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市場從逐漸成型開始就迅速進入到爆炸式發展的道路上。但是經歷過2014年的無序生長,進入到2015年的移動市場,發達地區移動人口紅利的逐漸降低、市場大頭的資本進入。
2015年的移動市場開始逐漸從創業型公司的無序競爭進入到資本競爭的市場競爭。在這其中移動市場熱火已經無需多言,從移動支付到O2O以及是之后的打車、轉車、拼車軟件,移動市場從出現開始就不曾消停過,也沒有要消停下來的意思。
1. BAT移動端發力,如何再造下一個戰場
2. 移動連接傳統改變用戶的支付習慣,出行習慣,娛樂方式,購物習慣
3. 互聯網+時代傳統媒體加強移動端發展
4. 移動市場的泡沫與浮躁投資不斷 成功太少
5. O2O戰加劇從價格戰到服務戰
6. 移動支付市場風起云涌掌握更基礎用戶生活
7. 移動APP市場上市不如收購的年代
8. 可穿戴市場移動設備下一個增長點
2015上半年移動市場總結:
在2015上半年手機網民規模及其占網民比例數據中,從去年85.8%到2015上半年的88.9%,整體增速平穩,中國移動時代已經呈現出全面爆發的年代。
同時根據相關數據,2015移動網購交易規模將達15982億元,但整體增長速度將會出現一定的放緩,畢竟在經歷過前幾年200%的增長率之后,回歸平穩是必經之路。
越來越擠的市場,即使是資本大頭BAT也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從阿里正式剝離移動端業務,獨立成塊。騰訊則是四處尋找合作合伙,積極拓展移動端各項分支領域,從長虹到中石油再到恒大,步伐一致未曾停止。同時百度也是再次發力移動電商領域,啟動“百度MALL”項目。
同時在各自領域的拓展之外,今年移動市場中,對于用戶的搶奪戰也不曾停下過腳步。在今年春節期間各大移動支付終端的紅包大戰,以及是從2014年的打車軟件風潮到今年的專車軟件戰爭。
移動就像是一個美麗的沼澤,看似一片美好光景,但是只有身處其中,才知道其中的黑暗。競爭的激烈可以要遠超PC端的爭斗,那么在這場移動紅海之爭之外,移動的藍海到底在哪里?
2016移動市場趨勢展望:
一、移動吞噬一切
移動今年最大的趨勢就是,逐漸吞噬一切媒體行業,深入到各個環節中,逐步成為360°觸點的媒體屬性。
包括像是微信的開放策略,微信今年初開始,就在逐步擴大自身的平臺屬性,加大入口的建設。從搖一搖到微信支付,以及是微商購買等服務。提供第三方軟件資源和供應鏈資源策略,正在給更多傳統行業進入到移動平臺環境中。
二、移動連接傳統
移動連接傳統后,對于消費者生活習慣的改變,也是移動大潮最為至關重要的一點。
主要體現為,支付習慣(移動支付),出行習慣(打車軟件),娛樂方式(移動游戲占比增加),購物習慣(電商移動端成交量增加)。
三、移動市場的泡沫與浮躁
主要是由于移動互聯網行業處于發展初期,各細分領域均有廣闊挖掘空間,因此,移動互聯網細分行業的投資隨著市場環境的回暖受到資本青睞。越來越多熱錢的涌入,也加劇了移動市場的泡沫盒浮躁。
根據ChinaVenture投中集團旗下金融數據產品CVSource統計顯示,2015年第一季度,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共披露96起融資案例,融資總額高達10.09億美元。
四、BAT移動端發力,如何再造下一個戰場
再造一個百度、再造一個阿里、再造一個騰訊,這些詞李彥宏、馬云、馬化騰在不同場合都說過。如今,在移動互聯的大風口下,三家也在往這個方向繼續努力。
1. 阿里巴巴:剝離移動業務重新起航
4月29日阿里宣布移動事業群整合完成在移動端再造阿里。作為阿里未來布局中非常重要的一塊“移動事業群”的成立,在一定層面上也是將移動業務中的電商基因剝離出來,更為獨立的進行阿里移動的沖刺。
