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導讀
趁著周末,內參君來到北京西單大悅城、朝陽大悅城、國貿商城以及世貿天階,實地考察這幾個著名商圈的餐飲堂食復工情況。
粗略統計,這些商城餐飲店的堂食復工率基本過半,但生意跟疫情前相比下降差不多七到九成。
“這次疫情對餐廳的影響實在太大了!開業就是個維持,虧損是肯定的,能掙一點是一點,也為將來恢復正常攢點人氣。”不止一位店長如此表示。
一路問下來,大多數門店的員工都搖搖頭,“一天兩三桌”“一天七八位”,整體來看每天的客人不到十個,甚至好多家門店都遭遇過一整日零客流的情況。在同一層的兩家火鍋店,開業第一天的狀況都令人寒心,一家沒有人,另一家只有一桌客人。
“以前來這里吃飯,到處都是人,今天明顯是冷清。”經常來西單吃飯的食客陳先生說道。來自亦莊的一家三口反倒享受現在的就餐環境,“挺安靜的,平常人多到處排隊,很多規矩都沒了。”
位于朝陽大悅城6樓的“鹿港小鎮”,中午時分店里僅有3桌客人,每桌兩人。“這段時間差不多都是這個情況,最慘的時候一天就一桌。我們的店面也不算大,按照隔桌就餐的要求,也接待不了幾桌。非常時期,安全第一嘛!哎,至于賺的錢能不能覆蓋成本,就不要提了。”招呼客人的店員如是說。
國貿的客流情況和西單大悅城相差無幾,從2月份開始恢復營業的門店都提到,復工以來,堂食一天兩三桌、三四個客人是常有的現象。不過在2月份開業的餐廳只有零零散散的幾家,大部分門店開始開業時間都是在這兩周,有些門店營業額能夠恢復到原先的10%以上。
與西單大悅城不同的是,國貿商城周邊寫字樓林立,工作日客流普遍高于周末。西單大悅城周邊有多個購物商圈,周末是人流集中的時間。相較之下,國貿商城餐飲店的情況更是冷清。
國貿6樓的“藍蛙”是一家美食西餐廳,店面設計偏復古工業風,目之所及,外國客人和年輕人占了多數。傍晚5點左右,隔桌的位置幾乎坐滿。
在一眾餐廳中,藍蛙的客流已經比較突出。店員表示:“今天營業額應該能達到以前1/3或1/4,是這兩個月里人最多的一天。”回顧這兩個月的日常情況,他說一天下來客人差不多也就二三十個。
位于西單大悅城的“桂滿隴”客流恢復也比較快。周六下午1點左右,店中基本上隔桌坐滿,店內的幾艘游船畫舫,也都已經坐滿。
門店負責人告訴內參君,從3月11日開始開店,第一天有31桌左右,大概是以往的1/6。不過情況也是起伏不定,第二天就變成了十幾桌。
在朝陽大悅城6樓的“南鑼肥貓烤魚”店外,居然出現了等位的情況。排隊的女士告訴內參君,以前就經常光顧他們家,前幾天來的時候還沒有開門,今天趕上了,也不在乎多等一會兒。這家剛剛恢復堂食沒幾天的餐廳,店內店外能坐人的桌子都滿員了,兩三個店員負責上菜照應客人,顯得很忙碌。
不過,對于7樓的另一家主打聚會場景的門店“蛙小俠”來說,情況就沒有那么美妙了。中午12點,店內的堂食并沒有幾桌。以往被等位的人坐得滿滿的兩排座椅,有些尷尬地空在門口。值班店員告訴內參君,跟疫情前相比,如今餐廳每天的流水大約減少了七到八成。
對于年輕群體來說,到店堂食不僅是選擇一種美食,體驗裝修設計營造的格調、氛圍也相當重要。疫情過后,這類主打聚會場景,提供極致體驗感的餐廳,應該可以更快吸引到顧客。
被突如其來的疫情沖擊后,餐飲店也在嘗試著怎么以最快的方式讓門店運轉起來。在客流長期不理想的狀態下,有的門店堅持開業,有的門店索性閉店,還有的門店開開關關測試客流,尋找開業的時機。
朝陽大悅城6樓的“蟹的岡田屋”春節后開了幾天,發現客流量實在少,于是歇業了。店員告訴內參君,前幾天剛剛恢復營業,不過狀態也不大好,每天大約也就4、5千元,“跟頂峰時相比差了大約九成”。
