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80后,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我知道親人意味著什么,家意味著什么。經歷了N多種工作,我越來越堅信,木屋,就是我的親人,我的家!
初入木屋燒烤是在方莊店,一開始,我就想著,跟以前一樣,無非就是一份工作,做好自己的分內活就好。就這樣,從洗碗工開始了我的木屋生涯,每天面對那么多餐具,我沒有怨言,就想著,人家給咱發錢,咱得對得起工資。
之 一 °
干了幾個月之后,店經理找我讓我去樓面學習點單,我拒絕了。當時,我想,我一個小學都沒畢業,大山里出來的山妹子,智能手機還沒搞定的人,怎么去給客人服務呢?就這樣,又拖了幾個月,經不住店經理的苦口婆心,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去樓面學習點單。第一天,一桌客人點了10串羊肉,我給下成了100串,當時就覺得我不是干這活的料,點單機一扔,就想去后面接著刷碗。當時的前廳主管牛謙跟我說,沒事,燕姐,誰都會犯錯,再說這個也不是什么大問題,以后復單仔細點就行了。就這樣,一點一點學,在大家的無私幫助下,我由一個洗碗大姐成長為樓面的崗位之星。當員工大會上我手捧著那一千多獎金時,我都不敢相信自己能做到。
之 二°
隨著木屋燒烤不斷的拓展,我跟隨牛謙到了新店明光橋店。新店開業那一個月,全店伙伴幾乎沒有按點下過班,人人都卯著一股勁,沖營業額、做好顧客體驗。伙伴們也就是在聚餐時才放松下來,一起暢談走過的這段時間,有高興的,有落淚的。這時,我突然發覺,我已經融入這個大家庭,周圍的伙伴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跟家人一樣,大家互相理解,偶爾也會爭執,但都是為了工作,為了店里能更好。
在明光橋一年多后,牛謙找我聊,讓我干樓面班組長,我蒙了,我能干好一個員工就不錯了,怎么能干好班組長?牛謙對我說,燕姐,你刷碗時能想到在樓面能干得這么得心應手嗎?我想想也對,不逼自己一把,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潛力有多大,我當了樓面班組長。我沒想過當了班組長有了多大的權利,能管著多少人,我就想著我得帶著樓面伙伴做好主管安排下來的各種工作。運營協調不會,學;日報表不會,學;電腦不精通,學!經過幾個月的不懈努力,在管理組的幫助和小伙伴們的配合下,我的工作有模有樣,樓面的工作也井井有條。
之 三 °
由于個人的原因,當萬壽路店開業后,我主動申請調新店。在這里,還是一樣的團隊氛圍,老大陳先鋒對我們說,咱們不管別人的新店怎么做的,萬壽路就得當新店第一,成績理想了,你們的待遇,我解決!
就這樣,幾乎每天都是滿負荷工作,每個人幾乎都是盡自己最大的干勁,沒人抱怨,只有互相幫助。兩個月后,萬壽路店真正做到了不管是營業額、顧客體驗還是大眾點評五星門店都是新店第一!
之 四 °
天有不測風云,由于我丈夫突遇車禍,手術后腿部截肢了,我只能先請假回家照顧病人。店經理陳先鋒幫助茫然無措的我,申請了水滴籌,在網上湊集手術費。每天,我看著木屋伙伴一個個都在轉發朋友圈,一筆筆善款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我的內心感到無比感動。
在這個世態炎涼的社會,我卻在木屋收獲了滿滿的親情和愛,這在我以前經歷的工作是難以想象的。雖然我知道眼前困難重重,但我深知,有木屋,有木屋的家人們,我不孤單!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屋檐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1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