在馬云公開的阿里未來規劃,其中“為未來十年基于數據的服務做好準備”尤其是阿里此次各項變動的根源所在。不管是互聯網+也好,O2O也好,這些只是阿里表面的舉措,其真正的目標是“DT時代”(Data Technology)的奠基。
2. 騰訊:多觸角聯手,開墾移動端布局
對于騰訊MIG來說,移動端的進軍已經是有些時間的事情。騰訊通過兩個方向做智能硬件連接。一是QQ物聯和微信硬件,讓硬件通過ID身份連接起來;但很多硬件缺少好玩的東西。
3. 百度: O2O戰略以自營+生態共贏去連接3600行
百度聯盟峰會上,李彥宏正式提出要做連接3600行的通用平臺,隨后百度副總裁李明遠發表內部講話,將百度之前建設的工具屬性較強的三大入口盡快轉型成服務平臺,以百度自營+生態共贏的方式去連接3600行。
同時在不久前,百度也宣布Uber接入百度錢包,并作為首選默認支付方式。同時接入的還有51用車和天天用車。對于百度來講,無論如何都不能錯過出行市場的支付入口,同樣對于Uber來說,國內專車市場早已魚龍混雜,在本土化問題上需要百度來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
五、移動支付市場風起云涌掌握更基礎用戶生活
移動支付作為互聯網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變革傳統消費習慣,改變人們的生活,也引領著通信、金融、互聯網等行業的轉型,成為當下最火的行業,導致創業者趨之若鶩。
移動支付的革新:生物技術發展。螞蟻金服的Smile to Pay掃臉技術以及微信的人臉識別接口Face++,目前全球的互聯網巨頭都在探索基于生物識別的移動支付應用。阿里巴巴CEO馬云在漢諾威CeBIT展開幕式上,演示了螞蟻金服的Smile to Pay掃臉技術,并稱取代傳統密碼。
移動支付不斷嘗試與線下零售的可能性。支付寶先后與華潤萬家、家樂福合作,同時銀泰也開始嘗試網上銀行,各種新產品的產生以及傳統零售與互聯網公司的聯合。
六、移動APP市場融資燒錢未必有出路
打車只是一個入口,uber和滴滴通過打車意圖的是整個O2O平臺市場,這才是對市場真正的顛覆所在。
專車軟件市場之爭:滴滴欲融資90億對燒uber70億投資
滴滴快的正就約15億美元的融資計劃進行談判,這筆融資將充實其儲備資金。而滴滴快的的主要競爭對手Uber也即將開始新一輪融資。滴滴快的馬不停蹄的開始新一輪大規模融資的原因只有一個,uber風頭太盛了。
uber和滴滴表明上是兩家公司在爭奪未來的老大地位,事實上,兩家公司的競爭最大的對手是整個傳統出租車市場,兩家公司競爭的越激烈,這個市場被顛覆的越快,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出租車公司真的將不復存在。
七、可穿戴市場移動設備下一個增長點
可穿戴設備被業內喻為繼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之后新的產業增長點。但也正是由于是新的增長點,業內在抱以期望的同時,對于可穿戴設備也存在著爭議,尤其是在第一代Google Glass腰斬之后,加劇了業內對于可穿戴設備未來前景不確定性的擔心。
包括今年上半年蘋果正是發售的iwatch,以及是在今年美國CES的展會上,三星、華為等公司也都先后公布了其可穿戴設備。同時前不久美國可穿戴設備公司Fitbit的上市,也證明了可穿戴的市場潛力。
移動互聯網時代,所有的行業時刻都在發生著劇變,無數驕傲的巨頭一夜之間被傾覆。讓人熱血沸騰的戰略規劃形同廢紙,跨界思維使定位大師無所適從,渠道為王已漸行漸遠,甚至終將消亡。移動互聯網浪潮如推倒多米諾骨牌般地摧毀一切。
(文章轉載自媒介360)
原創文章,作者:天財商龍智慧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63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