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菜單就是餐廳的靈魂,因為消費者拿起菜單看到菜品價格的同時,就能對餐廳的定位、檔次和調性有了基本的了解和判斷。
我們接著昨天的內容繼續,菜品定價究竟有哪些方法?
01
利用附加提升顧客預期
餐品定價要考慮菜品原料、服務等各種成本,但要做出成功的定價絕不能僅僅停留在只考慮成本階段,滿足顧客的心理預期也很重要。
星巴克的咖啡為什么可以賣得貴?
就是因為星巴克前期在中國的品牌市場教育做得好。
星巴克提供的咖啡理念、文化、服務甚至裝修,都給消費者一種超出咖啡本身價值的滿足感,讓顧客在進店消費前就對咖啡價格有了比較高的心理預期。
有很多消費者去星巴克消費的實際上已經不再是咖啡,而是“面子”和品牌。
所以說,要想有更好的餐品定價,餐飲品牌前期在品牌溢價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就要更多。
02
利用數字游戲給顧客實惠感
所謂“利用數字游戲”,一般有以下兩種方法。
第一,利用尾數定價方法,給消費者“錯覺”
經營者在進行菜品定價時,要充分利用消費者的心理。利用尾數定價的方法,讓消費者感覺十分劃算。
例如菜品價格定為19.99元而不是20元,充分利用一分錢的區別,讓消費者覺得菜品只有不到20塊錢,感覺價格很超值。
比如我們所熟知的餐飲品牌九毛九就非常善于運用尾數定價的方法。
九毛九店內的餐品價格都采用的是9.99元或是16.99元這樣與整數有一定差額的價格。
本身九毛九的產品就便宜,口味也很好,采用這種科學的定價策略,更是進一步夯實了九毛九在消費者心里好吃不貴的品牌印象。
第二,用一份超值菜品,給消費者超值感受
經營者可以在餐廳中設置一兩道價格非常超值的菜品,這樣的菜品直觀上就會降低消費者對價格的過度敏感和心里防線,消費者會覺得這家餐廳的整體價格都不貴。
比如外婆家的麻婆豆腐,從外婆家開業至今一直只賣3元錢。外婆家利用3元錢的麻婆豆腐,為消費者建立了“外婆家的東西很劃算”這樣的品牌認知。
03
利用消費者的“刻板印象”進行差異化定價
在消費者的心中,會對自己比較熟悉的產品或食材有一個心理價位。
例如,提到海鮮類產品,大多數消費者都會認為海鮮都是價格比較高的,去餐廳中點菜時碰到海鮮類產品都會非常注意其價格;提到娃娃菜、茄子等家常蔬菜和食材,消費者就會放下心里戒備,自然對其價格不會敏感,也不會在意青菜價格上的“幾塊錢”。
餐廳經營者正是可以利用消費者這種對食材本身的刻板印象。
將海鮮產品的價格定在一個比較低的價位,給消費者驚喜和超值的感受,而將幾乎桌桌必點的炒青菜定在一個消費者可以接受的、但是毛利卻可以很高的價位,消費者也不會覺得貴。
例如,天津的富祥餐廳,將一份超值的“海鮮大聚會”定價為40多元,來店消費的顧客都驚呼太實惠了,而將毛利很高的家常食材進行創意烹制之后定價在30元左右,消費者仍然覺得十分超值。
04
利用套餐定價讓消費者“占便宜”
在運用菜品套餐定價方面,最典型的當然是麥當勞、肯德基了。
比如單點的話,麥當勞的薯條8元,麥辣雞腿堡15元,可樂7元,但如果點一個麥辣雞腿堡套餐的話,就只需要19元。
那這時候消費者就會覺得,只要花4元就能吃一個薯條,喝一杯可樂,覺得很便宜。
好的套餐應該滿足以下要求:從主食到特色菜品、飲料應有盡有,同時還有比單點更優惠的價格。
如果有了這樣的套餐,在顧客整個點菜過程中,就不需要咨詢服務員過多的細節,只需要告訴他們是套餐A或B,就完成了點餐過程。而且,在經營一段時間以后,套餐銷售量有保證的時候,后廚還可以提前將菜品配好,客人下單后,只需要短短幾分鐘,菜便上桌了。通過縮短出餐時間,還能有效提高餐廳的翻臺率。
05
減少“高檔次”定價產品
目前很多餐廳中,會增加許多與餐廳本身定位并不相符的高價單品。
比如,我們時常會在一些平價餐廳的菜單上看到幾百塊一瓶的酒水、上千塊的烤全羊等,這樣的做法其實很不可取。
因為,一方面這些高價單品本身不符合餐廳定位,反而會給顧客心理落差;另一方面,在實際銷售中,高價單品點單率又少,于餐廳營收也沒什么大作用。
所以說餐廳餐品價格一定要符合餐廳定位。
如果想要提高“檔次”,其實除去定價之外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可以在裝潢上或者像海底撈一樣在服務上下功夫。
問題咨詢合作轉載:13331083197
編輯:霍東
推薦閱讀
點擊圖片 即可查看
餐飲有課直播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66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