO反饋中)、休閑零食第一股來伊份、醬油第一股加加食品……不過,這些也只能算正常的“戀愛認知”。文和友真正的轉折點是在2018年底。彼時,馮彬已經考到了私募股權基金從業資格證,“因為想著可被別人誆了啊。”一天,他到北京華貿中心拜訪一家投資機構,談話間聊到加華資本,對方稱加華資本深耕投后,光是分析師就養了30多人,專門為被投企業出各種報告。“因為別人說你好(何況還是競爭對手),跟自己說自己好,完全不是一個概念。”馮彬加重了語調。往后馮彬與宋向前來回見了幾十次,從專業到戰略、從管理到為人處世,一起打著赤膊路邊喝啤酒,也深夜一起抱頭痛哭過。一年半之后,投資終于“水到渠成”。2019年底,文和友放下10年倔強,初步接受加華獨家投資近1億元。2月6日,疫情爆發正“兇猛”,融資消息公布。事后,馮彬接受采訪時說,“我們賬上儲備金都不止這個數,要的是宋向前這個人。”雖然文和友不缺現金流,且剛入賬近1億元,但也不能在疫情中幸免。“原本1~2月營收約占全年12%,今年受疫情影響將大幅損失。”馮彬透露,復工初期,文和友有30家店開了外賣。但外賣總營收遠低于平日,不到10萬元一天。客單價也大幅下跌,且以剛需用餐為主,小龍蝦外賣占比很少。眼下的虧損還在繼續,往長遠看,文和友還有更多的挑戰。文和友一直堅持優質活蝦、堂食現炒,最大程度地保證口感。但小龍蝦供應鏈有很多不可控因素。如,季節性強、旺季漲價、中間環節多、損耗難以避免等問題。最初,文和友“沒有供應鏈”,員工每天開著面包車去菜市場采買。后來逐步嘗試加強掌控力。2016年,文和友投資數百萬元,與湖南、湖北、江蘇當地優質小龍蝦基地合作,實行產地直采。2018年投資1千多萬元,建小龍蝦養殖場,規劃養殖面積50萬畝。目前,能出蝦的不到10萬畝。淡季尚可自給自足,5~7月旺季時,還是要搭配基地直采。工業化生產小龍蝦,可規模化、標準化穩定供應,利潤空間擴大約20%。但諸多難題亟待克服。比如,必須在5~7月出蝦旺季,規劃好全年的量,“這就勢必面臨大量囤貨問題”,資金流動性變差。去年,文和友投資1000多萬元,以OEM形式做了小規模試驗,失敗告終。由于技術限制,蝦可以快速冰凍,無法快速解凍。長時間的冷鏈運輸和解凍,會讓蝦的蛋白質快速流失,肉質變差,出品口感不Q彈,該計劃喊停。不過,文和友未就此打住。此后,又追投1千多萬元,與湖南農大、華中農大合作成立研究院,取得技術突破后,再投資建廠。但在此之前,依然只能采用活蝦現炒模式。馮彬的終極目標是打造一個海底撈蜀海那樣的供應鏈平,不僅自給自足,還能外拓。但夢想不是平地而起,需要砸入巨額資本。對外擴張,也一樣。馮彬透露,文和友有“三層金字塔”發展戰略。位于塔尖的,是超級文和友門店,吸客力度最強,相當于品牌代言的角色。每年開2~3家,只開在千萬人口以上的核心城市。五年內,其計劃在北京、上海、洛杉磯等國內外一線城市開出10家超級文和友。以長沙海信店總投資2億元算,10家店大概需要20億元。馮彬意識到,海信店是詮釋土生土長的長沙文化相對容易,但去外地則不然,需要聯合更多資源。廣州太古匯店與廣州美院合作,目前正在裝修,預計今年7月1日開業;深圳店將開在港深交界的羅湖區,場景上將會融入香港文化,取名“港深店”。同樣主力挖掘地域市井文化的,還有中間層的標準店,即微縮版超級文和友,面積2~3千㎡,將要開1000家,主要開在二三線城市。第三層是“去文和友化”。文和友,是絕對核心的品牌IP。目前,旗下擁有超級文和友、老長沙龍蝦館 、老長沙油炸社、大香腸 、臭豆腐門店,以及諸多零售食品、文創周邊,都掛著“文和友”品牌。只有MāMāCHá等少數獨立成品牌。文和友品牌存在“透支”風險,馮彬已經意識到了。因此,除超級文和友、文和友標準店,其他店型和零售產品,都將以獨立品牌運作,逐步“去文和友化”。云南嘉華鮮花餅,是馮彬曾經選定的榜樣,志在做湖南小吃的全渠道、全場景、全品類。未來,小龍蝦、臭豆腐、大香腸,還擴充至醬板鴨、檳榔、小魚仔、藕丁、臘肉將全部放在自有app上賣。“5000萬粉絲是足夠支撐一個app。”馮彬表示,“但我到現在都還沒想清楚,比如,一個外地人去到北京吃長沙臭豆腐,這個場景是有問題的。”他的糾結透露著,文和友旗下的產品,仍有較強的地域屬性限制,還不能像可口可樂那樣突破場景限制。此外,文和友還嘗試通過收并購,擴大牌面。2018年其曾收購一家長沙本土老湘菜館“湘春酒樓”。疫情當下,又在積極留意更多收購機會。“正餐、小吃、火鍋類,都在看。”采訪進行到1/3時,馮彬接了個電話。不到一分鐘,又回到采訪中,“深創投打來的,要來看看我們。”停頓了一下說,“嗯~還是要接觸看看嘛。”來源:CEO品牌觀察(ID: new_shop_),作者:米婭餐飲戰疫,我們在一起!
