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盲點預警!90%的餐廳,都容易栽在一盤配菜上……

    識別二維碼或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即可報名

    1635 期

    產品聚焦大勢之下,幾乎每家餐廳都梳理出了自己主打菜、招牌產品。但90%的餐飲老板,都容易犯主菜和配菜的“搭配大忌”。


    餐飲老板內參 孟蝶

    周誠開了家酸菜魚專門店,說是“只賣一道菜”,菜單上可不能只有一道菜。周誠憑感覺配了一些菜,可效果并不好——復購率只有7%。

    顧客調研時,很多顧客表示“感覺沒什么菜可點”、“酸菜魚還沒上,小菜就吃飽了”……

    配餐、配菜的問題,困擾過很多老板。

    做云南米線的云味館曾經小范圍測試推出過米飯類產品,很快就發現問題:米飯類產品銷量不高,甚至不能滿足供應鏈、運營等方面增加的成本。

    推出主打菜、招牌產品之余,其他產品應該怎么搭?無數次的產品調整中,幾位老板向餐飲老板內參總結了六條“搭配大忌”。

    禁忌1.聚焦面食,配餐米飯

    盲目跨品類會分化顧客對品牌的認知

    單品品牌并不是主打一款產品,而是主打一個品類。

    賣熱干面的拌調子,曾經考慮要不要跨品類,上些湯面、米飯,因為“有顧客提出想吃些別的”。

    品牌創始人大俠專門去深圳請教了云味館的產品負責人,最終決定不增加其他品類。“來吃拌調子的人更多還是沖著熱干面而來。增加其他品類的話,銷量未必足夠成本,而且容易分化顧客對品牌的認知,得不償失。

    今年他們打算增加熱干粉,粉的熱量更低,不跨品類也可以豐富產品。

    禁忌2:太過“差異化”

    配菜不要跳出主菜的“認知半徑”

    做品牌,其實是在做認知。

    既然聚焦主菜,配菜的選擇,就不要跳出主菜的“認知半徑”。

    甘食記是逐漸聚焦到肥腸粉產品的品牌,打出“百年肥腸粉”招牌。

    肥腸粉是成都小吃認知度極高的一款產品。既然做成都特色,他們的配餐就從主產品所屬的大品類——成都小吃認知半徑里選擇。

    例如,鍋魁是肥腸粉的“絕配”,干濕度、口味搭配都最合適,在成都是有很好的消費認知和習慣的,自然必不可少。

    甜品選了成都的冰粉和豆花,吃起來爽口,又與熱湯粉搭配。飲品則是冷熱結合,四種口味的現磨豆漿和現熬的烏梅湯。“都是和主餐口味相搭,顧客認知度又極高的產品。”甘食記創始人甘樂介紹。

    禁忌3:出餐不同步

    配菜效率務必和主菜保持一致

    口味搭配是第一步。在店面運營中,主菜和配菜的出餐效率搭配往往被老板們忽視。

    拌調子主食分量是固定的,食量較大的人可能一份吃不飽,有些顧客會再出去買個煎餅、肉夾饃。他們考慮增加肉夾饃產品,但肉夾饃銷售效果并不理想。

    “問題在于出餐效率不一致。”

    肉夾饃是配餐,銷量有限,但出餐很慢。“熱干面1分鐘出餐,肉夾饃現做需要七八分鐘,造成出餐不同步。”大俠說,今年他們會考慮把肉夾饃改為餡餅,出餐更快、標準化程度也更高。

    禁忌4:跟風做流行

    飲品大熱推飲品?先算算你的產出比

    今年飲品大熱,很多門店都上了飲品。跟風之前,不妨先算算性價比。

    如甘食記,主要客群是年輕群體,年輕人喜歡嘗試流行的甜品和飲品,“我們做過芝士飲料和綿綿冰,但銷售情況并不好。”創始人甘樂說,但他發現增加這些產品的成本大、銷量少,而且同樣影響出餐。

    “我們的主產品是湯粉,配餐就不能太多湯湯水水了。”甘樂說。

    雖然年輕人喜歡吃肥腸粉,也喜歡芝士飲料和綿綿冰,但一個品牌不可能滿足顧客的所有需求,“跟風流行產品,其實最沒必要,產出比太低。”甘樂決定砍掉“流行產品”,只做與主餐搭配的豆漿和烏梅湯。

