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經過實踐檢驗的理論,不管它有多漂亮,都會失去分量,不會為人所承認!理論絕不能代替實踐!
——門捷列夫
今天是2020年8月27日,排休,說真的,不知道外面的天氣怎么樣,一覺醒來已經是2點多了,除了夜的漆黑,剩下的就是燈的光亮。
這一覺還真是蠻讓自己震驚的,睡了14個小時……之所以震驚,因為以前從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勞逸結合通常就是說工作學習的方式,這14個小時,花的確實有點多,抓緊時間學習吧。
昨天是給了自己任務了的,在休息日獨立做一次精細化排班。首先我回憶了精細化排班的目的,指導原則,和制作流程。
一、精細化排班的目的:整合資源,實現門店效益的最大化;
二、精細化排班的指導原則: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
三、精細化排班的流程:預估營業額——分工位——定崗位。
從第一步做起,預估營業額
1、預估時段營業額要預估客情,分析時段來客數,有一個時段客情表,來客數是之前從店電腦里面調出來數據,把第一組數據一輸,就形成了一個柱狀圖,接著第二組、第三組,來客數為柱狀圖,營業額為折線圖,每個時段不一樣就形成了一個形象直觀的時段客情表。之前聽課,以為是手繪,今日一試完全不一樣,很驚喜。
2、時段客情表做好了,需要做時段工作量表,數據都是從電腦調出來的,所以把數據填進去就可以了。但時段工作量有一個公式:
時段工作量=時段營業額*歷史時段營業額占比。這個公司一定要知道,每個工位生成的工作量數據就是這樣出來的。
3 、接下來有一個工作清單及直接工作效率和間接工作效率及預估間接工時的表格,是平均值所以就沒怎么改,直接應用了!
4、重點來了,樓面預估工時表格,需要一個公式去計算,
直接工作時段所需工時=時段產生的工作量÷工作效率÷2;
試著用幾個數據算了一下,對上了!有時候會有幾位小數點,四舍五入取后一位,所以數據里只有一位小數
間接工時:根據門店的實際情況,將間接工作工時中的具體工作所花時間,分解到各個時間段內。
5、工時分解及工作連線,在做這個環節的時候需要看每個時段的每個工位有沒有工時,然后按所需工時的指引分布工作及工作人數,比如說傳菜崗工時為0.8那就要安排兩個人傳菜,以此類推,然后把崗位連線。
因為第一次做,這個環節比較費時間,花了幾個小時,不過還好,看著自己畫出的連線圖還是蠻欣慰的,堅持沒有白費。應了自己堅信的一句話:你想要的都會來,還沒來那是因為還在來的路上。
6、下面要做排班表了,根據工時分解及工作連線排班。連線開始的地方就是上班時間,結束的地方就是下班時間,每一條線代表著一個人,當然工作內容要和技能匹配…這個表格由于時間的緣故還沒有做。
今天嘗試做排班,讓我對精細化排班停留在在理論上的一知半解,變成了豁然開朗。
學習只想著去研究,而不去動手,而不去實踐,感覺就是你看著成功,卻擁抱不了成功一樣,最終也被現實拋棄了!加油吧伙伴們,向目標Go Go Go!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屋檐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77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