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大事】這是木屋與奮斗者的約定!


    導語

    2月初,為了對抗疫情,木屋燒烤的伙伴們自愿降薪保崗,3月28日,經過全體伙伴們的努力,門店營業額總體突破500萬,伙伴們也成功恢復了薪資。在業內看來,這是木屋燒烤打了一場漂亮的“抗疫”仗,但對木屋燒烤而言,這只是階段性的勝利,真正的寒冬可能才剛剛開始,木屋的“自救”行動還在繼續……

    4月1日,在愚人節這個特殊的日子里,一紙奮斗者協議刷爆了木屋人的朋友圈:



    是的,木屋在愚人節給伙伴們出了一道選擇題:你是否愿意成為木屋燒烤的奮斗者?


    此協議一出,相信很多伙伴在心里也打了大大的問號:什么是奮斗者?為什么要簽這個協議?為什么會在當前局勢尚不明朗的情況下發布這種決策?這背后究竟意味著什么?


    向華為學習|以奮斗者為本




    如何定義奮斗者?


    基于華為等諸多成功企業的實踐證明,職場中一般有兩類人:奮斗者和一般工作者。一般工作者就是指每天上班8小時,拿8小時固定工資,沒有理想、沒有目標的人。而奮斗者,則是指有自己理想和目標,并不斷努力工作,向著目標接近的一類人。





    華為的奮斗者協議


    2010年,全球經濟微弱回暖,但華為依然面臨著十分復雜的外部環境,如電信市場不景氣、物價上漲、本幣升值等,當時華為有七成收入來自海外,如果人民幣持續升值,華為出口產品的競爭力將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但年底華為財報卻顯示,華為凈利潤達238億元(36億美元),較2009年的183億元增長30%,凈利潤率12.8%。

    憑什么華為能夠活下來?憑什么它會成為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供應商?任正非曾說過華為戰勝競爭對手的奧秘就是三句話:以客戶為中心,以奮斗者為本,長期堅持艱苦奮斗。這也是華為的核心價值觀。


    那么如何讓所有員工都能保持一種奮斗者的狀態?2010年8月下旬,一份神秘的郵件進入部分中高層管理者的郵箱,郵件顯示成為華為奮斗者要自愿放棄年假、婚假、喪假、加班工資等福利,簽與不簽可以自愿,但后期分紅、配股會傾向于奮斗者。要知道,華為人的收入絕大部分來自股票和分紅。而奮斗者協議的本質則是不讓企業成為懶人、庸人的樂土,從而失去持續生存和發展的能力。


    華為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奮斗者企業持續創造價值,永葆競爭力的基石。


    老隋說:“木屋要向華為學習,做餐飲界的華為!”因為這里承載著5000多個兄弟的夢想與未來,我們需要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奮斗!因此木屋奮斗者協議應運而生!


    責權利|奮斗者才有資格共創共享


    成為奮斗者的核心是什么呢?在老隋看來就是責權利對等。


    “華為為什么會有今天,華為絕對是一個是共創共享的一個平臺,但它不是說我光分錢我不擔責任,這里面說明了我要擔什么責任分什么錢,而我們這個協議的核心也就是講這個責權利對等,我們允許不簽的伙伴存在,但是不簽那么以后的很多機會我也不會考慮你。”


    木屋燒烤要打造餐飲界的華為,要和伙伴們共創共享,但不是和所有人都分享利益,享受利益的前提是要去承擔責任,所以在這個奮斗者協議里面更多的是伙伴們要承擔的責任。部分伙伴工作做的不好,某種意義上也是因為責任沒承擔起來,不是說他不愿意,而是他沒有那個意識,這個社會是人與人之間協作的社會,人之所以會獲得取決于承擔責任的大小。



    很多人跟我講,木屋燒烤現在的福利待遇在行業內是非常高的,但是這個高的福利待遇是靠大家承擔責任來的,而不是老隋給的?”


    在老隋看來,企業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它就不是老板一個人的,而是屬于伙伴大家的,大家是利益共同體。經營穩步增長時我們享受了公司的福利,當危難來臨,我們也有義務承擔起自己的責任。這也就是為什么協議上說公司營業額下降20%就降薪,因為下降20%,就代表著虧損,一虧損就意味著我們這個母體在失血,甚至可能死掉,所以我們要想辦法在母體失血時及時止血,而對餐飲業來說失血最大的來源就是員工薪酬。

     


    再給大家講個故事:“以前有個好心人每天都給一個乞丐十塊錢,有天只給他五塊了,乞丐就問為什么變成五塊,好心人說我交女朋友了,乞丐反手一巴掌,說你為什么拿我的錢去交女朋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收獲大于付出久了之后,就容易別人的好意當作理所當然,就如同故事中的乞丐覺得錢是應該給他的,就拿木屋的老員工投資入股這件事來說,其實這是公司在某種意義是送錢給大家,但是很多人就覺得這就是他應得的,實際上公司是完全可以不給的。


