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木屋人來說,
好餐廳pk成績有多重要?
這么說吧,
很多伙伴睡覺都會夢到拿A。
個人拿A,工資1.2倍;
門店拿A,獎金重到可以當健身器材。
拿A是因,
高收入是果!
凡事有因果,
如果拿A是果,
那么它的因又是什么?
各項考核指標得了高分!
就拿華南區好餐廳pk來說,一共12項考核指標,各項得了高分,獎金、榮譽自然來。
不過,指標雖簡單、精煉,背后的門道可不少。
01
好餐廳PK有什么門道?
就拿運營三高指標來說,申貨、報廢、估清環環相扣。申貨過多,報廢率高;申貨太少,估清次數多,真的少點本事,都拿捏不了分寸。
有人可能會說:“反正估清都是店里申報的,那少申報幾次就行。”
話是這么說,但一般沒人選擇這條路。
畢竟,數據本身有它的意義!
報廢率高低、估清次數多少能真實反映店里的運營。今年3月份,由于疫情沖擊,店里的客情復雜多變,真實的數據能讓店里及時調整申貨,減少報廢。同時,如果菜品估清了沒申報,不知情的顧客依然下單,那又要調貨,亦或解釋半天,不僅增加工作量,更大大降低顧客體驗,得不償失。
招聘達成率這指標也有它的道理。
2、3月份,門店普遍缺人,招聘指標達成,店里運營就有保證。
有人也會疑惑:如果新伙伴辦了入職,離開時延遲辦離職,那招聘達成率分數會不會高些?
這波操作似乎很溜,但如果新來的伙伴沒能到崗,老員工們就算累到吐血,店里還是亂得一團糟,依然得不償失。
同樣的,其他10個指標也有它們本身賦予的道理。
可以說,一個數據是否真實,表面來看似乎無足輕重,但在大數據時代,卻會引發了典型的蝴蝶效應。
比如,門店一個數據不真實,后臺埋頭分析的數據失去參考價值,反饋回到門店也沒了意義。最終,前、中、后臺一頓忙活,還是得了個皆大愁苦的結果。
或許,pk沒有絕對的公平,個別指標分數涉及到一些主觀因素,但伙伴們都選擇誠信。
為何?
因為木屋倡導誠信,并相信誠信。
大家深明一個道理:過去的因造成了現在的果,現在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未來。
02
要錢還是要夢想?
在木屋,這樣的例子很多。
一些伙伴入職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晉升。
奇怪的是,
某個時間里,他們如同有了奇遇,才能突飛猛進,很快就沖上店長、督導。
厚積薄發不是一句空話,
正是過去每天的學習、積累、進步,
才有今日的風光。
有些門店曾是出名的“爛店”,
管理組們“談虎色變”。
之后,“爛店”成了整條街最靚的崽,
這背后,何嘗不凝聚著過去無數個日日夜夜的汗水。
個人、門店如此,公司也一樣。
如今,很多人都說面對疫情,木屋打了一場漂亮的反擊戰。
可是,在疫情初期,誰又能預料到營業額一定能恢復?
堅持營業會加大虧損,得不償失!
風險太大,如果任何一位伙伴感染,那絕對是個災難,這損失太大!
……
當時,種種質疑之聲襲來!
現金流、疫情防控、伙伴的收入和健康、顧客的需求……公司反復衡量各種因素,最后決定堅守。
可以說,正是在最艱難的時刻,公司對伙伴們負責,對得起顧客,才贏得了大家的認可和信任,也才有了木屋第一抗疫階段的成功。
在后疫情階段,餐飲業競爭越來越激烈。
在面臨轉彎的時刻,木屋是彎道超車,亦或半路翻車,關鍵是能否保持長期奮斗。
再說回到好餐廳PK,也是同樣的道理。
你到底是一時的風光,還是長期霸榜,就看你目光是否長遠,能否真實面對每個數據,從而做好當下,著眼未來!
其實,這就是“短期機會主義”和“長期奮斗主義”的區別。
短期機會主義,太注重短期利益,緊盯著眼前一點錢;
長期奮斗主義則著眼于未來,可持續發展才是硬道理。
短期投機取巧,或許有更多的錢;
長期奮斗,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可能需要沉淀、積累;
如果是你,
你是要錢,還是要夢想呢?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屋檐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78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