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內參君為您分享的第997期內容;新朋友點標題下藍字或搜索微信號cylbnc關注。
但是,有多少人理解IP的真諦呢?
一個簡單的問題:IP和品牌到底有什么區別?餐飲品牌該如何打造自己的IP呢?
IP與品牌
▼
什么是IP?
有很多種解釋版本,綜合而言:
首先,IP是無形的。IP(IntellectualProperty)折射的是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或哲學層面的涵義,它最終要和人們產生文化與情感上的共鳴。
所以,這也打破了一個誤區,不少人片面地認為IP就是一部小說、一首歌曲、一部電影或一個人等具體的文化創意形態。創作IP就是創作以上這些具體的形態。
但是,這些形態只是IP的載體。人們通過這些“形態”理解IP釋放的內核。
其次,IP是永恒的。IP包容的是一種普世價值;所以,一個有意義、堅挺的IP是不會消亡的。
換句話說:小說、電影、音樂等承載IP的具體形態會因為熱點的轉移、時代的變遷而退出歷史舞臺,但是IP是恒久存在的。
△
漫威的“美國隊長”
比如最經典的案例:漫威的“美國隊長”誕生于上世紀40年代,那時“美國隊長”的內容因其時代背景,和現在的大不相同。但是,“美國隊長”承載的漫威“英雄世界觀”,卻從未變遷、消亡。
△
《西游記》給你的世界觀是什么?
還有我國的《西游記》。這么多年來,圍繞《西游記》的“不畏艱險的世界觀”,產出的電影、電視劇、游戲等,還是有幾部不錯的。
最后,IP有強大的穿透力、延展力。我們說的“泛娛樂生態”,就是一個強大的IP能在:小說、動漫、漫畫、游戲、電影、電視劇、舞臺劇等等各種文化創意形態里,游刃有余、高契合度地穿梭,形成一部部作品。
IP和品牌的區別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IP和品牌的區別:
品牌和IP看起來很像,這也是為什么不少人習慣性地把品牌誤當成IP。哪些地方像呢?比如:?
但是,品牌和IP一個最大差別在于:品牌過于依附于一個或一種類型的具體產品。
也就是說,不會有人憑空想一個品牌的名字、品牌的內涵、品牌的理念,但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產品?
通常的思考順序是:人們想到要做一個什么樣的產品?——我為什么要做這個產品呢?——因為我想在這個產品里融入我的這些理念等。
△
IP沒有具體的形態,給消費者的是一種情感寄托。
但是,IP不會依附于某種具體的形態(當然,現在在國內,IP確實很依附于它的始發形態。比如:這個IP是從小說里誕生的,就很依附于“原著”;這也是為什么現在在開發IP衍生品時,很看重IP原作者的參與,希望“原作者+編劇”共同協作。)
IP的終極目的是追求價值和文化認同。也就是說:IP提供給消費者的不是產品的功能屬性,而是一種情感的寄托。
所以,只要產品本身能夠體現出特定的情感和文化元素,至于其具體形式是什么?消費者不會過于在意。
但是,如果只是停留在品牌層面,消費者首先關注還是產品本身的功能特性(比如:首先會問自己,這個東西是我需要的嗎?)而產品的功能特性會隨著呈現形式的不同而不同,對于消費者的決策購買非常不利,這一點也是品牌衍生品往往失敗的根本原因。
所以,我們會看到由于時代的發展,某某品牌在走下坡路或者“壽終正寢”。但是,真正的IP是可以跨時代、跨行業的。
漫威主畫師麥克丹尼爾曾指出,國內目前火爆熒屏的《爸爸去哪兒》《中國好聲音》《奔跑吧兄弟》等電視節目,只是“品牌”,還稱不上IP。
因為在中國的內容市場,除了收視率和票房帶來的影業收入保證,關于擴展周邊產業幾乎找不到任何值得稱道的案例。
有些企業的品牌已有點IP化
▼
這里并不是說該企業自身有意識地打造IP,而是在持之以恒的品牌建設中,其品牌已越來越向IP靠攏,或有IP的意味。
上文說到:打造IP耗時特別長。現如今國內“IP產業”浮躁,不少人誤以為IP就是“速食品”,就像快速烹飪一道“一雞多吃”的菜,雞湯、雞肉等炒好后,快速上桌、迅速變現。
