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內參君為您分享的第786期內容;新朋友點標題下藍字或搜索微信號cylbnc關注。
夸贊別人,或許常常會不假思索,脫口而出一個“優秀”,卻很少會用“卓越”這個詞。 條分縷析地說出這對近義詞之間具體的差距,或許有些困難,但人們心理總有一種微妙而明晰的感受:從優秀到卓越,僅隔一線,卻也可能是一條鴻溝。 所謂的“優秀”
很多人會驚詫與歆羨于某些商業精英每一段職場經歷都能取得耀眼奪目的輝煌傳奇,行業之間快速轉換適應得如魚得水。
但是他們常常止步不前,未能在商業世界登峰造極——既沒有人坐上首富的交椅,也沒有人成為某個行業中為人稱道的締造者與革新者。
走馬觀花的身影在人們眼中轉瞬即逝,這也讓人不禁追問:他們如此聰明,如此優秀,為何卻不在卓越之列?
| 詹姆斯·柯林斯 |
這個從優秀到卓越的難題,同樣困擾了詹姆斯·柯林斯數年,他借用以塞亞·伯林的《狐貍與刺猬》的寓言作了一個方面的闡釋。
狐貍皮毛光鮮,狡猾敏捷,是動物界中最聰明的動物之一,像極了商業世界中的高智商人士,而刺猬相形見絀,一副丑陋呆傻的模樣,淪落為商業世界的“剩余者”。
然而,狐貍未能取得商業的最終成功;刺猬,卻意想不到地笑到了最后。
狐貍與刺猬的差距
狐貍的失敗在于它掉進了“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圈套:
第一,狐貍的聰明才智無疑會被許多人相中,于是這行賺錢,那行賺錢的說辭紛至沓來,成了無盡的誘惑,讓它目標游離;
第二,狐貍過于依賴自己的頭腦,自以為是而自覺無所不能,每個擺在眼前的誘惑都想去嘗一口,無法專注于一點;
第三,狐貍進入新行業,只在行業下層打轉鉆營,賺取第一桶金之后,“膜拜”一下行業巨頭就知難而退,難以為繼。
而刺猬的成功則在于:
第一,它丑陋、不起眼,只能主動出擊,苦苦尋覓機會,一旦發現便若獲至寶,牢牢把握;
第二,渾身銳刺,具有強烈的危機意識,在企業經營的這場幸存者游戲中能走得更遠;
第三,品格堅毅,不斷地攻堅克難,超越自我,生怕浪費上天恩賜的機會。
三環理論,從刺猬變狐貍
商業世界是一個聰明人的聚集地與游戲場,從來不會缺少聰明的“狐貍”,然而占據高點的總是屈指可數的“刺猬”。
于是,無數渴望成功的狐貍都在思索:一只“狐貍”如何能在繼續發揮自己優勢的條件下,變成一只百折不撓的刺猬呢?
|《從優秀到卓越》|
柯林斯在《從優秀到卓越》書中提出了三環理論,給了狐貍們一個基因的自我改造方式:
發現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
一個在美國留學的中國人,發現了一款校園社交工具頗為流行,回國之后立刻開始照做,順利融資,平臺上線,卻遭遇“騰訊”泰山壓頂,無奈轉型做視頻網站,風生水起之際碰到優酷土豆、搜狐、愛奇藝,鎩羽而歸。
痛定思痛,他頓覺自己的核心能力其實是發現機遇與快速融資,而非經營管理,從此徹底轉型,成為了中國TMT行業非常著名的投資人。
尋找持續驅動自己創業的動力源泉
上一個故事中去壓頂別人的騰訊于二十多年前創建,如今已是互聯網三巨頭之一,馬化騰也坐擁億萬財富,然而他依然與普通員工一樣,活躍在產品第一線。
凌晨一兩點,他會發郵件和微信,指出字體間距,反饋游戲體驗,提出功能升級,嘗試新的獨角獸產品等等。二十年前對于互聯網產品的好奇始終未退,讓他專注于此仍樂此不疲。
發掘自己能成為世界上最優秀的特長
1845年,史賓利父子在瑞士蘇黎世市中心開了一家糖果店,試圖研制固態巧克力,而魯道夫·蓮1879年發明的“巧克力研攪工藝”與他們的初衷不謀而合,被史賓利公司收購,開啟了瑞士巧克力的聞名世界之旅。
170年,用心創造及改良配方,甄選原材料與配料,讓它在巧克力界逐漸登臨王者之位。
從優秀到卓越,是一個在路上的過程。在年輕的時候發現真正喜歡的事情,用二十年的時間矢志不渝地堅持它,卓越就會水到渠成。
所謂的財富,所謂的名聲,不過都是商業世界的泡沫,名利場上的困獸之斗,至多成為一臺優秀的賺錢機器,而與推動商業世界進步的卓越者無緣。
作者:巴九靈
來源:吳曉波頻道(已獲得授權)
統籌:劉曉紅
編輯:閆太然
視覺:陳曉月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4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