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 可 點 擊 文 章 底 部 閱 讀 原 文 進 行 訂 閱
第 1232 期
咖啡館賣重慶小面,中式面館賣咖啡,錯了嗎?
”
■餐飲老板內參|王新磊發于鄭州
一
昨天晚上,路過這家店。
這是鄭州的一家 ZOO COFFEE。他們新推出了重慶小面、豌豆小面、雜醬小面、牛肉小面……
“咖啡+小面”,這個玩法也是絕了。
我把這個拍了圖發到朋友圈,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
有人說:進去一股飯味,還自稱咖啡店。
有人調侃:好一個多元化產品鏈。
也有人感慨:還好沒錢開咖啡館。
……
又有朋友跟我說,有著30多年歷史的蕭記三鮮燴面,推出了咖啡。聽說這個搭配的時候,我再次驚到。
咖啡館里賣面,面館里賣咖啡,錯了嗎?
二
其實,方向是對的。
從老板的角度,我們可以替上面那家咖啡館算筆賬:
①店鋪兩層,上下至少140平米。
②位置在城市CBD核心區,房租你懂的。
③還有一個關鍵點:它在馬路的這一邊,星巴克在馬路的那一邊。
④還要養活廚師、咖啡師、服務員……不擴展增加產品怎么賺錢?
此前這家餐廳還推出了“動物園牛排”。只是這一次,新推出的“小面”超出了消費者對咖啡館的認知——產品沒有選好。
事實上,餐飲競爭如此激烈,連大牌也無法保守“節操”。
曾經,星巴克創始人牛逼閃閃地讓三明治滾出星巴克,現在呢?又把三明治請回來了。(詳情在這兒:顫抖吧!星巴克要認真賣午餐了)
三
再換個角度想想。
為什么賣家居的宜家賣飯就是合理的,賣飯的賣家具就是“很傻很天真”?
咖啡館能跨界到餐飲,餐飲能跨界到咖啡,為什么就不能“跨界”到更遠的領域里?
有沒有可能開辟另一條賽道?
比如,借鑒亞朵酒店的玩法,把店面變成體驗店,然后在商城里銷售床品、家居等,擴展收益渠道…….
比如,在餐飲業,已經有一些文創餐廳,在賣飯的同時,還銷售桌椅餐具,外加文創產品……
比如,掌握大數據,把單品店變成復合型體驗店,咖啡店不光可以銷售咖啡,還可以銷售鮮花、藝術家具等產品……
是不是聽起來很興奮?
有沒有一點兒“穿比基尼唱京劇”的范兒?!
▲來源:網絡,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原作者聯系小編。
四
看到這里,有沒有嗅出一點馬云“新零售”的意思?
——對,重構人貨場!
這絕不只是瘋狂的想象。
看看阿里新零售排頭兵“盒馬鮮生”,即將在北京開業,面積達到10000-11000平米,餐飲占比更高,同時還加入了花店、天貓超市等業態。
另一個新零售的樣本,永輝超級物種,更是融合了永輝孵化的8個物種:鮭魚工坊、波龍工坊、盒牛工坊、麥子工坊、詠悅匯、生活廚房、健康生活有機館和靜候花開花藝館。
看到這個,我就覺得,像肯德基、麥當勞一樣,通過幾千家門店實現增長的發展模式,未來很可能會被顛覆。
因為,隨著“人貨場被重構”,傳統的“+、+、+”的加法游戲可能越來越難玩。
五
馬云的“新零售”,會照亮餐飲業嗎?
我咨詢過幾位餐飲老板,他們普遍認為,“餐廳不會變成雜貨鋪,餐廳還是要強調就餐的”。
但是,道哥我總是隱約覺得這事兒有未來啊,堅信一定能有人玩出新意義。
李善友教授說,人習慣于用歸納法總結規律,但是世界是非連續的。
昨天是這樣的,明天不一定是這樣的,過去的經驗不一定能指導未來。
就像當初馬云做電子商務,被當成騙子。現在呢?誰跟不上電子商務的腳步,誰就落后了。
或許,明天,對,就是一位90后餐飲小白看了這篇文章,然后就跟家具設計師、餐具設計師、文創藝人們,搞出一個多業態混合餐廳,實現了彎道超車,成功“逆襲”。
回到開頭的問題:
更多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餐飲套路太深,我們卻愛得認真!
內參CEO秦朝的音頻專欄
每周至少兩期我的個人分享音頻內容
參加我發起的飯局、沙龍活動
一起學習互動、獲得VIP專屬禮品獎品
馬上訂閱《秦朝餐見》
也可以點擊文末閱讀原文訂閱
· END ·
統籌丨張琳娟
編輯|李新洲 視覺|陳曉月
看了又看 ·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點擊下列標題 閱讀更多內參干貨 饅頭大王|起死回生|選址邏輯巨變 餐飲業學霸|供應商開餐廳|爆品的秘密 直擊店面升級|海底撈新logo|新匠心派 -商務聯系-
首席勾搭官|18510936112
微信|neicansw
-轉載原創聯系-
首席小秘書 微信|neicanmishu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1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