那些“品牌有點IP化”的企業一定是那些百年老店。比如:可口可樂。
可口可樂的IP:快樂、夢想
△
可口可樂傳遞給人快樂和夢想
如今,可口可樂公司已不再是單純意義的飲料制造工廠,而是“樂趣+夢想”的制造者。有人說:它成功地從一個軟飲提供商轉型為一個“娛樂公司”、“內容提供商”。
可口可樂通過在世界各地進行各種各樣、數不勝數的營銷活動;贊助各種節目等,釋放它的“快樂與夢想”情懷。
比如:國內最被津津樂道的“昵稱瓶Campaign”,就是給消費者提供了一種“連接的樂趣”。比如:可口可樂贊助“美國偶像”這檔火爆的綜藝節目,就是在彰顯自己對夢想追求者的支持。
試想:如果現在把可口可樂那個經典的弧形瓶,做成一部有關“弧形小姐”的動漫,這個“弧形小姐”就是快樂和夢想的不懈追求者,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除了百年老店,越來越多的創業公司也注重將品牌IP化。
前不久,問到一位做嬰幼兒有機輔食創業的朋友,她的創業愿景是什么?她說希望將來,自己的公司和蘋果一樣,人們只要想買手機就毫不猶豫地去購買蘋果的手機。媽媽們想到給寶寶們買輔食,就想到她的品牌,而無需過多地考察技術性指標。
這句話背后的意義是什么呢?蘋果代表了一種創新精神;她的嬰幼兒輔食代表了一種愛和責任。
認同這種IP價值觀的人們,自然不會過多地分析產品的參數,或者輔食的配方。因為品牌已經IP化。IP就是訴諸于一種感受,IP變現收獲的就是這種“歸屬感消費”。
IP經理需具備什么素質?
▼
IP經理融合了企業的以下傳統崗位:品牌經理、產品經理、BD(商務拓展)經理、運營經理等。
要熱愛內容和創意,擅于洞察人性
△
發掘直擊人性的創意內容是一個IP經理必備的素質
畢竟,IP是一種無形的底層建設,強調文化、價值觀等。而這些最終要通過“內容+產品/服務”的結合體現。
每個公司都是內容生產與消費公司。不管你處于什么行業,你總要明確“我是誰?”“我要和誰在一起?”“我要和目標人群溝通什么?他們要如何感知我的品牌溫度?”等。這些,都和內容有關。
要懂“粉絲經濟”
IP經理要明白:這個崗位的最終KPI(關鍵績效指標)就是給企業帶來粘性極強的擁躉。
對于用戶/粉絲,IP經理和品牌經理最大的不同是,品牌經理會階段性地進行用戶調研,聽取用戶的意見。
但是,IP經理要高頻度地通過移動互聯網情境下的數據挖掘,收獲粉絲的各種標簽數據;要在產品還在醞釀時,就要請目標用戶一起“協同作戰”,參與到產品的設計、研發、營銷等環節。
要有“產品變現”意識
IP經理要思考:企業的IP價值還可以用在什么領域?可以和誰進行跨界合作,產生1+1>2的化學反應?怎么實現貫通性變現?
△
你還記得小時候為什么喜歡看《忍者神龜》嗎?
舉個例子,很多80后小時候最喜歡看的動畫片就是“忍者神龜”。它最吸引孩子的地方在于:弱者戰勝強者。4只被命名為各個科學家、藝術家的烏龜,帶著不同顏色的眼罩,在一只老鼠師傅的帶領下,打敗強大的敵人。
后來,電視上有一條忍者神龜包裝的薯條廣告。這條廣告反復強調:吃這包薯條,會感到無比快樂。不少消費者反饋:這包薯條真神奇!吃了真的感到很快樂!就像每集動畫片結束時,4只烏龜又打敗了敵人的那種欣喜。
20多年后,想想:原來這就是IP的力量。(本文部分觀點參考《泛娛樂戰略》一書)
—點擊下列關鍵詞,獲取更多內參干貨—
海底撈終于上市了|千億產業小龍蝦的新世界
雕爺走甜蜜路線| 鼎泰豐|老板為啥累成狗
砍掉店長|馬云百變造型|潮汕火鍋瘋了
假如王石賣紅燒肉|餐飲混搭|激活員工的絕招
來源:小圈梨(ID:xiaoquanlisocial)
統籌:劉曉紅|編輯:王艷艷|視覺:陳曉月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tinachenjiao
轉載原創請加微信neicanmishu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2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