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我們應該閉上雙眼,用心去聆聽,
因為明天我們將要看的更遠。
現在的葉煥榮,是英國最有錢的中國人,可有誰想到,60年前他初來英國,身上只有10英鎊。
為了謀生,他當了2年洗碗工,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
但即便如此,他還是靠著勤奮和努力,實現了人生的大逆襲。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他的故事。
1
帶著10英鎊英漂
從洗碗工開始逆襲
葉煥榮生于1938年,在東莞度過自己的童年,后來因為家道中落,舉家搬遷到香港。
在香港,葉煥榮讀完了中學,就要開始謀生,但在香港找不到出路,他萌生了去英國闖一下的想法。
1959年,21歲的葉煥榮,懷揣著10英鎊,坐上了前往倫敦的客輪。
和所有背井離鄉的年輕人一樣,葉煥榮也是胸懷大志,但初到倫敦,現實給了他沉重打擊。
剛到英國,因為人生路不熟,他百般碰壁,平時只能在天橋底下過夜,還曾被警察當做流浪漢驅趕過。
最后,他才通過同鄉會,在一家餐廳找到一份洗碗工的工作。
這份工作,葉煥榮一做就是2年,每天10幾個小時都在洗碗,下了班身體就像散架一樣,一躺就不想起來。
做了2年,老板見葉煥榮為人勤快,做事也機靈,就把他提拔成前臺服務員。
此時,葉煥榮開始盤算,難道我要一輩子當一個服務員嗎?
但是他的心里很清楚,以我現在的能力,不當服務員又能做什么?
一般人想到這里,可能就算了,繼續當一個服務員,渾渾噩噩過日子就算了。
但葉煥榮不是一般人,他想的卻是:我現在只能當服務員,不代表我以后也只能當服務員!
于是,他一邊上班一邊積累經驗,同時也自己暗暗攢下了一點小資金。
沒到2年,他就把一個餐廳的經營方式摸透了,并在25歲和另外兩個朋友合資,創立倫敦第一家中餐館。
葉煥榮頗有經商頭腦,之前幾年的積累也幫了大忙,沒過3個月,他就把一家餐廳搞得紅紅火火。
很快,他又接連開了2家餐館和2家外賣店,生意還是一樣紅火。
不過,葉煥榮還是覺得不滿足,他又開始沉思:
這種小餐廳,開不出大出息,難道我就要這樣天天對著鍋碗瓢盆,過完這輩子嗎?
2
靠一個故事做出6億生意!
一次偶然的機會,葉煥榮在雜志上看到一側小故事:
在一戰后,美國商人希爾頓想買下德克薩斯州的一家銀行,但賣家不斷提高價格,所以沒有成功。
沮喪的希爾頓只能住進當地一家旅館,準備第二天就打道回府。
他來到旅館,發現旅館已經客滿,人們都睡在大堂里。
希爾頓并沒有因為找不到房間而傷心,反而異常興奮:原來旅館也是一門好生意,為什么我不買下這家旅館?
于是,希爾頓改變了主意,放棄收購銀行,買下了這家旅店,并把生意越做越大,做成了世界著名的“希爾頓酒店”。
希爾頓的故事,引發了葉煥榮的思考:除了餐館,我還能做點什么新生意?
一般人看了雞湯,精神振奮一下,完了還是原來那個頹廢的樣子。
但葉煥榮不同,看了雞湯,他想的卻是:我能在這里面學到什么?對我的生活有什么用處?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是這樣拉開的。
經過考察,葉煥榮決定不再做餐廳,而是專做主攻中餐館配貨的雜貨店。
于是葉煥榮和弟弟聯手,在伯明翰開了首家中式雜貨店,取名叫“榮業行”。
葉煥榮的榮業行,一開業生意就紅紅火火,很快就躥紅整個英國商圈。
之所以能成功,完全是因為葉煥榮勤于思考的結果,具體來說有三點:
1. 選址出奇制勝
葉煥榮的店不開在倫敦,開在了伯明翰,那是離倫敦180公里的一個城市。
當時誰也看不懂葉煥榮的決定,直到榮業行的生意越做越好,葉煥榮才透露了這么做的意義:
“如果開在倫敦,你只是大池里的小魚。那里太大了,你開一家店,隔幾條街的都不會知道它的存在;如果在伯明翰,開店3個月所有人都知道了。”
而且,伯明翰還有發達的高速公路網絡,不超過3小時,貨車能覆蓋英國四分之三的用戶。
后來事情的發展也證實了葉煥榮的判斷,不少伯明翰以外的人都專門開車來榮業行購物,大部分還是英國人。
2. 跟著風向走,不斷轉型
一開始,榮業行只是一家為中餐廳做配貨的雜貨店,但到了70年代,英國經濟進一步發展,英國人的消費力增強。
有了錢,自然就想買東西,葉煥榮不愿錯失機會,原來只面向中國人的生意,全部面向英國人,把雜貨店開成了商業中心。
因為產品齊全,不少英國人也成為了榮業行的粉絲。
3. 復合式發展
除了做餐廳和超市,葉煥榮也進一步拓展了自己的商業版圖。
伯明翰的榮業行總部,更是一個集中餐、診所、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多種服務為一體的中心。
如今,榮業行在英國最主要的三座城市,倫敦、伯明翰、曼徹斯特,擁有4家連鎖超市,雇員超過300人,為英國2000多家中餐廳和零售店提供商品,年銷售額達到7000萬英鎊(約6.2億元)!
