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叫《軍師聯盟》的三國劇,再次激起了大家的三國情懷。對于三國時期的各路英雄豪杰,以及他們的豐功偉績,想必大家不會陌生。
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相助的故事,雖沒有跌宕起伏、斗智斗勇的情節,但一直為人津津樂道,因為正是這個小插曲,為天下三分、劉備成就帝業埋下了伏筆。
“三顧茅廬”典出西晉史學家陳壽的《三國志》,書中記載的是三國時期的斷代史,但由于過于簡略,沒有記載王侯、百官世系的“表”,也沒有記載經濟、地理、職官、禮樂、律歷等的“志”,因此不能作為像《史記》和《漢書》這種正史看待。
劉備為什么要三次屈尊去請諸葛亮?諸葛亮對劉備到底有多重要?而且劉備為什么不是一顧茅廬,二顧茅廬,偏偏是三顧呢?他很閑嗎?一般人被拒絕一次之后,就不會再去第二次,人要面子樹要皮,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劉備這個人,是個不要面子的人,俗稱不要臉。
劉備不要臉的性格使得他前半生一直都在琢磨空手套白狼的活。劉備小時候家里窮,據《三國志》記載,“先主少孤,與母販履織席為業”。劉備年少的時候就幫著母親賣草鞋,可見并不是富二代或者官二代。
因此,沒有資本的劉備在沒遇到諸葛亮時,走的全都是借雞下蛋的路數。想想看,沒錢沒糧沒兵沒地盤的劉備,光靠名聲施展乾坤大挪移,花別人的錢干自己的事兒,最后竟然也能成,可見劉備這個人,滑頭得很,也可以說是個精明、奸詐的聰明人。
細數曾經被劉備借來下過蛋的雞——曹操、袁紹、公孫瓚、田楷、陶謙、劉表、龔都,看著是真壯觀。
如果沒有諸葛亮為劉備出謀劃策,他是怎么也想不到占荊州圖謀巴蜀的。劉備前半生總想著開皮包公司,花別人現成的家當。是諸葛亮告訴他,還可以拉散戶入局,自己坐莊,做大做強。因此,諸葛亮在劉備終成帝業的生涯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雞賊的劉備又是怎么認識到諸葛亮的呢?
劉備在經歷了多次聯合創業失敗后,有了自立門戶的想法。好歹他也是先后在曹氏集團、袁氏集團等各大知名企業待過,而且身份基本也是董事會成員,雖然手中沒啥實權,但在名企經過歷練后,也積攢了一定的名氣,因此也有了劉皇叔的稱號。就如同曾經在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的董事會任職,有毛有翼翅膀硬了之后要單飛,在大企業的高層混出了點名堂,即便單飛出來也是迷弟迷妹滿天飛的啊。
利用自己的名氣,逐漸拼湊了自己的班底。最為出名的就是擁有市場開拓能力突出和忠誠度滿分的員工—關羽、張飛、趙云等。不過關羽和張飛也算半個合伙人,等于是入股的小股東,然后所謂的劉備集團就此誕生。可是即便有了左臂右膀,也避免不了有被曹氏集團吞并的風險。為什么?因為劉備自主創立的公司還缺少一個中樞大腦來幫他運營管理。
這個核心大腦要找誰?誰更合適?
接下來就該是諸葛亮出場的時候了。
官渡大戰之后,劉備逃到了荊州,投奔劉表。寄人籬下的生活也不是個辦法,劉備還是一直琢磨著自主創業的道路,所以也一直尋思著找一個合適的CEO幫他打理自己的劉氏集團。在聽聞名士司馬徽的大名后,特地前去拜訪。隨后司馬徽把諸葛亮介紹給了劉備。收到獵頭司馬徽的推薦,再加上助攻徐庶的推波助瀾,劉備對諸葛亮這個人頗感興趣,隨后就踏上一場扎心的面試之旅。
為了跟諸葛亮面基,劉備也是不容易。三顧茅廬,三次茅廬面試,最終才能抱得諸葛亮歸。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劉備面試三次之后才通關?樣子問題嗎?主要還得看臉嗎?
非也。
其實諸葛亮的“夢中情人”不是劉備,但他最后被劉備感動,被劉備帶走,也算是諸葛亮間接的“見異思遷”了。據說諸葛亮一直賦閑在家,從不參加任何工作,為的就是等待曹操老板的青睞。他知道曹老板注重人才,可是左等右等一晃好幾年,連個屁都沒有等到,更何況是曹老板的人了。于是百無聊賴之下,寫了一首詩給曹老板:“聊寄傲于琴書兮,以待天時”。
“我之所以賦閑在家彈琴看書消遣,并不是因為我好吃懶做,而是特意在等你啊,曹老板”!這詩和當時徐庶那首“天地反覆兮,火欲殂;大廈將崩兮,一木難扶。山谷有賢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賢兮,卻不知吾”有異曲同工之處。表達的意思都是國難當頭,我等賢人能士申請投奔你們這些領導,可是卻得不到你們的賞識,生氣!
