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下的上海咖啡:微博熱度3億+,營業額卻降了90%

    自“上海人要買咖啡”上熱搜后,我采訪了10個咖啡從業者,發現事情十分兩極化:

    一面是熱搜上3億多“想喝咖啡”的消費呼聲,另一面卻是大部分咖啡館慘淡經營。

    不禁讓我想到:疫情之后,上海咖啡會經歷一次洗牌嗎?競爭格局會發生變化嗎?

    面對疫情常態化,咖啡館又該如何進化?

     

    疫情下的上海咖啡:
    剛需的消費者與慘淡的咖啡館

     

    3月18日的熱搜#上海 我要買咖啡啊#,讓咖啡人精神為之一振。
     
    隔離在家,
    疫情像大浪一樣,沖刷打工人的靈魂沙灘,只留下真正想要的東西。
     
    上海白領說,我要買咖啡啊!
     

    喝咖啡變成了一種上海人的開機程序:“血液里流淌著阿拉比卡的清香”,“48小時吃得簡陋但一定要有咖啡”,“不囤米囤面就囤咖啡”。
     
    這是很多咖啡人一直在等待的那個時代。
    也讓很多人擠破腦袋,不惜代價地希望扎根上海市場,做出一個品牌。
     
    上海的朋友告訴我,他家附近的咖啡店,“Manner在上海疫情下,

    每一分鐘都有新訂單
    ”。
     

    如此澎湃的咖啡需求,是不是會讓疫情下的咖啡館好過一些?

     
    帶著“上海咖啡館外帶紅火,外賣爆單”的猜測,我采訪了10位咖啡從業者,卻發現事情和我想的恰恰相反。

     

    現實中的開店者:
    寫字樓空無一人,營業額降90%

     

    調查一圈,上海咖啡館,在辦公區開店的最慘。
     

    整個辦公大樓空空如也,附近外賣小哥站點被隔離了。
    外賣基本停掉了,有人點沒人送啊。
    ”一位在寫字樓開店的老板告訴我。
     
    有的店,
    “營業下降90%,一天只能賣二三十杯。”

     
    還有的店,“周邊的小區被封了,什么都送不進去,后來員工都被隔離在家了,無法營業”。
     
    “我們的店在商務辦公和酒店,現在基本都居家辦公了,現在營業額慘不忍睹,開著是讓員工不那么無聊。”也有一些老板,直接閉店做產品研發。
     
    其次是開在商場的店,“
    人都被隔離在家了,哪有人去逛商場
    ”。
     
    茶是一枝花
    (咖啡與茶創意集合店)
    老板薛勇敏給我發來一段視頻:這是上海人氣商場之一——太陽宮的實時狀況。
     

    視頻中,整個商場只有幾個人,坐在店里喝茶。

     
    很多人一定會說,怎么不開外賣全城送啊?打開上海的外賣平臺你會發現,全城送的咖啡館,點一杯咖啡的配送時間在40~70分鐘。
     
    這個時間等下來,“咖啡變涼、奶泡消散,感覺自己大概只能喝到一杯酸水兒”,一位朋友告訴我。
     
    還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是,外賣小哥稀缺,
    “有人點無人送,或者送得慢”
    ,勸退了很多想喝咖啡的人。
     

    外賣人員稀缺,勸退了很多想喝咖啡的人


    除了少量開在未封閉居民區的門店還能維持之外,不少咖啡館老板悲觀地告訴我:
     
    “這次對上海咖啡的影響比三年前的更大,你們沒來看是不能體會到的。”

     
    “疫情之后,今年估計會倒下一片。”
     
    不禁讓我思考起來,疫情真的會帶來上海咖啡洗牌嗎?疫情之后,上海的咖啡格局會發生變化嗎?

     

    疫情會帶來上海咖啡大洗牌?

     

    1、有的店下降九成,洗牌會來臨嗎?

    “感覺10個店有9個店關掉了,要么街區、商場被隔離,要么店員被隔離,馬路上看不到人影,營業額肯定大幅下滑,有些店下降九成,有些腰斬。”一位資深行業人士表示。
     
    “這次一定會大洗牌,
    首當其沖的是網紅店,疫情讓大家只剩下剛需時,網紅店的泡沫一定會被過濾掉一些。

     
    “其次是獨立咖啡館,疫情考驗的就是咖啡館的資金有多少,能賠多久,有的能撐3個月,有的能撐一年。”王力咖啡主理人王朱岑表示。
     
    還有那些剛剛開了2~3家店的小連鎖,第一家店剛有起色就開了第二家,本身資金就捉襟見肘。
     

    這些獨立小店或者剛起步的小連鎖,不像星巴克,Tims本身資本雄厚,也不像Manner、Seesaw等品牌有資本護體,
    疫情沖擊下,個體戶和小連鎖的壓力無疑是最大的。
     
    2、會不會出現“抄底”開店?
     
