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合國預警糧食危機:吃貨們需要擔心嗎?

    有味財經第106

    “豬糧安天下”。

    雖然已經是2020年了,但糧食安全仍然是人類不得不關心的問題。

    剛剛,國家統計局發布7月經濟數據,全國CPI同比上漲2.7%,豬肉價格上漲85.7%。

    幾天前,聯合國預警全世界將迎來50年不遇糧食危機。

    國內糧食還安全嗎?需要囤糧嗎?成為大家共同關心的話題。

    7月食品漲價與全球“缺糧危機”

    —— ——

    8月10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20年7月份全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數據,當月全國CPI同比上漲2.7%。

    這是物價同比漲幅連續第二個月保持擴大趨勢,2.7%的漲幅終值也超過此前市場普遍預期的2.6%。

    從環比看,CPI由上月下降0.1%轉為上漲0.6%,在時隔四個月后再次出現“轉正”現象。其中,7月漲幅突出的是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3.2%,環比上漲2.8%。專家分析食品漲價主要是受汛情擾動。

    而7月末,泰國、越南、巴基斯坦、柬埔寨等大米產出國米價上漲帶動國際大米價格上漲,更引動了人們對糧食漲價甚至糧食安全的擔憂。

    今年3月份,越南,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埃及和塞爾維亞等傳統谷物出口國紛紛公布了禁止糧食出口的決定,不少國家的居民都擔心會出現“糧荒”。

    時間

    地區

    糧食事宜

    4月5日

    東南亞

    柬埔寨禁止白米和稻米出口。

    3月30日

    聯合國

    糧農組織(FAO)發出警告,疫情在全球蔓延致使勞動力短缺和供應鏈中斷,可能影響一些國家和地區的糧食安全。

    3月28日

    非洲

    埃及宣布未來3個月停止各種豆類產品出口

    3月26日

    歐洲

    塞爾維亞停止葵花籽油和部分農產品出口

    3月25日

    歐亞

    俄羅斯對糧食出口進行每周評估

    3月24日

    東南亞

    越南暫時禁止一切大米產品出口

    3月22日

    中亞

    哈薩克斯坦宣布限制面粉、白糖、葵花籽油等11種農產品出口

    所幸,隨著公共衛生事件得到控制,一些禁止糧食出口的國家也修改了決定,開始重新出口糧食,不過價格卻有所上漲。美國小麥期貨3月下旬到4月初,半月漲幅15%。

    行至7月份,聯合國發表了《 2020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預警全世界將迎來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

    報告說,受新冠疫情和全球性蝗災的影響,今年將有25個國家陷入這一嚴重的饑餓危機,全球會新增1.3億名饑餓人口,將有6.9億人處于饑餓狀態。

    我國糧食安全嗎?

    —— ——

    幾千年沒吃飽飯的歷史,讓中國人對饑餓的恐慌感牢牢地刻在基因里。我們不僅有一個“吃”字可以馳騁幾乎所有場景的語系,也有“深挖洞、廣積糧、緩稱王”的生存哲學。

    看到聯合國的預警和食品漲價的事實,人們不禁會問,我國糧食還安全嗎?是時候囤點糧食了嗎?

    主觀總是很模糊,答案藏在數據里。我們不妨從幾個維度來拆解這個問題。

    1、我國缺糧嗎?

    綜合國務院4月份的新聞發布會和中國農科院的數據:

    糧食產量——國家糧食連年豐收,已連續五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去年糧食產量是13277億斤,三大口糧(大米、小麥、玉米)國內自給率均在98%以上,去年產量1.2萬億斤,創歷史新高。

    小麥多年供求平衡,稻谷供大于求,受益于雜交水稻技術,中國超級稻畝的產量從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一直完成到了1200公斤。

    人均糧食占有量——2010年以來,中國人均糧食占有量持續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19年超過470公斤,遠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的標準線。

    糧食庫存量——國家糧食庫存持續高位運行,庫存消費比遠高于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17%-18%的水平,特別是兩大口糧,小麥和稻谷庫存大體相當于全國人民一年的消費量。不少城市的成品糧,也就是面粉、大米,市場供應能力都在30天以上。

    谷物進口量——2019年,我國進口大米254.6萬噸,只占消費總量的1%左右。2019年小麥進口349萬噸,總體占消費總量的3%左右。我國谷物年度進口數量不大,去年凈進口1468萬噸,相當于不到300億斤,僅占我國谷物消費量的2%左右。

    少量進口主糧并不是說中國存在2%的主糧缺口。進口的主要是強筋弱筋小麥、泰國大米等,主要目的是為了調劑需求結構,更好滿足人們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稻谷貿易比不到2%,無進口依賴

    小麥貿易比不到3%,無進口依賴

    數據來源:天下糧倉,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2、糧食進口大國,進的是什么?

