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觸王靜東是在成都匯錦城店,一米八幾的大個子,一口帶著大碴子味的普通話,是個典型的東北大男孩。
你看他目前只是個普通的出品組長,可在2013到2019年的這6年里,王靜東的人生像坐過山車一樣,落落起起,起起落落,拿過一個月千把塊的工資,也做過一周50萬的訂單,給范冰冰烤過串,被鄧超點過贊,也創過業,虧到一無所有。
這個95后,今年不過25歲的小伙子已經過了別人大半個人生。
王靜東是2012年進入社會的,那時候的他剛滿16歲,因為學歷只有初中畢業,也沒什么一技之長,王靜東選擇了門檻最低餐飲行業,是哈爾濱的一家燒烤店,工資低,發展少。
一年后,王靜東想:不如去大北京看看吧,那里或許有更多的機會。
18歲,我在北京遇見木屋
于是,2013年,18歲的少年背上行囊,離開了家鄉,開啟了北漂之路。
到了北京,王靜東投奔了在歡樂谷那邊工作的姑姑,也是在那時候結緣了木屋燒烤,在北京的唯一一家門店——歡樂谷店。
雖然以前干過燒烤,但王靜東發現,這家燒烤店好像不太一樣,流程、標準、帶訓、考核,一切都比原來工作的地方更規范更專業。原本還不太相信這是一家全國連鎖的燒烤店,幾個月后,王靜東對此深信不疑。
但他留在店里的日子并不長,還沒到半年,木屋在北京新成立了物資部,處于極度缺人狀態,店長找到了王靜東,希望他能過去幫忙。本來就喜歡折騰的王靜東很快就答應了,想著新環境或許有新的收獲。
可事實是,王靜東在物資部做倉管,每天不是面對串串就是“阿姨”,差點快要忘了自己還不到20歲。于是,王靜東干了還不到3個月,躁動的心就把王靜東拉到了離職的邊緣。
被大明星夸贊是什么體驗?
不過,他跟木屋的緣分還沒斷,2014年,戶外成立了木屋GO串,王靜東自告奮勇加入了木屋戶外,他不怕挑戰,只怕自己失去斗志。
外派業務對于木屋來說也是個全新的挑戰,那時候木屋在北京只有兩三家門店,知名度也很低,知道木屋的就少,知道木屋GO串的就更寥寥無幾,最慘淡的時候一個禮拜都沒有一個訂單。
怎么辦,只能自救,沒有訂單的時候,一邊大王總在自己的朋友圈子里宣傳,一邊王靜東和伙伴們去挨家挨戶去發紙巾,去門店給顧客一桌一桌介紹。
從前的王靜東要么在出品間烤串,要么在物資部的廠房里搬貨,跟顧客溝通完全是硬著頭皮上的,也就是在和伙伴們的努力下,訂單從一個月一單到一天四五單,木屋GO串越來越被大家熟知,王靜東的工資也從一個月3000干到了上萬,最令他自豪的是在劇組外派時,烤串技術得到了大明星鄧超賈乃亮的認可。
圖源網絡
體驗了一把做老板的癮,我又負債回到木屋
一直到2017年,因為一些客觀原因,GO串業務在北京開展得非常艱難,攢下了一些錢的王靜東選擇了離開木屋,去往南方創業。
時代的一粒灰落到個人頭上,就變成了一座山。2020年的疫情是王靜東始料未及的,沒有生意,交不起房租,創業之路只好潦草收場,一夜回到解放前。
失意的他翻開通訊錄,曾經被他介紹進木屋的好哥們如今已經成為店經理,在木屋這棵大樹下,工作穩定,發展有望。
不過,王靜東沒有一再自怨自艾,他想重新回到木屋,這一次,他不再像18歲那時一樣無知無畏,創業失敗的經歷讓他積累了經驗,也更懂得珍惜。
這一次,我想走得更遠!
2020年4月4日,他加入了木屋燒烤成都少陵路店,一切是那么的熟悉又陌生。環境更舒適了,工具更先進了,培訓也更系統了,但王靜東的燒烤技術卻生疏了,不僅站半條爐都費勁還出現過烤糊的情況,有種說不出的挫敗感。
好在王靜東底子在又勤快好學,一有時間就上爐練習,一個月就把出品技能都給過了,緊接著又瞄準樓面四項,5月實現雙通崗。因為他知道,這一次自己的目標不僅僅是個烤師。
5月,隨著成都二店的開業,王靜東也調到了新店。王靜東打心眼里喜歡燒烤,只要一上爐就不愿意下來,現在的他又能輕松hold整條爐。
在開業至今的4個月里,王靜東一直都是店里的A級員工,還在8月份成了成都第一個工資過萬的伙伴。
對于店里的A級專業戶,店長是這么評價他的:聰明、能干、能吃苦。每天烤串的份數是店里最多的,下班后也總能主動承擔盤點工作,細致又認真。
而問起王靜東為什么能月月拿A時,他只是淡淡地說:因為嘗過創業的苦,才更珍惜現在的工作,目前是組長,也特別想往管理上走,但我覺得只要每天做好交代給自己的任務,再爭取多做一點多學一點,就可以了。
見過門店數從1到40的北京,做過訂單從0到1的GO串,如今選擇加入成都市場,王靜東也堅信,這是一個潛力無限的企業,成都市場也會從1到2,從2到20,再到無限大,而自己,干就對了!或許有一天,能在木屋繼續自己的創業夢!
點“在看”給我一朵小黃花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屋檐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77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