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上一家店開業,已經過去了兩年零一個月又二十天,蓄勢待發的上海準備在2020年開端來個開門紅,于是充滿希望的第七家協信星光廣場店1月16號開始了試營業。
不料疫情突至,試營業才半個月卻遭到強制停業,著實讓人無奈,為了盡快復工,店長徐卓明基本上每天都去食藥監和市監局,跑了大半個月。
好在皇天不負有心人,2月22號終于迎來了復工,木屋燒烤和肯德基成為了協信星光廣場上并肩作戰的星星之火。
恢復營業后,剛開始每天只能賣個小幾千塊,直到3月4號才過萬,徐卓明想:在疫情期間想生存下去,必須要有壓倒性的競爭力。
為什么顧客連命都不要了,要來吃這個串?
只有一個原因:好吃!
不達標的菜馬上扔,不達標的人不上爐
好吃不是說說而已,背后的功夫要下足。
如何讓品質意識根深蒂固扎在伙伴腦海里?
就是三段管控:燒烤師第一段、打單員第二段、傳送員第三段,全部做到不達標的菜馬上扔!
每個烤師的習慣不一樣,導致品質參差不齊。有個之前考老A老考不過的人,菜上爐刷完油后沒擺好,中間那一部分的肉不是烤熟的,是燜熟的,品質就相當差,后來不斷地試味、改進,才掰過來。
也終于在3月份以92分的高分征服全場,拿下了老A。
有些老師傅覺得自己很厲害,但最簡單的步驟都不去做,比如說五花肉攤開來烤費時就不攤開烤,受熱不均、撒料也不均,味道能好到哪去,這種習慣改不掉的就不讓上爐!
因為口味是關乎生死的,99分=0分,為了顧客源源不斷地來,就必須盡最大努力保證100分的出品。
從濕垃圾桶來倒推品質
怎么最直觀地去了解顧客的喜好呢?店長徐卓明有個習慣,就是每天都會看濕垃圾桶,看看剩下的是哪些菜,通過這個來倒推出店里的品質問題。
比如之前鴨腸剩得比較多,發現是鴨腸醬的味道變了;大拌菜剩得比較多,是因為里面芥末油的成分變了,開始嗆鼻子了,顧客就不愛吃了。
你去一個餐廳,點一桌子菜,有個菜動了一筷子覺得不好吃,哪怕再喜歡這家店都不會再點這個菜了,所以每天都要關注菜品的情況。
想讓顧客滿意,就不能讓他沒怎么動筷子,還讓他買單,這對顧客不公平,所以店里每個伙伴都有免單權利。
雖然免單會讓折扣率比事業部平均水平高了兩個點,但這樣做起碼能在無形中提升顧客的滿意度。
烤飯15分鐘不上,給你免單
上周店里退贈菜860元,其中835元都是烤飯,為什么烤飯出品這么慢?
原來是店里修改了烤飯的超時規則,15分鐘不上,就給顧客免單。
因為烤飯是中午的主打品,必須與時間賽跑。想想顧客愿意花多少時間去吃一頓午飯?如果按照30分鐘出品,那和同商圈相比就完全沒有優勢,而且過了15分鐘味道就沒那么好了。
店長自信滿滿的說自己家的烤飯是上海最好吃的,因為剛上那會兒,他和出品組長肖繼春一周吃了14次烤飯,平均每天試味兩次,這一輪調整下來,不是最好吃的都難!
所以烤飯的回頭客特別多,有一天,店里來客數才一百多,烤飯就賣了60多份,如果按千元系數算,烤飯銷量是第一名的兩倍多。
冷清的商場里有熱火朝天的木屋燒烤
前廳出身是徐卓明調侃自己是個重視口味的“偽廚師長”,說如果讓我當廚師長一定比當前廳當得好。
就是他這樣對口味的執著的精神才讓木屋不管在哪個時間段,店門口的人都是最多的,沒有任何營銷推廣的3月份,營收55w,還掙了4w。
不僅顧客熱火朝天,伙伴亦是如此,2月停業的日子所有伙伴搞衛生、抄帶訓,參加申值排培訓,戰斗力蹭蹭蹭上升,3月份全店通過了22個技能,還過了2個老A。
一家新店、一個新的團隊,一起共同奮戰,有太多太多的感受,問到店長徐卓明這四個多月來,感受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
他說真誠,在最艱難的時候,店里總共10個人,那時候又不能招人,給伙伴們排休,他們不愿意休,都要來上班。
并且每個人都是12個小時以上,樓面3個人要做樓面所有的工作,一天賣2.5w都能頂過來。
所以發公司的突破獎時,店長只拿1塊錢,他說作為店長,再辛苦,都是應當的!
這就是他口中的真誠,團隊以誠相待,才能打出一片天地!
新店代表著新的希望,上海第八家——中原城市廣場店也在今天開始了試營業,祝兩家店大麥。
未來的第九家、第十家…..正向我們走來,不用等太久,我們就會看到木屋燒烤在上海這片土地上遍地開花!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屋檐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78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