    對比飲品行業,2020年,疫情首次來襲時,一大批自創茶飲店關門,大量點位空出來,大型連鎖品牌,則依靠實力抄底開店,一年新增1000~5000家門店不等。
     
    這樣的情況,會發生在上海咖啡行業嗎?
     
    而就在一周前,Manner剛剛發布了要新開200家門店的消息。
     
    有不愿具名的從業者認為,“Manner、M stand、代數學家、Tims等,這些拿到了多輪融資的品牌,糧草充足,或許會迎來一輪抄底開店的時機。”
     

    但在王朱岑看來,“疫情受傷最大的是資本,因為一個資本同時投資的多個賽道,很可能在疫情下集中告急,這時候,資本很可能不再給予咖啡品牌持續供養,甚至還會從品牌拿錢救急的情況,最后,會讓部分品牌陷入危機。”
     
    經過2020年的疫情沖擊,關店成了飲品業常態,咖啡生豆成本上漲,人工租金成本不減,線上價格戰又抽傭,而市場需求卻受疫情的影響,消費力緊縮。
     
    沒有獨特競爭力的小店,基本功不扎實的連鎖品牌,
    疫情過后,可能很多人會發現,自己常喝的那家店,已經不在了。
     
    對剛剛興起的咖啡行業來說,這是一次打擊,也可以看做是一次進化的機會。

     

    咖啡進化,迫在眉睫

     

    一面是消費者真實的需求,一面是咖啡店生意的慘淡,最近的上海咖啡,讓我想起兩年前的新茶飲。
     
    同樣是遭受打擊,在疫情中快速完成進化的新茶飲,有2個路徑,值得咖啡從業者參考:
     
    一方面,必須直面消費“線上化”和“零售化”。

     

    茶飲零售化

    上海香季咖啡總經理何義平表示:隨著疫情的常態、日常生活的節奏加快,咖啡消費“線上化”已不可逆。
     
    “線上+線下+零售”,也將是咖啡館盈利的必經之路。

     
    而當咖啡成為日常必須后,
    “家庭咖啡角”
    的配置,或許會成為咖啡領域里,又一個新的消費衍生品。
     
    “在連鎖拼殺C端用戶頭破血流的時候,這一領域咖啡消費場景的普及會成為咖啡行業的又一增長點。”何義平認為。
     
    另一方面,私域流量運營,將會成品牌的必修課。

     
    2020年的疫情給茶飲行業帶來了三個反思:

    • 如果一夜時間,你的線下生意全部被按下暫停鍵,你該怎么辦?

    • 當你的門店暫停營業的情況下,你還知道你的顧客在哪里嗎?

    • 門店不營業、人們不上街的時候,你的顧客還能想起你嗎?

    就在當年,茶飲行業集體完成了數字化升級,小程序點單率有的超過了50%,很多品牌都積累了數百上千萬的私域流量,并開展有節奏的社群營銷。

     

    喜茶數字化的智能取餐柜

    而咖啡行業,經營私域流量的更多是連鎖品牌,獨立門店和小連鎖則相對較弱。
     
    其實,數字化轉型不僅僅是建個小程序,私域流量運營也不單指和顧客在微信群聊天,哪怕只有1家店、2家店,也可以沉淀自身的數字化能力。
     
    數字化的核心,是從經營產品到經營用戶的改變。
     
    系統化的數字化轉型、私域流量運營,可能會是2022年咖啡必修課。

     

    有人說,2020年很難,2021年更難。
     
    但對餐飲行業來說,“地獄難度”可能是在2022年,飲品也是如此。
     
    難,但不要失去希望。市場已經真正的打開了,上海就是一個縮影。
    消費習慣已經真實存在,等待我們用更便捷的方式、更優質的產品去滿足。
     
    而下一個上海,下一個華東,指日可待。


    統籌|笑凡  編輯|曉夕  視覺|江飛

    文章為咖門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原創文章,作者:咖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6260.html

    (0)
    上一篇 2022年3月23日 11:01
    下一篇 2022年3月23日 11:01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