    所以,為了讓伙伴們明白責任的重要性,協議中明確指出違反協議規定的伙伴,公司有權無條件收回贈與的股份,但同時公司也承諾奮斗者伙伴將優先獲得各項機會,堅持多勞多得、多創多分原則。



    總的來說,這個協議就是在跟大家講清楚,你做到了什么才可以獲得什么,做不到你就要承擔相應的后果,相當于一份木屋與伙伴間分享利益、承擔責任的契約。


    做準備|迎戰更冷的寒冬

     

    “公司所有員工是否考慮過,如果有一天,公司銷售額下滑、利潤下滑甚至會破產,我們怎么辦?我們公司的太平時間太長了,在和平時期升的官太多了,這也許就是我們的災難。而且我相信,這一天一定會到來。面對這樣的未來,我們怎樣來處理,我們是不是思考過。我們好多員工盲目自豪,盲目樂觀,如果想過的人太少,也許就快來臨了。居安思危,不是危言聳聽”。

    ——選自《華為的冬天》


    17年前,非典后餐飲業呈現報復性增長,17年后,新冠爆發,大部分餐飲企業們對疫后形勢同樣抱有期待,認為只要挺過這段就好了。但疫情后,報復性增長真的會來嗎?并不會!現實只會更嚴峻!


    3月2日,中國飯店協會研究院發布《新冠疫情下中國餐飲業發展現狀與趨勢報告》。報告指出,目前超七成門店停擺,而復市餐企門店僅為一成左右,客流量同比下降超九成。2003年非典時,當時中國剛剛加入WTO,經濟形勢一片大好,當時非典最嚴重的時候也沒有關閉堂食。而反觀此次疫情,整個國家的經濟活動幾乎停擺,在家封閉的兩月也已經逐漸改變了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大家都在緊巴巴過日子,還有可能報復性增長嗎?

     


    目前國外疫情嚴峻,未來疫情走向尚不明朗,期待的報復性消費不會有,面對現狀我們只有不斷的進攻。


    在疫情初期伙伴們簽了降薪保崗協議,但那只是個臨時性協議,現在公司提前恢復工資,終止了那個協議,但實際上公司經營并沒有完全恢復正常,讓工資提前恢復,只是公司為了感謝小伙伴們在疫情階段努力拼搏做出的成績,但并不意味著風險過去,未來還會有更大風險,當下次風險來的時候,大家還是要有決心和準備,重新再拿一半薪酬。


    而奮斗者協議則是把這種在危難時刻主動降薪保崗,與公司同舟共濟的臨時協議常態化,這樣一是便于公司開展工作,二是讓所有的伙伴們具有危機意識。


    “沒有說旱澇保豐收的,現在船大了,船就屬于大家了,而不是屬于老隋一個人,要真正救這個船要靠大家的力量,大家的奉獻、隱忍、擔當一起去救它,而不是靠我老隋和幾個高管就能解決這個問題的,咱們也不能指望國家和社會有義務救我們,我們只能自救。”



    因此,為了在危機中更好的活下來,我們必須提前做好準備工作,未雨綢繆才是王道,當然公司也不單單只是做了這個事,木屋在其他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例如外賣、新品、早餐、直播等等,這都是為應對更寒冷的“冬天”做準備。



    搶“蛋糕”|鍛造一支能贏的鐵軍


    “我希望在木屋燒烤,伙伴不要有當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思想,干八小時拿八小時的工資,特別是在現階段,因為如果我們有這樣的伙伴的話,我們在未來搶那三分之二的蛋糕,我們是搶不贏的。”


    眾所周知,消費、投資和外貿是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其中外貿占GDP的比例超過30%,但隨著國外疫情大爆發,目前外貿這條路基本停了。而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全球股市受挫,美股多次熔斷,未來疫情走向未知,經濟何時恢復正常也未知,假設說此次疫情最終會影響中國經濟的三分之一,那么也就意味著三分之一的購買力沒有了,市場的“蛋糕”也小了三分之一,那么剩下的三分之二就要靠企業搶的能力,誰能力強誰就能活下來。



    如何才能活下來?對連鎖餐飲來說就是拼團隊力量。我們要實現我們的夢想,要千城萬店,要做行業的領軍企業,甚至要走向世界,就要靠一支鐵的隊伍,而鐵的隊伍首先是利益共同體,然后再成為事業共同體,最后才能命運共同體,所以要對團隊反復的敲打、錘煉,為長遠的勝利鍛造一支鐵軍。


    這次更多的是木屋在打一場文化戰,我希望所有的伙伴知道,木屋能有今天是所有的伙伴奮斗而來的;我希望每個人能自愿成為實現我們夢想的奮斗者,將來再去分享利益;我希望木屋燒烤是大家的,我允許有伙伴不簽,但我相信這樣的人在木屋奮斗的環境里,自身也會感到也會格格不入。”

    點“在看”給我一朵小黃花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屋檐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79137.html

    (0)
    上一篇 2020年4月8日 07:35
    下一篇 2020年4月8日 08:2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