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媒體報道,誠品書店創始人吳清友先生,7月18日晚在誠品的辦公室突然昏厥,雖經救護員施以心臟電擊、心肺復蘇術,急送北醫仍不幸病逝,享年67歲。
他的離去也引發了網友的一片哀悼,因為他創辦的誠品書店曾收留了無數愛書人。許多愛好閱讀的朋友圈里,瞬間被吳先生和誠品書店刷屏。
在這樣一個商業主義盛行,而實體書店式微的時代里,追問誠品書店的貢獻與意義,顯得很有必要。
誠品不僅僅是實體書店,從書店,到人文館,到文化內容提供者的轉變,都是由他來創造的,可謂是改變了近20年來書店產業的格局,他讓越來越多的人樂意走進書店,讓閱讀更加生活化。
連虧15年,誠品書店艱辛歷程
1989年3月吳清友在臺灣創辦誠品,如今經營規模橫跨兩岸三地,營業據點加起來超過50家。
誠品由一家最初以賣藝術及建筑圖書為主的書店,現今已將營運范疇擴展至畫廊、出版、展演活動、藝文空間和課程、文創商品、物流、行旅等諸多領域。
2016年7月27日,誠品迎來開業第1萬天,回顧一路以來的發展,吳清友當時發表致詞時,言談中卻是帶著哽咽。
他說,“在賠錢的日子里,很多時刻,我是坐在敦南店內咖啡館的角落,看著讀者臉上充滿從容、溫暖、喜悅、快樂進出”,而這樣的容顏,為他帶來正面能量,是他能夠繼續走下去的動力。
“誠品”一名源自古希臘文eslite,意指精英。而吳清友則說,誠品的“誠”是家訓,取“財務有時盡,唯誠終生不盡”之意。
在網購日益主導客戶日常消費需求的今天,實體的展示優勢與個性化、美學、潮流的結合更能挖掘出新亮點。
跨界,打破書與非書的界限,探索生活元素與閱讀碰撞的另一種可能。
誠品關于書,而不止于書。飲食、服裝、家居、親子、旅行、花藝、保養、瑜伽、舞蹈、畫廊、展演、沙龍……你能想到的關于生活的業態,這里幾乎都能找到。
以書為符號,將消費者對其品牌的認知非常成功的標簽化。由非剛需的精神消費構建起一個以文藝、創意、生活為核心賣點的商業生態體系。
大陸首店蘇州店的創意蘇式花布商品
連鎖不復制是貫穿誠品發展始終的理念。從臺北到香港,再到蘇州,每一個誠品都堅持本地化,融入特有的文化底蘊。
誠品的秘密:經營空間文化
在書(精神享受)的空間里,涵蓋了與衣食住行(物質享受)生活相關的多元業態,這些在傳統實體商業內常見的業態組合,在以書店為標簽的商業空間內,有什么不同呢?
誠品能取得今天的成功,走的是一條“文化百貨”的路子。總的來說誠品還是書店,但它在書店中辟出一塊位置引進了與書業有關的其他業態,這樣,誠品書店的生意重點就悄悄地從“書店”轉向了“商場”。
從2000年開始,誠品純粹賣書的書店已經很少,大部分“誠品商場”的樓層和樓面都在販賣文具、音像產品、高級工藝品、設計師品牌時裝、時尚首飾以及各式餐飲等高利潤商品。
這樣,用書店一部分的面積換回書店整個租金,文化百貨的成功進而帶動了書店的成功。誠品將書店定義為多元的、動態的文化事業,而非零售業,它在活動行銷上的創意,更是其他連鎖書店望塵莫及的。
誠品書店的發展策略打破了傳統書店的經營模式,先由品牌奠定成功基礎,再帶動商場、書店與零售的“復合式經營”,使書店不只賣書,而是包羅書店、家具、畫廊、花店、瓷器、珠寶、餐廳的復合體。
除了以精致優雅的閱讀空間規劃、精心陳設展現閱讀價值外,還長期舉辦各種演講、座談、表演與展覽等延伸閱讀活動,開創了書店與讀者各種對話的可能。
誠品執行副總經理吳旻潔表示,未來將讓一些設計品牌進駐書區,“讓讀者逛得更舒適”。誠品僅做“純書店”無法生存,必須轉型為“復合式商場”。
她說:“我希望未來你們想到誠品,不再只是書店,而是一個文化創意產業的品牌!”
誠品從2004年在臺灣開始“開大店,關小店”,大店著重“場所精神”的概念,以書為核心,向文化創意領域延伸。
2006年,吳旻潔升任誠品集團執行副總經理后,更清晰制訂了誠品一系列發展戰略,“吳先生跟我講,誠品是文化創意產業,誠品是生活產業。
最后我們認為,人、活動、空間、商品、服務在誠品匯聚成為特有的‘場所精神’”。
誠品書店也曾受到來自網絡書店的沖擊,不得不加快數字化的腳步,2000年,書店推出其專屬網絡書店。
成立之初,就力爭導入更多的文化、設計產業,因此成為臺灣設計師、新興品牌的創意平臺與渠道。
通過網站設計與商品結構,導入豐富多元的文化商品,建構臺灣設計與文化產業的渠道與平臺,提供不同品位的文化商品。
同時 ,為提升客戶體驗,增加咖啡廳,為人文空間跨界更多功能屬性,成為臺灣人文標簽,文藝青年圣地。
被吳清友稱為“夢想的伙伴”的吳旻潔,與父親的理念一致,他們都認為誠品的關鍵,是空間的經營。所謂空間,就是文化創意場所。
吳清友的堅守信念
誠品書店的復合經營之道,就是吳清友讓夢想照進現實的過程,吳清友最為人稱道的一段故事就是誠品書店虧損15年仍然經營的事情。
1、不把盈利作為書店經營的最高目標,曾稱賠錢是最豐富時光。
2、誠品不僅在賣書,還在向所有顧客傳達一種人文的理念,其實是三件事情——人、生命、閱讀。
3、經營誠品有一個很重要的意念,是尊重。
在創始人吳清友看來:“沒有商業,誠品是活不下去的;沒有文化和創意,誠品是不想活的。”他經營著不僅是一個書店,也是一種文化,甚至也是“在經營他的生命”。
在“傳統書店”紛紛轉型,“共享書店”逐漸出現的今天,不把盈利作為書店經營的最高目標,這樣的理念讓誠品書店依舊維持著亞洲最大書店的地位。
今日,讓我們向臺灣誠品書店吳清友先生致敬。
– END –
作者 | LiLo
來源 | 餐飲O2O
整編 | 小貝
愛學習的老板都會點的圖片
▼
點擊關鍵詞,關注更多精彩內容
▼
巴奴 | 胡桃里 | 云味館 | 松哥油燜大蝦 | 老板戀上魚
九毛九 | 遇見小面 | 西貝 | 海底撈 | 外婆家 | 桃園眷村
行知研習社 | 創新故事會 | 匠心故事會 | 選址 | 創新
中國餐飲精英交流學習社群
▼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2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