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別二維碼立即報名
1608 期
馬女士跟記者算了一筆賬,家鄉的大店一年能收入300多萬元,自己在北京的小店,一年收入近200萬元。
◎ 內參君
“家鄉的大店一年能收入300多萬元,自己在北京的小店,一年收入近200萬元。”這兩天,一位在北京開拉面館的馬女士算的這筆帳被朋友圈刷屏。許多網友感嘆,全國人民吃出了一個不衰的餐飲品類。
那么,全國有多少家蘭州拉面館呢?看看下面這張拉面地圖,你大概就有所感覺了。
1
大店年入300多萬元,小店年入近200萬元
▼
“目前,蘭州牛肉拉面在國內網點發展到35000家,在國外網點發展到110家。蘭州牛肉拉面通過百年的發展,已經走向全國,邁向世界。”全國人大代表、蘭州牛肉拉面行業協會會長馬利民在第十三屆全國人大會第一次會議甘肅代表團團全體會議上如是說。
據未來網3月10日報道,近年來,“拉面經濟”推動了甘肅經濟的發展,幫助當地人民脫貧致富。
一位在北京開拉面館的馬女士說起店里的生意,笑得合不攏嘴。“我跟著老板在北京賣了20多年的拉面啦!這些年來,拉面的生意是越來越好做了。”
馬女士自豪地說,那些沒有走出去的人,即使在家鄉開一家小店面,一年也能收入十幾萬塊錢。“在家鄉開大店的人也不少,二三百平方米的店大街上比比皆是。即使在大店,一碗面也僅僅只有七、八塊錢,但是一天卻能收入一、兩萬塊錢。”
馬女士跟記者算了一筆賬,家鄉的大店一年能收入300多萬元,自己在北京的小店,一年收入近200萬元。但是大店花銷大、成本高,真正的算下來,其實差不了多少。
“在家鄉,10戶人家里有六、七戶人家中都有拉面師傅,即使不開店,憑手藝也能養活自己。”馬女士補充道。
隨著“拉面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甘肅人走出家鄉。2012年,蘭州本土拉面開始走出蘭州,走向全國。2014年10月,東方宮中國蘭州牛肉拉面進入廈門;2015年1月,安泊爾蘭州牛肉面進入武漢。這之后,燕蘭樓、東方宮等大型餐館在各大城市開得紅紅火火,小型拉面店也在城市中遍地開花。
“蘭州牛肉拉面是蘭州的一張城市名片,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宣傳蘭州新型城市一個很好的切入點。”馬利民表示。對此,他建議要成立專門的機構,統一協調各個部門,整合市場資源,集中社會力量共同發展。此外,要通過建立統一的蘭州牛肉面信息平臺,開展網上的原場地認證,搭建互聯網網絡的宣傳平臺,實現線上線下的融合發展。還要加大大力政策的支持力度,扶植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品牌企業,大型連鎖企業。
2
青海一個縣,靠拉面脫了貧
▼
蘭州拉面雖然是蘭州的,但把這個牌子打出去、并在全國鋪開的,是青海化隆人。在過去,青海化隆回族自治縣窮到了根里,但是通過“拉面”脫了貧,讓化隆人逐漸地走出了大山。
1988年,青海化隆人打著“蘭州拉面”的招牌在廈門市開了第一家拉面館。以此為發端,來自青海省東部的拉面經營者紛紛效仿,闖遍了我國大江南北,相關產業幾乎覆蓋中東部及沿海地區的所有市、縣。
據《農民日報》去年11月報道,目前,化隆縣有近11萬人(占化隆縣勞動力的60%)在全國270多個大中城市創辦拉面店1.5萬家,實現年總產值近100億元。拉面經濟已成為當地農民群眾的“脫貧經濟”和“致富經濟”,在累計脫貧的12萬人中有7萬人通過拉面經濟實現脫貧。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此前,據報道,在青海有2.8萬家拉面店,有18萬人在全國各地從事拉面經營,不少人都由此成為了企業家。
3
青海的拉面,為何要打“蘭州拉面”旗號?
▼
青海人賣拉面,為什么要打出“蘭州拉面”的旗號?
因為青海拉面走出去以前,蘭州拉面就已經誕生了,而且名聲在外。比如在十幾二十年前,一條街有兩家面館,一個是蘭州牛肉面,還有一個是青海拉面,顧客十有八九會選蘭州的,更認可、不陌生,青海拉面聽都沒聽說過。為了消除顧客疑慮,開拓市場,青海人掛上蘭州拉面的招牌。
蘭州城東臨關中平原,毗連甘南、青海、新疆等牧區,前者能提供小麥做面粉,后者可以供應足額的牛肉,所以做牛肉面也是因地制宜。據記載,正宗的蘭州拉面產生于嘉慶年間,距今大約200年。彼時,一個叫馬六七的人從河南陳維精處學到牛肉面做法,將其帶回蘭州,后人在此基礎上,制定標準,叫“一清、二白、三綠、四紅、五黃”。具體指面湯要清,蘿卜要白,香菜要綠,辣椒要紅,面條要黃。
和青海拉面比,蘭州拉面的湯獨具特色,要用牛肉、牛骨熬幾個小時。方法嘛,一般是祖傳秘方,不告訴外人的。每天早上即將營業,由老板獨自一人配制面湯,其他員工不得在場。在蘭州,老品牌牛肉面不止一個,他們的配方自然也不一樣,吃的時候會有些許差別,消費者根據偏好,選擇自己喜歡的,故每種品牌有相對穩定的顧客群體。
青海拉面重點是面,湯大多用調味品勾兌出來,成本低了,定價也就低了,能吸引低收入人群。但土生土長的蘭州人一吃就知道:這個不正宗,恐怕是青海人開的。
4
誰來搶占國民品類的品牌高地?
▼
多位餐飲界人士普遍認為,在整個餐飲行業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三大街邊店”蘭州拉面、沙縣小吃、黃燜雞米飯一定會迎來自己的升級周期。
不過,國民品類升級,要注意兩點:
– ? –
講好品類故事
國民品類和消費者的日常就餐息息相關,品類形象和定位都比較固定,想要做出突破,就要深挖品類的產品特質和文化內涵,并提煉出抓眼球的點,合理地植入到餐廳當中。
– ? –
避免升級陷阱
升級是一次“系統重置”,餐飲老板需要面對選址、定位、坪效、供應鏈等一系列問題的重新匹配,在這個過程當中,也要防止“踩雷”。
比升級位置、升級門頭、升級裝修、升級菜單等“硬件”更重要的,是先升級自己的系統思維。
(本文綜合未來網、每日經濟新聞、百度百科等內容)
·end·
統籌|張琳娟
編輯|李晶 視覺|尚冉
近期熱門
(點擊圖片/文字直接閱讀)
顧客回復評論總攻略|餐飲業女掌柜
前員工戰略|職業經理人“死法”|喜茶啟示錄
服務區餐飲|招聘海報|巴奴進京
95后員工|阿里收購餓了么|差評變口碑
商務聯系:首席勾搭官 18510936112
微信① 18519700748|微信② neicansw
轉載原創聯系:首席小秘書 微信 neicanmishu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8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