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立即訂閱
1924期
成都是中國美食的基因庫。大大小小的小吃都可以拉出來,做成一個品類。
可成都美食幾乎又是“品牌率”最低的。
如果不引入現代管理,培育更現代化的餐飲企業,成都餐飲,也只能淪為中國美食的基因庫。
這不是成都一個地方的問題。同樣的“病態”,陜西、山西、山東、河南……都存在。
◎ 餐飲老板內參 王新磊
上周末,到成都學習我們內參舉行的“餐廳經營精細化管理”培訓課。主講人是日本物語集團中國區首席戰略顧問盧南老師。
前一天晚上,我住在春熙路附近。
晚上,在周圍散步時,我突然想起一個觀點:成都就是中國美食的基因庫啊!
為什么這么說呢?
因為成都大大小小的小吃,都可以拉出來,做成一個大品類。
當前只是火鍋走出來得多一些,其它品類里,仍然可以長出大魚。
舉幾個例子——
東北人把四川的麻辣燙做出了一個有6000家規模的品牌。 福建人把四川的麻婆豆腐做出了一個有200多家規模的品牌。 不是四川人的張蘭,把一個四川菜做成了高端品牌。
其實,面對這種反諷一般的案例,很多四川人也自問:為什么?
我問過很多非川籍的餐飲人,基本上就是兩點:一是缺品牌;二是缺管理。
這就造成了成都餐飲整體呈現有品類沒品牌的態勢。
1
中國電視走不出清宮
成都品牌走不出傳統?
其實,成都很多餐飲也在努力打造品牌,比如小龍坎、大龍燚、麻辣空間、蜀大俠、老碼頭、大宅門等品牌。
但是,整體來說,成都餐飲缺少現代感。
就像中國的電視連續劇,一直走不出清宮戲一樣,成都的火鍋品牌一直走不出傳統的陰影。
門頭要雕梁畫棟的,招牌要復古的,字體要手寫的;桌椅要實木的,門窗要雕花的,燈具要是燈籠的,墻壁要青磚小瓦的……
△圖片來自大眾點評
這和成都的時尚化和現代感,形成強烈反差。
在成都街頭,美女眾多,年輕人穿著時尚潮流。
在成都太古里,國際品牌扎堆,建筑設計將傳統和現代完美結合。“快”里與“慢”里的打造,更是體現出現代與古典的完美融合,并成為了這里的一大特色。
除了和本地時尚文化脫節之外,成都餐飲也與行業潮流脫節。
2015年以來,餐飲業潮流走的是簡約現代風。淡化傳統風的厚重,增加現代風的活潑。
比如,上海川菜品牌孔雀,是將傳統和現代進行了結合。
比如,喜茶的白日夢系列,是將傳統元素進行了再設計。
比如,同樣主打地方菜的莆田餐廳,只是提取了傳統元素,整個風格現代、簡約、明亮。
△莆田餐廳內部裝修風格
再比如,海底撈火鍋引入了科技工業風。
最近,巴奴毛肚火鍋更是引入高端的現代建筑設計,把門店建成地標性建筑。
相比之下,成都餐飲大多數像是在復古風里沉醉不醒。
有限的復古是向傳統致敬,集體復古就是落后或者保守。
這從兩個方面就可以直接證明:
一是,成都絕大多數火鍋店的衛生間并不衛生;
二是,成都絕大多數火鍋店的地板都是油乎乎的。
因此,成都餐飲更好的方向,是加入一些現代風,把干凈、明亮這兩點做大,把傳統風格減少一些。
2
成都餐飲迫切需要做的內功
是升級管理系統
打造品牌之外,成都餐飲迫切需要做內功——升級管理系統。
而這是絕大多數企業的痛點。
就如盧南老師說的,因為我們習慣了自發式成長。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其實,我們要學好管理,最基本的就是麥當勞的QSC&V原則。其中,Q是質量、S是服務、C是清潔、V是價值。這是最能體現麥當勞特色的重要原則。
比如,起家于東北的水餃品牌喜家德,就是用明廚亮灶,用干凈的衛生間,用干凈的地面,用干凈的員工服裝,讓品質可視化,從而在消費者心中建立了“安全放心”的品牌形象。