徐庶得知諸葛亮因為沒得到曹老板的賞識而郁郁寡歡,因此把跟他有同樣志向,懷有一顆曲線救國愛心的諸葛亮也推薦給了劉備。
諸葛亮知道被豬隊友出賣后狠狠地教育了徐庶一番,潛臺詞的意思就是:劉備哪有曹操有出息,讓我跟著他不是喝西北風嗎?你這不是幫我,是坑我來的吧!
司馬徽得知聽說此事之后,一邊埋怨徐庶的坑隊友行為,一邊給諸葛亮煽風點火,順帶悄悄地把鍋給甩了,畢竟自己也出賣了諸葛亮。最后還不忘挖苦了一下諸葛亮:“雖臥龍得其主,不得其時!”孔明啊,這回你總算等到你的老板了,雖然可惜他不是你想要的曹老板。
以至于后來劉備找上諸葛亮的時候,諸葛亮其實也都猜到劉備會找上門,只不過不確定具體的時間,所以要么就是不在家要么就是拒絕,總之就是盡量避免被劉備相中。
第一次去見諸葛亮的時候,劉備就以HR面試官的身份,帶著自己的聘書直接找上門。結果當然是吃了閉門羹啊!諸葛亮此時還心系曹老板,心心念念著曹老板,哪里有空搭理劉備呢?當知道自己被豬隊友出賣,極有可能被劉備相中,當時的諸葛亮難過得只想離家出走,出去散散心。
當時的諸葛亮就像在相親市場中,相中了自己屬意的霸道總裁曹老板,可是最后卻被屌絲劉備追著跑,心都涼了。
第二次長了記性的劉備據說帶著禮物登門拜訪,沒想到又吃了一回閉門羹。這次吃閉門羹的原因是人不在家,去朋友那兒了。劉備深知自己的備胎地位和身份,想要轉正必須要持之以恒,一次不行再試一下。到底劉備找了諸葛亮多少次了呢?實際上可能不止三次。
《三國志》中記載劉備找諸葛亮的次數,字面上看是三次:“凡三往,乃見”。實際上在杜甫的詩中:“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這個“頻繁”二字是多次的意思。因此,劉備可能去見了三次,還有可能不止三次。
“矮窮矬”的劉備為了改變自己的備胎命運,頻繁地去找諸葛亮暢談前世今生、天文地理,暗送秋波,讓諸葛亮覺得小劉這個人好像很崇拜我啊,既然霸道總裁沒有“愛”上我,我也是個有自尊的人啊,不如就考慮一下小劉吧,而且對小劉擺架子也不嫌棄我,一如既往的對我忍耐有加,好吧,就選你了。最后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劉備靠著死纏爛打的老方法,讓諸葛亮“移情別戀”,對自己動心,從而拋棄曹老板投入自己的懷抱。
劉備多次進攻終于抱得諸葛亮歸,故事原本到這里就應該完結了,可是這是一篇典型的倒追教育素材文章啊(其實我的廣告還沒有插入啊)!所以接下來就要揭秘備胎如何縮短倒追時間(就是廣告啊)。
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矮窮矬”的劉備陷入了倒追的誤區:所有的備胎總以為只要自己一直對那個人好,每天找對方,安慰對方,就能抓住對方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然后直達對方內心深處!可是風險很大,一不小心就會被拉黑。諸葛亮之所以沒有拉黑劉備,也是因為曹老板不搭理他!如果曹老板吊著諸葛亮的胃口,還有劉備什么事啊!
如果當時劉備能知道諸葛亮的喜好,然后投其所好,比如送諸葛亮面粉和饅頭,也許早就俘獲諸葛亮的“芳心”,把諸葛亮帶回家了。
諸葛亮對”饅頭”情有獨鐘是有跡可循的。據宋·高承《事物紀原》載,在三國時期,有記載諸葛亮南征班師時,正遇風起,不能渡河,孟獲說這是猖神作怪,只要用人頭和牲畜祭祀,便會風平浪靜。但諸葛亮覺得用人頭太殘忍了,于是他把自己喜歡吃的饅頭做成人頭狀,混上牛、羊等肉拿去祭祀。
如果那時候有“聚食匯·會員營銷”,劉備就能知道諸葛亮喜歡吃饅頭,多送點面粉給諸葛亮,陪著諸葛亮一起和和面粉蒸蒸饅頭,也許感情能提早一步到位,劉備也能提早拿下他的江山。
餐飲人都在關注的活動
↓↓↓“閱讀原文”立即報名
原創文章,作者:排隊網資訊,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56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