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間難再有!在這家百年老茶館,一杯茶只要一塊錢,還可以坐一整天…


    此刻,我們應該閉上雙眼,用心去聆聽,

    因為明天我們將要看的更遠。

    餐謀長?導讀:善為至寶,一生用之不盡。心作良田,百世耕耘有余。


    一元茶館


    凌晨四點,天蒙蒙亮。

    水汽氤氳中,只有一兩家燈火。



    時值初秋。

    走在荻港村的小河邊,

    已能感到,

    明顯的涼意。



    冷清的石板路上,

    零星幾個趕早的漁人,

    匆匆而過,

    腳步輕輕。



    過了積善橋,

    有家鋪子,

    半掩著門,亮著燈。



    推門進去,

    眼鏡花了,

    寒意也頓時消了大半。



    老式煤餅爐上,

    坐著幾只上了年頭的茶壺,

    大汗淋漓地,

    “嗤嗤”喘著熱氣。



    發黑的白熾燈泡下,

    75歲的潘平福,

    埋著頭,弓著身子,

    不聲不響地忙碌著。



    燒好足夠的水,

    備好足夠的茶,

    擦干凈桌子凳子,

    擺好塑料暖瓶、搪瓷杯子···



    還有一個小時,

    茶客們就要來了。

    他必須趕在五點之前,

    料理好所有的事。



    這間小小的茶館,

    叫聚華園茶館。

    從民國初年開門到現在,

    已經有上百年歷史。



    潘平福40年多年前,

    接下這個茶館。

    陪它一起變老的,

    不僅是老潘,

    還有荻港村的茶客們。



    茶客,

    大都是村子里的老人,

    年紀最大的已經97歲。



    75歲的張妙根,

    總愛第一個來。

    一份報紙,一杯茶,

    一喝就是40年。



    78歲的楊錦富,

    22歲就在這邊喝茶,

    56多年過去了,

    茶缸子都換了好幾茬。



    “茶在家里也能喝,

    但是孤單單的,

    在這里能跟人聊聊天。”



    吃完早飯,

    喝口熱茶,聊聊家常。

    荻港村老人們的一天,

    才算真正開始。



    “茶來嘍!”

    六點多鐘,

    潘平福的茶館里,

    就已經人聲鼎沸。



    屋頂木杠的大鐵鉤子上,

    掛滿了茶客們的籮筐:

    拿來的家伙事兒,

    掛在上面不占地兒。



    “你租給人家地多少錢啊?”

    “你們那邊魚賣得怎么樣?”

    村北邊的事兒,

    不到一盞茶的時間,

    村南邊的人就知道了。



    家長里短,茶香漫散。

    幾十年來,

    茶館成了荻港村的老人們,

    與世界連接的唯一小站。



    因為茶客大都是老人,

    潘平福的一杯茶,

    只收5毛錢,

    可以喝一天。



    七百元一個月的房租,

    一天用掉40多個煤球,

    一天泡三十四杯茶,

    除去成本,

    明擺著的虧本買賣。



    他卻從沒想過不干了。

    “開了這么久,

    已經撇不下了。

    老人們有個好去處,

    我才開心。”



    不忘善恩,

    齊心向善。

    2011年,在茶客們的一再堅持下,

    潘平福的茶水第一次漲價:

    一杯一塊錢。



    2014年,

    茶客們甚至還提出,

    要自己帶茶葉,

    只需老潘提供一元熱水。



    潘平福與茶客們謙讓友愛的故事,感動了許多人。一位書法家深受觸動,大筆一揮,贈了一幅匾額:一元茶館。



    小小的“一元茶館”,

    因為一杯茶,

    和滿屋子的善意,

    成了荻港村人最愛的去處。



    茶館的右后方角落,

    有個古舊的剃頭臺,

    堆滿各種老式剃頭工具。



    除了茶館老板的身份,

    潘平福還是個剃頭師傅。

    從14歲學剃頭,

    已經六十多年。



    “一元茶館”的虧損,

    全靠剃頭生意,

    微薄收入來補貼。

    茶客們都把自己的腦袋,

    “留給”老潘。



    潘平福也喜歡給老人們,

    剃頭、刮面、掏耳朵。




    熱毛巾敷臉,

    磨好的刮刀,

    在臉上細致地游走,

    一招一式,干凈利落。



    老人們身上舒服了,

    潘平福心里,

    也就舒坦了。



    又要伺候茶客上水,

    又要給主顧們剃頭刮面,

    老潘一個人實在忙不過來。



     他曾帶過六七個剃頭徒弟,

    沒有人愿意留下來,

    幫他支撐一個,

    注定虧損的店。



    只有他收留過的,

    一個啞巴伙計,

    愿意幫著老潘,

    生生煤爐、燒燒水。



    荻港繁華鼎盛的時候,

    一共有13家茶館。

    經過荻港的商人,

    都喜歡上岸吃口茶、聽場戲。



    如今古村落寞了,

    茶館一家家關門,

    老潘的“一元茶館”,

    成了荻港老人唯一的念想。



    茶館在老,

    人也在老。

    世事不冷,

    茶里有歌。



    潘平福完全可以,

    不苦守著這個店子,

    完全可以跟孩子們,

    去安享晚年。



    他卻選擇了,

    幾十年的堅守。

    為了那份樸素的情感,

    為了那些相熟的老伙計。



    人來人往,茶起茶落。

    風雨飄搖的老茶館,

    有潘平福的一生,

    有老茶客的一輩子,

    也濃縮了荻港村的百年光景。



    潘平福不知道,

    明天又有哪個老主顧,

    可能再也來不了了;

    潘平福也不知道,

    也許哪天凌晨四點,

    “一元茶館”的木門就再也打不開了。



    他只知道,

    只要他在,

    “一元茶館”就永遠給老人們,

    備足了茶水。

    只要還有一個老人來,

    他也會拿起剃刀,

    認認真真地給人家刮刮面。


    注:(圖片來自《古村荻港》、《記住鄉愁》,湖州新聞、攝影師孫毛亦成、潘部,美時plus,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微信名:餐謀長聊餐飲/微信號:Canmouchang

    運營方:深圳市餐謀長?品牌策劃有限公司


    餐謀長聊餐飲 | Canmouchang



    我們不能保證每天堅持原創文章,因為一個團隊的知識和力量是有限的,無法滿足全國餐飲人的品牌在成長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所以精心優選了全國優秀的營銷觀點及方法,希望這些是有價值的,能幫到大家,也期望我們能成為伙伴。



    《餐謀長聊餐飲》

    一輩子只聊一件事



    本文來源:小巷尋味

    編輯:餐謀長品牌策劃/一夢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總編個人微信》

    投稿 / 版權 / 合作 / 咨詢


    精彩回顧


    她靠一道菜4個月就賺到100萬,并打造出年銷26億餐飲帝國!

    失敗率高達90%,做好餐飲,最少需要十年!

    每年關幾十萬家店,80%的餐飲老板不會成本核算!不信你進來看…

    只有9個座位,每天只賣150碗拉面,卻是全球唯一的米其林星級拉面店!

    鄧超開的餐飲店?一年時間靠什么從虧損100萬到營收3個億!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長聊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3873.html

    (0)
    上一篇 2018年3月9日 17:55
    下一篇 2018年3月9日 20:58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