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前時光慢,一天只夠磨一筐豆腐 | 匠心派100

    這是內參君為您分享的第763期內容;新朋友點標題下藍字或搜索微信號cylbnc關注。

    人活一輩子,就應當享受人生每一分、每一秒的喜悅。

    楊坤全的豆腐必須要四個小時,這四小時仿佛就是人生的八十年。他又用六年跳出豆腐,既不賣豆腐,也不做豆腐宴。

    而是跑遍中國,尋找最適宜的材料。打造出十多套研磨豆腐的器具,把豆腐做成了體驗式文化,讓每個到他那里的朋友都學著磨豆腐,感知傳統的農耕文化。

    楊坤全“豆腐”世界時間很慢,很慢!

    《1》

    楊坤全還只有六七歲的時候,便已被當成“小大人”使喚了。每天放學后,迎接他的永遠是那滾轉不到頭的大石磨。

    石磨那么沉,時光那么慢,楊坤全每天只能磨出一筐豆腐。

    夕陽一點點被地平線吞噬,傍晚總是湮沒在楊坤全內心的抱怨中。推完石磨已是燈火闌珊,累得筋疲力盡的楊坤全躺在炕頭,只盼著快快長大,恨不得一輩子再也不要推這讓人不勝其煩的石磨。

    《2》

    在楊坤全的記憶里,雖然磨豆腐是件實實在在的苦差事,但自家的豆腐卻是無可挑剔,十里八村的人都提著黃豆到家里換豆腐吃。

    楊家的豆腐,如果嚴格來算,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歷史。楊坤全的高祖父楊秀林,十七歲時開始學做豆腐,開創了“八字點漿法”,因其用漿水而非鹽鹵,所以被人稱為“楊門漿水豆腐”。

    楊門漿水豆腐質地細嫩,外表泛黃,內里清白如玉,忍不住湊上去聞一聞,一縷來自農耕文明深處的清香驀然升騰。

    楊門漿水豆腐制作技術復雜,工藝繁多,極為費時費力,至今已是懷柔區非物質文化遺產。

    做豆腐時,要先將浸泡一夜的黃豆用石磨研磨成細細的豆漿,過濾后放入灶臺大鍋煮上半個小時;再將酸漿和水按比例和好,按照八字點漿法,順逆時針輪番撥動舀瓢。慢慢地,豆花層層結塊,水和豆腐涇渭分明,過濾掉上面一層漿水,將豆花倒入木箱壓制,重壓成型,便是軟嫩鮮香的豆腐了。

    按比例縮小定制的小鍋,用于熬豆漿

    定制的木盒子用于壓豆腐

    漿水豆腐質量的好壞,取決于兩個要素。

    一個在于磨,相較于速度飛快的機器,石磨的轉動速度比較慢,蛋白質釋放過程中,營養價值保存的要好得多。“ 做豆腐本來就是一個慢工出細活兒的工藝,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嘛!”

    一個是“點”,“豆腐是這個世界上最容易做的,但凡PH值大于8.5或小于2.7的液體都可以點豆腐。”楊坤全做的豆腐,要用酸漿來點。酸漿是制作豆腐中瀝出的汁水在適宜溫度下,由于自身乳酸菌作用變酸而形成的漿水。利用酸漿點豆腐,既規避了化學物品的污染,口感也特別好。

    《3》

    “一開始我也只是在做豆腐,但別人一斤豆腐兩塊錢,我的豆腐成本一斤要五塊錢,還怎么賣?用了六年時間,我才從豆腐里跳出來。”

    如今的楊坤全,既不賣豆腐,也不做豆腐宴,而是跑遍中國,尋找最適宜的材料,打造出十多套研磨豆腐的器具,把豆腐做成了體驗式文化,讓每個到他那里的朋友都學著磨豆腐,感知傳統的農耕文化。

    楊坤全和他的定制模具

    在楊坤全看來,做豆腐的四個小時,就是人生的八十年。

    每次體驗前,楊坤全總是先告訴人們,做豆腐至少要四個小時,磨的過程中要慢要穩。但楊坤全發現,所有的人都著急忙慌的,像是趕著要做什么事似的。楊坤全問他們為什么這么著急時,連他們自己也不知道。

    楊坤全覺得,我們要慢下來,享受做事情的過程,“許多人活了一輩子,卻從來沒有享受過人生的每一分、每一秒的喜悅,因為你永遠往前看,明天怎樣,后天怎樣。其實那些都跟你沒有關系,你要活在當下,好好享受現在。”

    《4》

    楊坤全記憶里,人生最好的美食莫過于小時候在東北吃到的煎雞蛋。在比拳頭稍大的鋁勺里添入少許花生油,放在麥秸稈上加熱,油熱后磕入雞蛋拿筷子翻攪,待雞蛋稍微凝固便可食用。夾一塊送入口中,便能感覺雞蛋本身的香味在口中盡情擴散。

    而今,吃過無數炒雞蛋、煎雞蛋的楊坤全卻再也找不到那種味道了。

    “食材、環境什么都變了,飼養場產出的蛋怎么能和過去吃蟲子、糧食長大的柴雞孵出的蛋相媲美!”

    楊坤全厭惡極了工業化、標準化。他覺得,人們的生活方式已經完全變了。過去,時間很慢,可以盡情地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

    這些,正是他遠離都市喧囂,生生在鄉下創造出世外桃源的原因。

    如今,楊坤全安家在懷柔區橋梓鎮秦家東莊,門前那副對聯格外引人注目,“品漿水豆腐體驗非遺文化,享農家美味感受中華傳統”。

    楊坤全相信吸引力法則,也結交了很多像他一樣愿意享受生活、感知生活的朋友,時常邀請朋友到他的小院小坐,品茶嘮嗑做豆腐。

    采訪的那個下午,陽光簌簌地灑向灰瓦鋪就的屋頂,紅色的磚墻圍成的院子里充滿了熟悉親切的氣息。一草一木、一磚一瓦,近在眼前,觸手可及。

    好食記近期文章一覽

    老字號|道口燒雞義興張,一鍋老湯三百年

    失傳菜|麻腐:人當能大能小,菜當能主能輔

    匠心好食|因為你曾出現,其他烤串都成將就

    土產搜鮮|我有一杯酒,可以慰風塵

    專欄|熬湯記

    老字號|世界面目前非,而你還在這里

    失傳菜|一個“逗比”與一條名魚

    老字號|一灶柴火,四代傳承,吾等品味在沙家

    老字號|發哥、星爺,下了片場,來這里吃云吞面

    老字號|一道美人肝,引誘“小汪”夜半連開兩道老城門

    作者:李泓江

    來源:微信公眾號“好食記”

    統籌:劉曉紅

    編輯:閆太然

    視覺:陳曉月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4390.html

    (0)
    上一篇 2015年11月25日 06:22
    下一篇 2015年11月25日 13:31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