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餐飲年終大盤點,餐飲人不得不知的20個大事件!

    2018年即將過去,對餐飲人來說,過去的一年卻是值得細品深思的。

    巨頭們看似無意實則深遠的投資舉動也許正暗藏巨大商機,同行們推陳出新的小舉措也可能隨時成為新潮流……

    在大信息時代,如若沒有眼觀四路、耳聽八方的本領,時代的浪潮必會將你無情淹沒。

    接下來,小餐就跟大家聊聊2018年餐飲行業發生的20件大事,我們可以從這一系列大事件中找到新形勢下餐飲發展的脈絡,有利于看清2019年發展的方向。

    資本化浪潮

    1、海底撈上市

    本年以來,餐飲業發生的最大的事莫過于“海底撈上市了”!

    海底撈歷經24年,在國內外發展至360家餐廳,年服務人次超過1億人次,2017年收入達到106.37億元。2018年9月26日,海底撈在香港上市,市值近千億元,成為中國餐飲界的領軍品牌。

    2、美團成功上市

    9月20日,美團點評成功登上港交所,成為估值超百億美元的互聯網巨頭。餐飲外賣市場開始進入兩大電商平臺面直面競爭的新階段。

    3、阿里收購餓了么

    4月2日,阿里巴巴集團、螞蟻金服集團與餓了么聯合宣布,阿里巴巴已經簽訂收購協議,將聯合螞蟻金服以95億美元對餓了么完成全資收購。

    這是阿里在本地服務方面,對抗美團的下的一步大棋。半年后的10月12日,阿里宣布成立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由餓了么和口碑合并組成,這也被視為阿里與美團的競爭升級。

    2018餐飲年終大盤點,餐飲人不得不知的20個大事件!

    中國最有錢的互聯網公司,都花了大力氣在餐飲領域,這可能是行業的一種幸事。如何利用這些平臺為餐廳所用,還需要探索更多路徑。

    飲品戰爭

    4、餐+飲成為新風尚

    餐飲業在相當長的時期里,是餐強飲弱。但從去年開始,“飲”逐漸趕上了。2017年全國飲品店數量達到44萬家,這個數量甚至超越了火鍋店數量。

    今年,快餐品牌大力做起飲品生意:肯德基新開精品咖啡品牌COFFii&JOY,德克士一口氣推出6款檸檬飲,麥當勞用“第二杯半價”策略賣水果茶。

    火鍋品牌也跟商量好似的,紛紛賣起了茶飲。加入飲品,并不只是增加一種營收途徑。往后延伸一點,是對于消費需求變化的洞察與迎合。消費者喜歡的,有什么不可以拿到店里來呢?

    5、喜茶B輪融資

    很多人還在認為新茶飲在玩噱頭,其實新茶飲已經用2年時間,完成了餐飲行業5年的蛻變,而且正在超車,喜茶就是典型代表。

    4月25日,“喜茶”宣布完成四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由美團點評旗下產業基金龍珠資本投資,龍珠資本創始合伙人朱擁華將代表美團出任喜茶董事。

    本輪融資一方面將用于持續提升品牌勢能和品牌認知,持續做出更好的產品和設計;另一方面則希望繼續提高大眾消費喜茶的便利性,最終實現茶的年輕化及國際化。

    6、瑞幸攪動咖啡市場

    2018年,飲品行業不得不提的就是瑞幸咖啡了。

    2017年底,神州租車的前COO錢治亞攜瑞幸咖啡入場,號稱要用“10億”教育中國咖啡市場;2018年1月1日,瑞幸咖啡啟動試營業,在此期間,累計完成約300萬單、銷售咖啡約500萬杯,服務用戶超過130萬。

    11月之前,瑞幸布局的門店就達到了1400多家,并帶動了國內一批咖啡品牌的涌現。與此同時,國外很多品牌籌劃進軍中國,咖啡市場出現前所未有的翻騰。

    2018餐飲年終大盤點,餐飲人不得不知的20個大事件!

    7、星巴克進軍外賣

    而2018年對于星巴克來說,日子并不好過。

    先是4月份遭受了一次閉店危機,原因是美國費城一家星巴克回絕黑人運用其衛生間而遭到抵制。

    6月26日,在星巴克“服役”了近40年的創始人舒爾茨,辭去星巴克執行主席和董事會成員的職務;7月,星巴克交出9年來的最差“成績單”,在中國市場的同店銷售額下降了2%。

    2018餐飲年終大盤點,餐飲人不得不知的20個大事件!

    8月,星巴克終于牽手阿里巴巴集團,宣布進軍外賣。從上線外賣我們也能看出,星巴克急了。而星巴克這種境況,正顯現出我國咖啡商場的巨大遠景,咖啡外賣商場也正式迎來“三國殺”,未來格式怎么拭目而待。

    餐飲新模式

    8、快餐現炒模式回歸

    食材現選、廚師現做,以前不曾有過的明火和大廚,如今卻出現在了越來越多的快餐餐廳里。不走尋常路的快餐企業越來越多,快餐品牌正在“變慢”:廚師回歸、現場炒制、環境加碼。

    “小女當家”一開業,便以現炒模式引爆深圳深圳;快餐品牌義泰昌,自誕生便把“現炒”寫在了門頭上。

    2018餐飲年終大盤點,餐飲人不得不知的20個大事件!