3
遠離家鄉多年始終以中國人自居
事業越做越大,葉煥榮成為了英國華裔首富。
2010年,英國女王親自授予他“大英帝國士官勛章”(OBE),英國王子查爾斯把他列為座上賓,就連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卡梅倫都得敬他三分。
即便遠離家鄉多年,葉煥榮始終以中國人自居。
從2000年起,他設立“葉煥榮兄弟助學金”,贊助北大清華學生前往劍橋學習,劍橋學生到北大清華學習等項目。
他總是說,人才是中國的未來,因此要捐款為中國培養人才。
他還經常組織獲得獎學金的同學聚會,鼓勵男女學生交朋友結婚。
葉煥榮開玩笑地說,這都是華人精英,中國人的“優良品種”,不要便宜了外國人。
對于自己的孩子,他也明確表示:
“不在意他們與任何國籍的人談情說愛,但是我的孫輩一定得和我長得一樣,是黃皮膚黑眼睛。”
可以說,葉煥榮的一舉一動,都表露出他對中國的熱愛。
在伯明翰開第一家店時,伙計下班后就去對面酒吧喝酒,但酒吧老板很不歡迎。
葉煥榮觀察了之后才發現,原來員工總愛亂扔垃圾,所以不被人歡迎。
最后,葉煥榮說:“中國人首先要自愛,別人才會尊重你。”
于是,他設立規定,禁止員工亂扔垃圾,并且在店里設立了一面穿衣鏡,要求員工每天上下班都要整理好衣著。
他反復說:“我們走出去,就代表著中國人。”
可以說,他的目的始終是——為中國人被世界尊敬盡一份力。
4
從洗碗工到億萬富翁
這3點秘訣你必須知道
從10元英鎊到現在的億萬富翁,葉煥榮的經歷算是非常傳奇。
對于自己的成功,葉煥榮總結了三點:
1.凡事要多動腦子
葉煥榮曾說:
“幾千年以來,中國文化都讓人勤勞,不要投機取巧。我說不是。很多事情,策略方法不同效果就不同,而且有規律可循,有巧可取,我們要多思考。”
從洗碗工到服務員,從服務員到餐館老板,再從餐館老板的超市集團創始人,葉煥榮的人生實現了多次跳躍。
每一次跳躍,都是思考的結果。
因為為人機靈,他成為了服務員;因為在餐館學到了經營餐館的知識,他可以自己開店;看到了雜志的一篇文章,他就思考轉行…
愛動腦子的人,才能在商場中所向披靡,連腦子也不想動,只能過著渾渾噩噩的生活。
2.不熟悉生意的不做,控制不了的生意不做
這是葉煥榮始終堅持的兩個原則,曾有人勸他投資房地產,但他一口拒絕。
后來,又有人鼓動他讓公司上市,他還是一口回絕。
他堅信,做生意就是只做自己熟悉的、能控制的生意,投資不熟悉的生意,風險太大,哪怕能賺很多,很可能一下子輸光。
更重要的是,這樣的生意會讓人產生惰性,習慣了賺快錢,就不會再想著勤奮工作。
3.創業需找準定位
葉煥榮說,年輕人一開始不需要對自己要求太高,要找準定位,知道自己想要成為什么。
只有這樣,才能一步步踏實往上走,最后實現人生目標。
他把社會比作洋蔥,做生意要知道自己在哪一層。他以自己為例:
“我們榮業行不賣最好的,但一定不賣最差的,我們賣中間的,我們有自己的定位。”
確立了定位,就是戰略先行,這樣所做的一切才有效果。
正如小米雷軍所說:“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去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現在,葉煥榮已經接近80歲,他已經退休,把產業交給了兒孫打理。
即便如此,他每天也必看多份中英文報紙,對當今世界政治經濟尤為關注,對當代全球化商業運作的新動向也是及時作出反應。
而且,他也總愛出現在超市里,或者勤快地整理手推車,或者與人親切交談。
現在,他回想起自己這輩子,他說自己當年沒后臺沒錢又沒有專業技能,打工做小買賣,唯一的信念就是要脫離貧窮。
因而,他常常反問向自己請教如何創業的年輕人:你為什么要創業?
他說了一句:
“如果答案是‘我討厭貧窮’,這是一個好答案;如果是‘我想成為有錢人’,這是一個錯誤的答案。”
或許,這才是他成功的終極秘訣。
餐謀長精彩案例
【 點擊關鍵詞查看原創案例 】
茅草屋-烤小串品牌升級丨津常聚-牛肉米粉
湘棲小館丨思美思味鮮果茶丨丸來玩趣
椰妹原生態椰子雞丨楚楚小財魚丨酸渡品牌升級
聾奶奶-無聲牛肉米粉丨街度-草原羊肉串
津是-凳粉丨恰圓滴恰扁滴丨懷湘樓
微信名:餐謀長聊餐飲/微信號:Canmouchang 運營方:深圳市餐謀長?品牌策劃有限公司 餐謀長聊餐飲 | Canmouchang 我們不能保證每天堅持原創文章,因為一個團隊的知識和力量是有限的,無法滿足全國餐飲人的品牌在成長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所以精心優選了全國優秀的營銷觀點及方法,希望這些是有價值的,能幫到大家,也期望我們能成為伙伴。 《餐謀長聊餐飲》 一輩子只聊一件事 本文來源:創業智庫(ID:cyzk88)、餐飲O2O 作者:唐 一 編輯:餐謀長品牌策劃/一夢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總編個人微信》 投稿 / 版權 / 合作 / 咨詢 精彩回顧她靠一道菜4個月就賺到100萬,并打造出年銷26億餐飲帝國!
失敗率高達90%,做好餐飲,最少需要十年!
每年關幾十萬家店,80%的餐飲老板不會成本核算!不信你進來看…
只有9個座位,每天只賣150碗拉面,卻是全球唯一的米其林星級拉面店!
鄧超開的餐飲店?一年時間靠什么從虧損100萬到營收3個億!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長聊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5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