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長是餐廳門店運營的核心人物,但是為何有時高薪聘請一個店長,生意卻還是沒有任何起色呢?不久前,與某連鎖運營部負責人聊天,他說自己接觸過許多店,發現那些賺錢的店都有一個共同點,執行力高。為了更形象地理解執行力是如何影響店面生意的,我們用一組圖進行解釋。這組圖大意是說,雖然現在已經是2020年,但不少奶茶店或者品牌的管理者,在工作上還是習慣性的推諉。如,督導或老板發現門店外很臟,告訴他吧臺外是客人最常站立的地方,太臟了會影響生意,一定要打掃干凈。然后店長找來主管、主管找來組長、組長找來老員工、老員工找來新員工,將上級的話再傳遞一次。當這種情況出現次數增多,這個門店就會出現,講理論的人、當指揮的人多,做事的人少,執行力一定是低下的。等同于花五個人的錢,請了一個做事。曾經一個奶茶店老板講他開第一個店的事,為了方便管理,他面試了某著名連鎖的一位離職店長,應聘時感覺這個店長講的頭頭是道,如何做計劃、如何做報表、如何培訓都有成熟的方案。為了激勵這位店長,他設立了業績提成,門店只要能做到15萬/月,這個店長的工資收入差不多就能達到1萬元。有從業經驗、有激勵制度,但第一個店的業績并不如意,問題仍然出在執行力。舉個例子,開業前店長與他制定了促銷活動,他聯系了印刷公司做相應的宣傳品,留下對方電話讓店長對接。但到開業當天時才發現,橫幅與海報沒到,店長一臉急的樣子問老板,這些宣傳品放哪了。老板一臉懵的說,不是讓你聯系的嗎?打電話一問,需要自取,老板只能驅車前往。上午開業,下午才掛上了橫幅。事后,老板找店長談及此事,店長感覺很委屈,告訴他以前把事情報給總部后,開店組都會把所需的物品送過來。這次太忙,忘記跟進了。在日后近兩個月中,該老板發現自己門店缺少活力,偶爾巡店發現店員不是在吧臺看手機,就是顧客來了沒人招呼。問店長怎么回事,店長說這些員工都太有個性,不好管。繼續追問店長以前的店怎么管的,他說因為有晉升制度,督導會時常巡店,而且前期培訓也比現在多,所以店員都很聽話。他還告訴老板,平時要常來巡店,給到門店心理壓力。老板點點頭,門店的確需要自己多來,但與這位店長的合作也隨之到期。那位說“執行力影響店面生意”的營運負責人介紹,其實許多品牌在管理策略、手段、運營技巧上都是相通的。做好產品、做好服務、做好衛生這些都是基礎。總部在培訓時一般都會講到要做什么,標準是什么。但因為缺少監管,或者門店老板、店長用自己的想法開店,這些標準就會有偏差。作為門店的管理者,店長最基本的職責,就是保證如何盡善盡美地保證老板或者自己制定的目標完成。要達到這個效果,可遵循“三做,一不做”原則。當下達任務時,不少店長會發現,有店員不愿意做。這種不愿意有兩種,一是純粹的想偷懶,第二種是放不開,膽怯。無論是何種原因,店長都可以以身示范,自己先做起來,然后讓他們跟著做,直至能夠獨立完成。這種方法,一般適合門店的新活動,如促銷、試飲等,帶頭做的目的是打消員工的緊張感與陌生感。在工作量較大,員工勞累有情緒時,店長帶頭做,也可以有效激勵士氣。有的店員對于做事并不排斥,且主動。但有時卻在細節上差強人意。有的店長對于這種情況,只會認為員工太笨,甚至出言諷刺。在員工做不好時,他們更多的是想得到指點,絕非批評。店長在此時,可以指出哪里不正確,并告知方法,同時也可以示范一次。在工作中,有的店員會發現一些方法可以幫助門店收獲口碑,或提高效率。比如準備一些備用傘,在雨天為顧客提供。或者在用餐高峰期前,將一些銷量好,但制作較繁瑣的產品提前準備,比如將檸檬提前搗好,做水果茶的西瓜、葡萄稱好裝在杯子中,制作時不用再上稱,減少步驟。遇到這種情況,少量店長容易以門店沒有這種先例為由拒絕店員。對于店員而言是一種傷害,當店員提意見時,店長需要學會傾聽,并思考可行性,并向上級申請。當員工的創意得到認可,也是一種激勵。管理者對員工可以幫著做,帶著做、教他做,但一定不要有“自己做”的思想。因為門店店長雖然也是員工,也是做事的,但其職責是負責門店整體運營的順暢。有的管理者會因為店員不愿、不會做,就將事情自己扛下來,長此以往,店員越加懶惰,店長限于繁瑣之事,拿著店長的工資,做著店員的事,老板指望店長提升業績,遙遙無期。一個優秀的店長,除了要聽他夸夸其談的戰略打法,更注重強大的執行力。若無,10萬月薪也難讓一家奶茶店穩步盈利。有些餐廳,開著開著就關了,不是生意不好做,而是他們就不該開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
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77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