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咖啡邪教”盛行,這些奇葩的“教徒”你肯定遇到過


    “咖啡邪教”這個詞,乍一聽,有些言重,但不夸張。


    過分講求咖啡制作工藝炫技,熱衷于對豆子的盲目崇拜,咖啡館生意不好首先懷疑的卻是咖啡可能不專業……


    咖啡行業日常“彌散”類似這樣的舉動,是不是有點“邪”?



    這些莫名其妙的爭論你聽過多少次?


    “單品咖啡更高級,意式咖啡已經過時了。”

    “那些天天練拉花的,萃取研究明白了么?”

    “虹吸才是精髓,你們玩歐美派沖煮的太膚淺。”


    每當看到類似有關爭論,總有種感覺,站在對面的“要么是志同道合的朋友,要么是妖魔鬼怪的敵人。”


    就在一個沖煮課上,一位老師跟學生說,你們沖完的咖啡渣里是不允許有香味的,如果有那么說明你的萃取還不完全。看著一顆顆天真無邪的求知眼睛,我不知道說什么好。


    類似的“咖啡邪教”式表現,還有這些——


    1

    狂熱的“信徒式”崇拜


    “我教你的才是正軌,其他人做的都是邪路。”


    咖啡有趣的地方就在于豐富的感官體驗,調動視覺、嗅覺、味覺來完成我們對于一杯咖啡的判斷,所以咖啡的世界是主觀的。


    雖然行業做了非常多的數據引導,從萃取到品鑒,然而,這些專業知識還僅存于消費者的金字塔尖。


    主觀太多的事物便容易被邪教心理拉攏,選擇“一家之言”會師拜友。


    ▲本就是和幾個豆子的一場游戲,偏偏太認真


    狂熱的教主崇拜已經屢見不鮮,教主們不知何處學到的洗腦利器,作用在眾信徒身上,屢試不爽。


    就像一次和人分享一支曼特寧的中焙豆,被信徒鄙夷良久,最后才問出結果,原來沒有苦苦的爛泥巴味的曼特寧在他們看來就不是曼特寧,并對此深信不疑。


    一些培訓機制雖然給咖啡業起到正面作用,但良莠不齊的包過認證也給行業蒙上一絲邪氣。駕照到手也可能是馬路殺手,更不代表可以對著路上行人肆意得指手畫腳。


    2

    缺乏標準化帶來的上層供應亂象


    “你們不要看xxxxx書,不要聽xxxxx說,不要上網看訊息,那些都是不靠譜的。”


    感謝互聯網咖啡資訊的普及,暫不剖析真偽,至少我們聽到了不同的聲音。而在5、6年前,我們還只能通過國內小眾的論壇和國外網站默默尋找資料。(6年前采購第一臺韓國烘焙機的時候,國內的經銷商只能告知開關在哪里,至于怎么烘豆自己摸索去吧)


    類似的資訊隔閡至今任然大量存在。一家店面轉讓時,年輕的店主跟我說這臺設備是“專業朋友”賣他的,而這臺6萬元的設備,“專業朋友”賺走了4萬多差價。


    ▲買咖啡機讓多少人感受到這個世界的不友好


    信息不對稱帶來的巨額利潤僅是暫時,行業的良性循環需要每一個鏈條,小圈子的邪路財將終會隨著資訊的普及日漸消散。


    3

    不把開咖啡館當生意


    總有人會告訴你,“咖啡做到無比極致與專業,生意就會好。”


    落實到文字上可能搖搖頭說不信,但是遇到經營瓶頸的時候,卻總會這么想。


    前段時間被噴很多次的麥當勞宣傳片已經做了警示,可能很多人說,我們做的是“慢咖啡”與麥當勞的“快咖啡”文化不是一種東西。


    點了一杯巨貴但不認識的咖啡,結果上來的是這么小一杯(傳送門:麥咖啡拍廣告“嘲諷”精品咖啡,關鍵吐槽得夠精準


    市場是最聰明的東西,消費者買賬才是最后的答案。


    當客人關心店里網速不夠快的時候,你還在研究一支微批次的咖啡萃取方案,這卻是顛倒了輕重。或是在本地咖啡文化尚未普及之下,一定要把四五十元的單品任務一樣推銷給消費者。


    如果說你開店的目的在于自我娛樂,那所有人都會還以“你開心就好”的微笑。


    還有哪些你不能忍受“咖啡邪教”,一起留言吐槽一下~


    — End —


    統籌:咖sir  |  編輯:政雨 

    文章源于精品咖啡美學,經授權轉載

    商務合作&內容轉載 | 微信:yantairan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咖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0072.html

    (0)
    上一篇 2017年4月20日 23:07
    下一篇 2017年4月21日 07:4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