疫情之下,餐飲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餐飲同行憂心重重,我們也為之揪心不已!
作為一個有溫度的行業媒體,
紅餐網將持續送上疫情相關專題內容。
(紅餐爆料微信號:Cwhchb)
公筷、分餐,是一時熱還是趨勢?
三四月,才是餐飲人的至暗時刻!
反常的海底撈
疫情或將催生餐飲新物種
疫情下,多少餐飲人在“流血”復工
小小口罩,逼瘋了多少餐飲老板?
深陷復工困境的餐企如何突圍?
餐廳復業3天被叫停,老板娘懵了!
餐飲復業后的真相,說多了都是淚!
野味禁令下,多少餐飲老板被逼上絕路
租金催命!好多餐飲老板扛不住了!
疫情下,這個火鍋品牌這樣轉危為機!
疫情下的餐企,這樣做有機會崛起!
餐飲復業現狀:有的冷清,有的爆單
疫情之下,有多少餐飲人將“被失業”?
餐企面臨生死抉擇!你支持降薪嗎?
餐企是時候推行員工持股模式了!
火鍋外賣大熱,疫情逼出餐飲新商機?
絕望的小餐飲:停業等死,復工找死
武漢餐飲人,你的沉默讓人心疼!
疫情讓餐廳沒生意,能減免租金嗎?
餐飲復業調查:不開是等死,開了賠本
疫情過后,你的餐廳會被拋棄嗎?
餐廳復業5道檻,道道難倒餐飲老板
陶陶居:不開堂食,我一個月都撐不了
餐飲小老板:就怕疫情沒了,店也沒了
3個舉措,讓重創的火鍋店活過來!
疫情后餐企有多難?我們做了最壞設想
如果沒有了餐廳,我的生活將失去……
挺住!我的餐飲朋友們,看完熱淚盈眶
陶陶居開放堂食首日一波三折!
復業復工,拯救疫情下的餐飲業!
3月份若不復業,37.8%餐企或面臨倒閉
疫情后,餐飲老板的競爭對手會變少嗎?
全國10大城市餐飲現狀調查:太難了!
餐飲“冰河時代”,餐企突圍之路在哪里?
多地叫停餐飲堂食,千萬餐飲人路在何方
疫情讓餐企損失慘重,資本是救命稻草?
疫情之下,餐飲業的自救指南
我們不裁員,不降薪,但是我餐廳倒了
疫情,正在倒逼中國餐飲業進化
向死而生!這,就是打不垮的餐飲人!
疫情下的復工潮來臨,吃飯問題怎么解決
餐廳復業,這樣做可轉危為機!
復市時間一再推遲,餐飲老板說撐不住了
“野味”風波下,餐飲老板的生死15天
老鄉雞老板手撕員工減薪請愿書!
疫情期餐飲企業的22個問題
知名餐企疫情作戰計劃曝光
餐飲老板,自救才是你目前唯一的出路
餐飲老板,疫情下讓企業活下去更重要
疫情風暴中心的餐飲人,上半年怎么辦
聯動救市下,哪些餐企會突圍?
《疫情防控期間餐企經營指南》發布
停業休業、現金流告急,餐廳該怎么辦
看完員工的減薪請愿書,餐飲老板哭了
餐飲業“冰川時代”來臨,你能活下來嗎
餐廳收入為0,員工工資怎么辦?
警惕!餐廳外賣迎史上最大挑戰
海底撈“張大哥”煮的這碗面感動了我們
西貝、眉州東坡、巴奴打響保衛戰!
餐企應對疫情,保障現金流安全對策
別讓食材成為壓倒餐企的最后一根稻草
疫情之下,那些如履薄冰的中小餐企
西貝告急!餐企如何打贏現金流保衛戰
西貝也扛不過3個月!我們怎么辦?
餐飲再難,我們也要想辦法解決!
餐飲二月危局:對不起,我撐不下去了
餐飲疫情防控,就要這么干!
疫情告急!餐企如何應對?
餐飲界共渡難關!萬達免租1個月
疫情期間,餐企必須收藏的6套模板
疫情下,餐廳停業真的是唯一選擇?
疫情重挫下,餐飲6個趨勢你必須了解
武漢挺住!餐飲做這場“戰疫”堅實后盾
90%餐企開年虧損嚴重,越大虧得越慘
近500家商場跟進,與餐飲人共戰疫情
內容交流/采訪/轉載 | 微信:hongcw66
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
13265099024 & 17724287321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
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36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