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內參君為您分享的第792期內容;新朋友點標題下藍字或搜索微信號cylbnc關注。
2015年年中,一篇《88年女學霸如何半年開起五家店》的文章突然火爆,引得真格基金徐小平生著病也要面談品牌創始人,那時米有沙拉僅3家門店。 面對米有沙拉的傳奇,人們更多看到的是創始人王令凱(簡稱小令)對眾多投資方的婉拒,卻不知這個品牌背后的故事。 內參君在魔都見到了這位名字爺們、外表卻嬌小的姑娘,你很難相信為了做沙拉品牌,她曾獨自前往7個國家,展開了有關沙拉的探索之旅。
? 餐飲老板內參 張藝婷 發于上海
一次旅行,一盤沙拉,引發的一個決定
知曉米有沙拉時,他們已經擁有了5家門店,多為17到60平米的小店,現共40余種新鮮配料,10余種主食沙拉,8類產品系列,日經營流水一萬有余。
品牌拿到融資后估值5000萬,年后更有意從魔都向帝都進發。
這個品牌的誕生,其實來源于一次旅行。
畢業時小令出國散心,在清邁的旅途中遭遇人群惡意圍攻,一位新加坡男孩幫助了她,并且請她在清邁的沙拉店就餐,原本對沙拉毫無興趣的小令卻因為這頓飯而愛上了沙拉。
“最開始我覺得只是用沙拉醬拌一拌會很難吃,但是當服務員把沙拉端上來之后我就徹底震驚了:量大,品種多,顏色極其豐富。”
朋友驚訝地問:不會吧,你沒有吃過這種嗎?小令說:對呀,中國還沒有。緊接著朋友得意地說:這種沙拉在新加坡很多哎,起碼得有十多家。不過對哦,你們肯定沒有,看新聞上都是關于地溝油、臭豬肉的報道。
聽完后小令頓覺不爽:你看著吧,現在雖然沒有,一年之后肯定有了!
此時的沙拉產品市場尚屬空白,在泰國遍地都是的美味,國內居然沒有,雖然只是玩笑,但小令心里卻已經暗暗下定了決心。
回國之后,她又重新打包了行囊,但這一次,是帶著任務出行。
湊活型產品,沒有食客會買賬
8個月時間,小令分別去到了荷蘭、日本、土耳其、摩洛哥、法國、意大利、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她發現國家和國家之間的沙拉風格差別很大。
比如中東地區土耳其、摩洛哥等城市喜歡純油醋醬料的沙拉,四五種蔬菜加一種肉類拌在一起,雖然種類較少,但靠著土耳其橄欖油的酸甜感,油醋汁在沙拉中頗為提味,口感仍然很棒。
而法國、美國、意大利則更多注重菜品的搭配,在其中加入特色主食類,比如藜麥。
但除去有關沙拉的各種聞所未聞的做法、口味,最讓小令記憶猶新的是她在旅行中遇到的一件感觸頗深的事情。
每到一個新的國家,小令會憑借著自己較高的語言天賦在當地餐館打工,雖然很多報道都談到她通過和頂級廚師接觸,學到了關于沙拉的食材選擇,醬料制作等等,但帶給她更多的卻是每個城市人們做事的態度和堅持。
一次小令在日本一家既賣沙拉又賣三明治的店里打工,看著外面排著長隊的客人心里十分著急。店內所有的員工做出一個三明治要花費10分鐘時間,為什么?因為有口訣。
比如肉松要露出5毫米,火腿在蛋上需要多厚,全部人工標準化,要求非常精細。甚至做三明治面包都必須兩片兩片切,每個人制作時為了保證出品的統一,動作都相對緩慢。
小令想:雖然成品一排碼放在那里很漂亮,但確實沒有必要,我十片十片切不是更快?