    我國同時是“糧食生產第一大國”和“糧食進口第一大國”。

    那么,進口主要進的是什么?

    首當其沖的是大豆,進口比84.86%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費國,大豆消費量占全球的30%左右。大豆主要用來榨油和飼料,一旦短缺,會影響肉、蛋、奶的生產。

    我國每年需要消耗約1億噸左右的大豆,但是我國本土的大豆產量只有一千多萬噸。2019年我國大豆產量為1810萬噸,中國大豆進口量為8851萬噸,進口量約為本土產量的5倍。進口大豆約占國內總消費量的84.86%。

    因此,春節之后,進口的受限讓國內大豆行情有一波漲價,東北、華北等產區大豆從1.7~1.8元,上漲到2.4~2.5元,目前仍在高位運行。

    截至8月4日,黑龍江齊齊哈爾克山塔豆2.7元/斤,內蒙阿榮旗五馬架塔豆2.6元/斤,河南漯河中黃豆2.88元/斤,安徽淮北中黃豆2.95元/斤。

    其次是白糖,進口占比25.95%

    美國農業部的數據,2019年中國進口糖占國內糖總消費量的25.95%。

    目前,全球產量前五的國家和地區分別是印度、巴西、歐盟、泰國和中國,合計產量達全球的60%。

    蔗糖產量大國中,以17%的產量排名第一的印度,受蝗災和疫情的影響,產量大幅下滑,是本次全球蔗糖缺口的核心因素。

    玉米缺口仍在

    國內玉米產量基本已實現自給,但從農業部近日發布的《全國草地貪夜蛾防控預案 》來看,2020年草地貪夜蛾疫情防控嚴峻,會影響玉米產量,預計國內玉米需求缺口1000-2000萬噸。而天下糧倉和中國匯易預估玉米缺口為5000萬噸左右。

    考慮到玉米是生豬資料的主要來源,2020年豬肉供給增長需求將提振玉米需求,玉米價格易漲難跌。

    大漲價不可能,重點品類需關注

    —— ——

    中國不僅人喝酒,汽車也喝酒,乙醇汽油中的乙醇就是糧食造的,可見庫存之足。”對于是否會出現糧食危機,一位業內資深人士給出了一個觀察角度。

    另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7月13日,洪澇災害已造成我國農田絕收面積51.6萬公頃。這個數字什么概念?參考2013年,我國因洪澇致農作物絕收面積為214.581萬公頃,因災減產糧食0.28億噸,當年糧價并未出現波動。

    總的看,我國糧食產量豐、庫存足,國際糧價上漲對國內糧價的影響十分有限,3月份以來,我國大米零售價每公斤6.6元,面粉零售價每公斤3.95元,價格保持穩定,市場供應平穩。

    有味君今日聯系美菜網、蓮菜網等食材供應鏈平臺,近兩個月來,米面糧油價格平穩。

    但從品類來看,需重點關注大豆、蔗糖和玉米,另一方面,在全球化日益密切的今天,不容忽視的全球糧食危機陰影仍在。

    中美貿易戰、尚未到達拐點的疫情、以及正在發生的自然災害,都會給全球糧食供應鏈帶來不確定變數。

    聯合國糧農組織經濟學家阿巴西安就認為,“現在國際糧食供應鏈進入到了一個相對脆弱的階段。”

    數據參考:天下糧倉,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end·
    統籌丨劉曉紅 編輯丨雅媚

    有味熱門
    (點擊圖片直接閱覽)

    特勞特預言:中國餐飲迎來“大決戰”!

    如果不把毛利降低10%,你的店就等著關門吧

    — 轉 載 聯 系—
    zym13849065182有味編輯部(微信號)
    —商務合 作—
    18037122957Vega(微信同號)

    點亮在看更有味哦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有味財經,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71882.html

    (0)
    上一篇 2020年8月10日 11:05
    下一篇 2020年8月10日 12:4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