“刀小蠻”店長則對堂食抱著一種隨遇而安的心態:“這里的餐廳都是依靠大悅城的流量,大悅城要是不活躍,單靠哪個網紅餐廳都沒轍。”這段時間,店里還是主攻外賣,盡管外賣訂單量也下滑了半成,這幾日總算稍微有所回升。
“太二酸菜魚”也在近期上線了一個月外賣。在各家門店冷冷清清的時候,“太二酸菜魚”的門口卻有一群外賣員在排隊取餐。據店員的說法,從外賣開始上線就一整天都很忙。
“在這門口吃可以嗎?”一對情侶跟太二的店員磨了一會,最終還是點了外賣。另外一對排隊的母女則是因為饞這口,特地開車半小時來西單大悅城取酸菜魚的。
不過,外賣并不是所有餐飲品牌在疫情期間的出路。Home Thai 在外賣平臺上并不吃香,線上收入沒能給門店帶來安慰。Home Thai 從2月始就已經開店。但他不敢每天都開,“有時候一個客人都沒有,有時候有1-2桌。”店長只能隨機選擇開店時間來測試客流。
2月25日是Home Thai這個月第四次開店。這次開業終于延續到了3月中旬。這得益于兩個原因,一個是他最近談成的一家團餐合作,不過因為最近團餐入局者眾多,餐廳利潤還是被大大壓縮;另一個是客流量能夠維持在10-20桌左右,依然能夠給餐廳帶來一定的收入。
在朝陽大悅城“很高興遇見你”店外,三個外賣小哥正在等待取餐。一位餓了么小哥告訴內參君,這里大概每天能接30-50單外賣。“按說堂食的人少了,叫外賣應該增多了。但開業的餐館少了,在京送外賣的人員也少了,因此總體來看我們的接單量只是小幅上漲了。”
在朝陽大悅城,“潮堂”“赤坂亭”“苗鄉樓”等幾家店大門緊閉。“火貢”只有幾個店員在忙碌,一問說下周才開業。“外婆家”周六剛剛恢復營業,為此他們已經提前三四天就開始準備了。陸續有客人進店,門口的店員要給每一位客人量體溫。
6樓的“大漁”看上去人氣還不錯,廚師正在為客人現場制作餐食。工作人員告訴內參君,除了春節休息了兩三天,“大漁”一直堅持營業。“不開業肯定對店的形象有影響啊,大家還以為你不行了呢?為了保證安全,我們都限制叫號。”
“撒椒”也一直營業,但這段時間堂食每天只有七八桌,外賣也就十多單,跟頂峰根本沒法比。“但也得開啊!不開一分錢沒有,開了能掙一點是一點。”
7樓的“新辣道”店員則向內參君訴苦道:為了維持商城的人氣,必須得開啊!按說這個時刻應該共渡難關,但不知道商城在租金上能否有適度的優惠?
開店這件事是堅持住了,但是壓力還是重重地砸在Home Thai店長的肩頭。他給內參君算了一筆賬:“一個月單店成本45萬。如果開店,一天員工工資約3000元,食材成本1200元左右,最近工作日一般收入3000元左右,不夠覆蓋成本。最近周末一天3000-5000元收入,剛好覆蓋當天除房租之外的支出。”
3月開店流血是在所難免的現象。Home Thai 店長對于一整年的生意都表示謹慎樂觀。他認為整個疫情帶來的經濟影響會更為漫長,可能波及到下半年消費者的就餐選擇。而門店客流要回升,主要還是看商場的客流恢復情況。
從周末的情況來看,中午1-3點左右,商場餐廳人流較為集中。傍晚6點左右本是晚餐時間,但無論是國貿商城還是世貿天階,客流已經更加稀少了。商場的閉店時間直接影響到了晚間的客流,國貿8點閉店,而世貿天階7點閉店。
不過,北京的商場也在陸續恢復營業時間,三里屯在3月14日已經恢復正常營業時間。世貿天階也貼出公告,3月16日起開店時間恢復到晚上10點。雖然眼前的客流量令人痛心,但是隨著商場客流的回升,這些門店的客流情況應該逐漸隨之恢復。
翁瑞雪 13811864253(同微信)
佳音吶 18842356756(同微信)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52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