    追求標準化10年之久,沒有廚師的72街將廚師重新請回了門店內。將標準化改為了適度標準化,明檔廚房現場炒制。

    寧可犧牲一些效率性和便利性,也要追求顧客的體驗感,成為了快餐行業2018年的一大風向。

    9、新零售如火如荼

    餐飲和零售打通,是一個巨大的消費產業,可能會達到美團點評創始人王興所說的14萬億愿景。

    一些先上車的品牌,已經嘗到了甜頭。比如船歌魚水餃,618期間零售產品全渠道銷售額是2017年同期銷售額的4倍,銷售額達1000萬;比如大龍燚火鍋,小火鍋銷售數量達到了10萬盒,是2017年同期的三倍……

    比如,眉州東坡,將臘腸、東坡肘子、宮保雞丁等招牌菜通過零售手段出售,一年賺的利潤3個億;越來越多的企業,借著零售的風開始轉型。

    營銷新玩法

    10、抖音營銷席卷餐飲業

    2018年春節期間,抖音徹底火爆全國。海底撈“抖音吃法”走紅,讓這種病毒式、低成本的“抖音營銷”迅速在整個餐飲行業引爆。

    西貝、巴奴、coco、答案茶等多個品牌紛紛做起了抖音營銷,通過短視頻吸引大量消費者進店。抖音平臺已經逐漸成為餐廳提升品牌知名度增加品牌曝光量、增大客流量的重要營銷途徑。

    2018餐飲年終大盤點,餐飲人不得不知的20個大事件!

    11、支付寶帶動“錦鯉”熱潮

    10月,每個人的朋友圈里,都能看到“錦鯉”。

    這個由支付寶發起的抽獎活動,以其超出想象力的獎品,引發了海量網友參與,并帶動了其他眾多行業的跟進,餐飲企業也表現積極。

    營銷能力出眾的大龍燚,早早入局,聯合68家餐飲品牌推出了霸王餐;之后,全國各地的餐飲企業也加入到了這個隊伍,聲勢浩大的“免單團隊”有資格載入中國餐飲業的史冊。

    這是一個典型的利用集體焦慮創造出營銷事件,幾億人都加入到了這場熱鬧中。人性洞察,是餐飲企業需要補的一堂大課。

    店面革命

    12、智慧餐廳再次來襲

    繼肯德基、德克士開拓前行,2018年眾多企業的智慧餐廳登場亮相。

    老字號五芳齋聯手口碑,在杭州打造了旗下首家“無人智慧餐廳”;周黑鴨和微信共同打造的“智慧門店”亮相深圳,刷臉進門、點贊支付;

    阿里口碑和味多美共同打造的“無人智慧面包店”在北京亮相,顧客可24小時下單取貨;京東旗下首家“未來餐廳”亮相天津,提供機器人服務及菜品制作;10月28日,海底撈推出首家智慧火鍋餐廳。

    2018餐飲年終大盤點,餐飲人不得不知的20個大事件!

    未來3-5年,智能科技將大面積地滲透到餐飲業,從而影響整個餐飲行業的變局。

    13、大牌瞄準社區店

    繼進商場之后,社區店成為競爭新高地。2018年,西貝、呷哺呷哺、麥當勞等多家頭部餐飲企業瞄準社區,并且已經展開搶灘行動。

    全國服務于社區的餐飲小店,包括門店、網點、流動攤位、大小檔口,總數不會低于1000萬。如此廣闊的市場,存在大量品牌化機會,未來社區店將是大品牌的紅利。

    2018餐飲年終大盤點,餐飲人不得不知的20個大事件!

    餐飲品牌進入社區底商,租金會更有優勢,回報也會更好。而隨著越來越多品牌布局社區門店,勢必對傳統的夫妻小店帶來碾壓式洗牌。

    14、西貝繼續嘗試小店

    在快餐項目上多次鎩羽的西貝,經歷燕麥面、麥香村之后,選擇繼續戰斗。

    3月27日,西貝上海一家門店突然換裝,從“雜糧小鋪”變成“超級肉夾饃”;今年6月,XIBEI EXPRESS又在北京北苑家園社區旁,開出了一家70平左右的快餐店。

    2018餐飲年終大盤點,餐飲人不得不知的20個大事件!

    該店裝修時尚,無卡座,全是吧臺椅,典型一人食路線。

    至此,西貝對快餐的探索已經呈現出三種店型:外賣專門店、超級肉夾饃、XIBEIEXPRESS。折騰是西貝骨子里的性格,到底哪種模式更容易實現賈國龍10萬+店的愿景呢?