除此之外,餐飲經營中,還要會算賬,還要算清賬。在門店管理中,就是要強化成本意識,算好時間賬和人工賬。
我們舉個盧南老師親身經歷的案例。
四年前他為了做凈菜,親自到門店去測試。
20斤土豆,每斤1.8元,總價就是36元。
假設2名員工削皮,每人45分鐘,工資是每小時18元的話,就合每分鐘3毛錢。結果就是削皮需要27元。再切成土豆條,1名員工切60分鐘就是18元。
土豆成品率65%。20斤土豆,削完皮只剩下13斤。36元的采購成本+27元的削皮成本+18元切土豆條的成本,總成本就是81元。
也就是說,把81元錢的總成本,除以最終獲得13斤土豆條,實際成本達到每斤6.23元。
但是,導入凈菜土豆條之后,廠家按照每袋3斤裝報價10.3元,折算之后就是每斤3.43元。比自已削土豆每斤節省了2.8元。而且還不用人工、不用場地、不用工具。
這就是精細化管理創造的價值。
因此,成都餐飲業需要從粗放式發展,轉向精細化管理,做好基本功。
最終,不應該是用口味和秘方走出四川,而是用公司化管理的實力走出四川。
誠如各位所見:當前,餐飲業頭部品牌,已經從產品競爭、品牌競爭升級到審美能力的競爭。
從星巴克的烘焙工坊、到巴奴的概念店、再到九毛九的新形象店“山下的院”,都可以看到一個趨勢:審美能力正在成為新的競爭力。
留給成都餐飲企業的,不是如何反思,而是如何學習。
否則,成都只能淪為中國美食的基因庫。
僅此而已。
3
對一個餐飲品牌來說
現代性越豐富,歷史感才越鮮活
當然,這不僅是成都餐飲的新命題,也是各大菜系面臨的共同命題,同時也是山東、陜西、山西、河南等地方美食大省餐飲業面對的問題。
這些地方,百強餐飲企業每年都能評選出一堆。
這些地方,百強餐飲企業做出的產品都不差,都代表美食的一個高峰。
為什么走不出去呢?
就是品牌缺少現代感,管理不夠精細化。
其實地方菜走出去的,也有優秀代表。西貝的例子就不舉了。我們來說說九毛九。
九毛九山西面館,起家于海口,崛起于廣州。在西北菜這個品類中,形成了北有西貝莜面村,南有九毛九的“雙子星”品牌格局。
我梳理、對比了這兩個品牌崛起的路徑,其中一個共同點就是:在以地方特色挖到第一桶金之后,將門店升級為更具現代感的形象。
西貝去掉了剪紙老虎、土院墻等鄉土元素;九毛九從定位山西老面館,轉變為大眾餐廳。
△兼具現代與傳統審美的店內場景
不僅如此,九毛九對新技術的擁抱也很積極。
早在2014年,他們就在深圳華僑城做了第一家無線充電餐廳。用微信掃碼點餐結賬,用手機支付來豐富支付方式;他們甚至還嘗試著做了一些盲訂、周邊產品售賣、預購等動作,都取得了不少經驗。
這些現代感,雖然帶有試錯的風險,卻賦予品牌活力和張力。
因為中國餐飲都面臨如何與時俱進,如何將傳統進行現代表達的共同命題,誰前進一步,就可以收獲無限驚喜。
而任何一點兒積極的現代感,都可能是巨大的差異化。
要知道,歷史是錦上添花的東西。
對于一個城市也好,對一個餐飲品牌也罷,誰的現代性越豐富,誰的歷史感就越鮮活。
否則,歷史感只能淪為滄桑。
·end·
統籌|笑凡 編輯|王梅梅 視覺|周瑞敏 近期熱門 (點擊圖片/文字直接閱讀) 外賣趨勢|“附近的餐廳”新玩法|把川菜變小后賺大了 餐飲跳坑血淚史|餐飲大咖的年終總結|喜家德 巴奴杜中兵專訪|3年盈利4億的秘密|火鍋店一盤腦花火了 商務合作:翁瑞雪13811864253(同微信) 佳音吶 18842356756(同微信) 轉載聯系:首席小秘書 微信 neicanmishu 課程咨詢:小餐君 18510934632(同微信)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6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