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內參君為您分享的第748期內容;新朋友點標題下藍字或搜索微信號cylbnc關注。
資本的涌進、互聯網思維的接入、經濟寒冬的降臨等裹挾而至的趨勢把一直低調的餐飲行業推到風口浪尖,越來越多的人跨界進入餐飲業,把各種玩法引入餐飲業。
一家具有跨界基因的餐飲店,卻繞過曾經的“屠龍技”,回歸餐飲本身,在180平米、總餐位96個、菜單只有區區四款面的情況下,開幕首月流水就突破60萬。
? 餐飲老板內參 王曉明 發于北京
兩次去日本,嘗遍200余種拉面
張橙風,31歲,涉足餐飲不過三載,但有過ATO雅圖文化創始人執行董事、 橙色印象LOFT印刷廠房創始人、風林火山私家牛板筋火鍋品牌創始人、 北京豊豪信誠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等諸多經歷。
饋糧是他創立的第二個品牌,在180平米、總餐位96個、菜單只有區區四款面的情況下,開幕首月首店流水突破60萬,賣出12000碗拉面,光配的小食叉燒肉就生產了3000斤。
內餐君覺得這種思維跟即將到來的“工業4.0”的概念不謀而合,即:由集中式向分散式增強型的基本模式轉變。
張橙風帶團隊先后兩次奔赴日本,在遍嘗了福山各派系200多種拉面后選取了其中的四款面。為了保證原始風貌和純正口感,張橙風帶著他的餐飲團隊、裝修設計團隊、甚至是營銷團隊悉數研學,有一種將日本拉面隔空搬至北京的感覺。
用大師精神將煮面精確到秒
“單品類餐飲無論是一道菜還是一碗面,要想贏得市場認可不能缺一個大師手藝。”在決定做日本拉面的時候,張橙風專門去日本做了詳細的前期調研,他發現日本幾乎每條街都有拉面館,但每一家都有自己獨握的秘方。
為了能請到一位真正有大師手藝的拉面師傅,張橙風說服自己在日本做了十幾年拉面的朋友回國。
湯是拉面的靈魂,制湯是最見功力的時候。饋糧日本豚骨拉面的濃湯是用豬的棒骨和腔骨24小時不斷火熬制出來了,一天就要用掉百斤骨頭。底料則全部由手藝人師傅挑選從日本空運配送,親自帶助手熬制。食料也都是師傅自己的配方配制好,交指定生產商定制生產。保證在供應鏈上不會對面打折扣。煮制工序復雜而嚴苛。
營銷手段要迭代:一個故事勝過千張傳單
自從電影《少年派》中那句經典臺詞“于是我講了第二個故事”火了以后,講故事這種方式收割了無數年輕群體的心,“這種文藝有逼格的形式雖然早已不新鮮,但它們仍然奏效。年輕人依舊樂此不疲,而他們就是我的目標客群也是最大的消費群體。”張橙風說。
“于是,我講了一個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那位拉面手藝人,大致是這樣:“老板有一瓷實兄弟,后來這哥們愛上了一個日本姑娘,便義無返顧的跑去日本,結婚生子。直到老板去拜訪,兄弟學藝十年盡地主之誼,奉上了一碗正宗的拉面。這碗拉面摻雜了太多情感,不僅是兄弟之情還有著對家鄉的思念,就這樣原本的寧靜生活被打破了,兩兄弟聚集起來回到北京,開了這拉面店,不為別的,只為了讓更多的人感受到溫暖和情感!”
“首先,故事的前提一定是真實的。不然對餐飲品牌來講是一種落俗,反而會使“匠心”陷于尷尬。”張橙風告誡說。
故事的講述和流傳的過程其實也是品牌文化營造和傳播的過程,人們喜歡坐著聽一個不錯的故事,但不喜歡街邊塞來的傳單。
打造“就餐空間”:用儀式感留住顧客的“胃”
“我還覺得以后餐飲的垂直是以外賣形式售出,而就餐實體店面將像萬達廣場和書刊報亭一樣成為一種‘消費空間’和‘文化空間’。”張橙風說。
那么怎么去營造“餐飲空間”?
開放式廚房,觀賞式吧臺,可以讓顧客觀看師傅煮面的過程,加深體驗。
另外日本拉面在吃法上其實是很講究的,據說福岡一家拉面店老板脾氣古怪,對食客的言行特別講究,在店員報完菜單前搶先點菜、吃面前不喝湯、上拉面前先嘗小菜,都會被視為對拉面的不尊重而收到”逐客令"。
雖然有些夸張,但是正是有些儀式感才讓拉面變得更厚重。饋糧的服務人員在客人進店時都會基本的日語問候;也會建議正確的吃面方法,菜單設計上正面中文,反面為日文,這些都是一種儀式氛圍營造。
相關閱讀:
多品牌布局 味千拉面三管齊下能否自我救贖
統籌:劉曉紅
編輯:閆太然
視覺:陳曉月
內參新書《餐飲O2O你也學得會》+餐友匯VIP
價格:49元
了解目錄:請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
企業團購咨詢:陳先生 15600710005
下單后兩個工作日內發貨!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4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