    15、大店模式回歸

    小店流行,大店也在回歸。呷哺呷哺、星巴克等行業大佬都開起了千平米的大店。強勢崛起的茶飲品牌,從檔口一路擴張到幾百平米的店面。

    7月,奈雪的茶在上海雙店齊開,其中甚至包括一間獨棟、兩層小樓的門店。

    2018餐飲年終大盤點,餐飲人不得不知的20個大事件!

    并不是說“小而美”過時了,每個品牌對大小店也都有自己的考慮和打算。但有一個觀點卻是一致的,那就是他們都在強調體驗感。

    經過了情懷、產品、外賣、新零售之后,大店的體驗感,重新被擺上了餐飲品牌的案頭。大店潮到來,也預示著,餐飲業正在從服務主義,向體驗主義升級。

    政策影響

    16、社保入稅

    2018年7月20日,《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方案》公布,從2019年1月1日起,社會保險費將由稅務部門統一征收。國家社保入稅政策頒布,短期內將會給餐飲企業帶來巨大壓力,人工成本大幅增長。

    長遠看將倒逼餐飲企業在用工上更加規范,更加科學,更加精準,更加高效。同時,鞭策餐飲企業要著力通過信息化、自動化等手段從人效、財務、供應鏈等各個途徑降本增效。

    失敗案例鏡鑒

    17、34個清華總裁班學員開垮餐廳

    10月末,一家餐廳倒閉的消息在朋友圈里刷了屏:清華總裁班的34名學員,通過眾籌方式開了一家餐廳,結果因為經營不善而向法院申請破產。

    根據公開報道的情況來看,這家餐廳犯了很多餐飲行業的低級錯誤。高學歷人才,低門檻行業,卻落得失敗局面,這一巨大反差引發諸多爭議。

    餐飲行業雖然并不如表面那么簡單,但也并沒復雜到哪兒去,它所需要的無非是真正愿意付出實際行動的人,而不是兼職老板。

    18、鮑師傅陷入羅生門

    鮑師傅作為去年的網紅餐廳代表者,自去年12月接受了天圖資本的上億融資后,還未來得及大展一番拳腳,就被卷入了一場“網紅糕點品牌承認請人排隊”VS“請人排隊的是山寨店”的羅生門鬧劇。

    這次事件給餐飲人上了一堂生動的品牌保護課,不過也暴露出一條以專以山寨網紅品牌來發家的商業模式。

    2018餐飲年終大盤點,餐飲人不得不知的20個大事件!

    餐飲行業經常是火起來一陣風,但很多從業者往往要等到火起來以后才想到注冊商標,卻發現為時已晚,商標不僅已經被他人注冊,甚至還借著自己的名氣開出了不少加盟店。

    品牌啟動,商標先行,做餐飲的辛苦程度并不亞于打鐵,所以,先要自身硬。

    19、孟非黃磊火鍋店倒閉

    2017年孟非、黃磊二人合伙開了一家叫做“黃粱一孟”的火鍋店,但該店卻于2018年12月3日正式閉店,僅維持了一年多。“黃粱一孟”真成黃粱一夢。

    2018餐飲年終大盤點,餐飲人不得不知的20個大事件!

    性價比太低是其倒閉的主因,一盤毛肚就要198元,人均消費在300元以上。很多人在微博上抱怨價格難以接受。而類似的例子,在明星餐廳中一抓也是一大把。

    業內人士分析,明星做餐飲只是作為副業來發展,不可能全心全意放在餐飲事業上,所以很難兼顧。當消費者的新鮮勁過了,難免期望值下降,很難吸引消費者長期光顧。

    20、泡面餐廳來去匆匆

    餐飲業每年都會有這樣的品類,來去匆匆。

    借助抖音,泡面餐廳著實火了一把。全國各地都在泡面,融資、代言的新聞也屢次見諸報端。味道見仁見智,但餐廳設計都很美。

    僅僅半年時間過去,泡面餐廳的口碑似乎一落千丈,一方面遭到消費者的唾棄,另一方面,許多門店紛紛貼出“門店轉讓”通知,加盟商們怨聲連連。

    這印證了餐飲業的真理:花俏可以為餐廳帶來關注,但最終都會回歸到價和值的本質上來。

    ·end·

    編輯 |小餐

    統籌 |夏雨


    大家都在看↓↓

    (點擊下方圖片/標題即可閱讀)

    再見DG!這才是中國人和筷子的關系!

    50條經典外賣創意文案!分分鐘幫你撩倒顧客

    三人合伙開奶茶店賠了60萬!合伙做餐飲的坑到底有多深?

    14家店全關,老板跑路!又一網紅品牌掛了!

    【商務/合作咨詢】

    微信號:17738144207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財富經,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75391.html

    (0)
    上一篇 2018年12月25日 12:40
    下一篇 2018年12月25日 14:03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