她做得很快,幾乎看不出出品的差別,端了出去后暗暗得意:今天一定因為我而效率提高很多。
中午休息時老板進來了,手里拿著一筐三明治,問:這是誰做的?我做的呀。老板立刻不客氣地說:那你自己都吃了吧。
吃到第五個時,老板嚴肅地問:小姐你知道為什么讓你全部吃掉嗎?小令不服氣地說:不知道。品相沒差多少但不至于不賣呀?外面這么多人在等,至少應該注重一下效率吧。
老板說:做食物一定要用心,你做的好不好,顧客一定都能感受到。
日本之所以能誕生如此多匠人,正是因為他們始終秉持著這樣的做事態度:我可以不做你生意,但若想吃,你必須等,我一定要讓自己滿意。
回國后小令也深切感受到了這一點,會有顧客特地告訴她:我能吃出用心和純天然,之前在有些門店,我只吃出了工業化的味道。
如今和米有沙拉合作的Enjoy,其主編也曾發過一封長長的郵件,表達了品嘗完后的感動。
如此小令一直告誡自己,永遠不要覺得瞎做一下顧客感受不到。
好的品牌急不得、也學不來
沙拉品牌一出,且不說食客如何追捧,模仿者早已此起彼伏,但模仿一家品牌遠不是抄抄菜單,拍點漂亮圖片那樣簡單。
小令在國外打工時只進過美國一家最大的沙拉連鎖企業SWEET GREEN,其品牌創立8年間,頭5年也只開設了一家店面。
好的品牌一定是需要沉淀的。
越在國外打工學習,小令那顆想要改變中國人飲食狀況的心就愈加強烈,等到快要回國時,當初僅僅打算引進產品的心思就已完全改變。
但真正開始時發現,制作沙拉產品真的是一件很復雜的事情,從原料的選擇、切配,到設備的消毒,都極其講究,唯一一點好處就是很適合標準化。
米有沙拉分為自配的和配好的兩種形式。自配中生菜、黃瓜、胡蘿卜、紫甘藍、紅薯6種底餐備好,另有40多種物料可選擇搭配。僅最便宜的28元沙拉內就有13個品種,醬料也達十幾種可選。
另一種已經搭配好的沙拉,分為肉類、素類、藜麥類等,共三四十種,每個季度淘汰一批,同時更新十多種新品上線。
旅行中有墨西哥人曾說過:不是使用的食材越好,口感就越好;不是放入食材越多,口感就越豐富。小令深知其中道理:只有拋棄掉一些東西才有可能達到圓滿。
開業前一個多月時間的產品研發,她每天思考的都是:是否適合中國人口味,食材的功能之間是否可以搭配促進。
最終出品的沙拉每一種在菜單中都標識出了營養元素,包括脂肪、熱量、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并且必須保證的是每一份沙拉都符合人體營養學原理,能夠滿足人們當天的營養所需。
如今,我們甚至在她的菜單中發現了熱沙拉產品,比如延續了中國特色的火鍋沙拉。自從去年發開過冬季熱沙拉后,反饋一直很好,到了夏天點單量依然居高不下,這說明中國人的胃更適合溫熱的食物。
因此在去年的基礎上,小令和她的團隊又嘗試加入了更多中藥食材的元素,比如藏紅花,牛肝菌等食材,和中國傳統古醫術相結合,更多研發既適合冬季溫補又不會發胖的健康沙拉。
小令說:我們追求的并非虛無縹緲的概念,而是對于產品的極致。之所以被投資人看中,是因為產品基本功扎實。
熱沙拉相較冷沙拉的制作更加繁復,主要在于前期食材的搭配,需要確定好營養成分、各種配比才可以開始標準化的制作。其出餐時間也比冷沙拉多出一倍,中間要經過煎、烤、拉絲等三四道工序。
然而,推出這款熱沙拉,小令還需要考慮口味和熱量是否可以達到均衡。比如為了保證冬天的口感,可以加入拉絲芝士。但一旦加入就勢必要提高沙拉熱量,又會影響口感。
為了達到那個既保證熱量低,又能達到很好口感的平衡點,他們進行了非常多的嘗試。
小令說:“包括之前出國,都是為了對沙拉產品的認識更加全方位。如果我做沙拉,自己卻都不了解,一定做不好。只有沉下心去愛它,才有可能做成這件事。”
現在,再想起她曾揚言“要改變中國人糟糕的飲食現狀”的聲音,或許并不遙遠。
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iyanran
統籌:劉曉紅
編輯:閆太然
視覺:陳曉月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4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