    相比肥腸粉,熱干面的香在于澆頭雜醬的香味,同時雜醬會讓面偏干,這時配餐的飲品就非常重要。

    熱干面,吃面必配米酒蛋花湯,這個湯品必不可少。熱干面的澆頭味道濃香,還要再有一款“功能性”的解膩飲品,因此拌調子還有一款酸梅湯,與米酒蛋花湯一起作為基本款飲品。此外,再上一些季節性飲品,山楂汁、薏仁紫米漿都是為了豐富口感和選擇。

    禁忌5:“一網打盡”

    做好自己擅長的產品

    有家酸菜魚是火鍋形式,吃完酸菜魚可以加湯涮菜,跟常見的火鍋無異。但其他火鍋都會用的涮菜——牛羊肉,就不適合酸菜魚火鍋來做。

    “我們也嘗試上過牛羊肉產品,遇到幾方面的問題。一是酸菜魚的酸菜、湯底煮出來的牛羊肉并不好吃,而且喜歡牛羊肉火鍋的顧客就去吃涮鍋了。”牛羊肉的銷量并不好,很快就下架了。有家酸菜魚產品總監張小東介紹,想把火鍋食材和酸菜魚食材“一網打盡”,可能會做得更糟。

    “我們配菜的選擇考慮和主產品保持‘統一特色’。”張小東說,有家酸菜魚的產品特色是酸、辣、鮮,配菜選擇要不與酸、辣沖突,所以涮菜以素菜為主。涮煮食材中的葷菜是各種肉丸類,香菇貢丸、包心魚丸、蝦滑等。

    “現在正在考慮把這些涮煮食材更突出與主產品一致的‘鮮’。”張小東說,從主產品到配菜,都應該真正聚焦,突出、加強主產品的特色優勢才對。

    禁忌6:違背門店模式

    選配餐還要考慮你的店型

    配餐的選擇不能影響品牌既成模式。

    拌調子曾考慮過上油炸產品,但首先,油炸產生油煙,涉及門店模式,不能適應所有場地選址。

    其次拌調子品牌模式的外賣多,油炸產品新鮮度下降會非常影響口感。此外還有出餐效率和成本的問題,大俠評估之后決定放棄。

    有家酸菜魚也在部分門店上了鮮榨果汁,但并未要求在全部店鋪普及,也是因為“有些店鋪的模式不太適合”。

    – 總結 –

    三條配餐原則 請對照自查

    大俠認為,配餐的選擇主要看三點:一是與主打產品的口味搭配,二是要適應品牌的店型模式,三是不能跨品類,以免增加成本、分化品牌聚焦。

    內參君在走訪后,也總結了三條配餐原則:

    1.配餐與主餐的搭配,從口味(調味、干濕程度、冷熱等)到出品時間都要相契合,以主餐為標準和前提。

    所有與主產品不搭的配餐都是品牌減分項。

    2.從成本到工藝,配餐都要滿足低成本、高毛利的條件。

    配餐的作用是在主餐之余豐富顧客選擇、提高客單價。成本太高、制作麻煩、毛利不高的產品都不是好選擇。

    3.要看主產品和消費場景,講究“君臣佐使”。

    拼豆夜宵產品總監苗臣說,主打產品是“君”,其他產品就要與之搭配和呼應。比如漢堡店,漢堡是“君”,雞翅薯條是“臣”,與漢堡產品調性一致。飲品是“佐”,必不可少,不然主食、小食吃完太干。“使”是甜品,蛋撻、冰淇淋,是為了豐富選擇和口味的。

    ·end·

    點擊圖片,拉升您的餐廳顏值

    輪值主編|笑凡 視覺|劉晶晶

    近期熱門

    (點擊圖片/文字直接閱讀)

    泡面餐廳|網紅店興亡史|年增收3億|西少爺分家

    海底撈“抖音吃法”|菜單設計|答案茶為啥火

    “餐飲老板”李嘉誠|孤獨經濟|喜茶啟示錄

    首席勾搭官113810394973(同微信)

    首席勾搭官213601357513(同微信)

    轉載原創聯系:首席小秘書 微信 neicanmishu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8631.html

    (0)
    上一篇 2018年4月9日 07:30
    下一篇 2018年4月9日 08:0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