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餐管理】餐飲流量變現大有可為,可惜絕大多數人不會玩!?

    核心看點:

    1.餐廳的客流如何充分再利用?

    2.“支付即會員”吸引來的是真的會員嗎?

    3.流量變現布局,三步即走成?

    來源:新餐飲洞察(ID:xincanyindc)

    作者:王紫劍

    西貝、海底撈通過線下餐廳積累會員,在線上開展新零售業務,銷量可觀;

    越來越多餐飲企業通過與互聯網平臺合作,換取相應的補貼政策。

    不知不覺,擁有源源不斷線下客流的餐飲企業,在“流量變現”這條路上不斷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果。

    然而,仍有餐企老板抱怨:要么覺得“流量變現”并未達成互聯網或餐飲新零售所“鼓吹”的效果,差點意思;要么覺得“流量變現”并非主營業務范疇,投入太多人財物是耽誤事。



    于是,餐企老板們對“流量變現”的激情逐漸弱化,甚至懷疑“流量變現”這個命題的真偽。


    你對“流量變現”的誤解有多深?


    基于對不同業態(快餐、火鍋、中餐、西餐、烘培等)餐企的研究發現:餐飲人往往對“流量變現”存在三大誤解。

    誤解1:流量變現=換補貼和賣貨?

    一說到“流量變現”,絕大多數餐飲企業看到的只是業務增收。例如通過與支付平臺、互聯網平臺合作以換取補貼,或者通過會員營銷多賣貨。

    事實上,這些看法都太片面了,忽視了流量沉淀所帶來的業務決策和業務整合價值。

    簡單說,就是基于流量沉淀的數據,對產品研發、門店優化升級、門店服務改善、營銷傳播等,帶來精準的決策依據,而不是拍腦門,走彎路,甚至走錯路。

    如果能夠通過對流量沉淀的分析,有效地將餐企現有產品線、業務線(堂食、外賣、新零售)、主子品牌、上下游(研發、供應鏈)全面貫通整合起來,將能實現效能最大化。

    誤解2:放棄主動權,隨平臺而動?

    很多餐飲企業與支付平臺或互聯網平臺“合作變現”。事實上,幾乎所有的游戲規則都是平臺制定且操控的,餐飲企業沒有掌握流量變現的“主動權”。

    支付平臺或互聯網平臺找餐企合作,看重的是餐企線下消費場景和門店流量,可以為平臺引流或提升活躍度。而餐企想要通過跟平臺合作獲取什么呢?補貼?線上導流?品牌曝光?……



    絕大多數餐企沒有想明白,于是只能扮演著為平臺的“造節“(吃貨節、女神節,雙11等)搖旗吶喊的角色,跟隨平臺的節奏而被動參與,甚至賠本賺吆喝。

    事實上,餐企與互聯網平臺合作是大勢所趨,前提是要了解平臺的政策方向,根據企業自身情況及需求制定可行的”流量變現“合作方案,變被動合作為主動合作。

    誤解3:流量變現只是階段性工具?

    流量變現不是戰術,而是戰略,不僅是眼前獲利的“術“,更是布局未來的“道“。它或許會成為餐企贏得行業變革和洗牌的“利器”。

    成本上漲、利潤變薄、客流分化嚴重、同質化競爭加劇……已經成為餐飲行業發展的不可逆轉之勢。

    這個“勢“,僅僅靠對現有門店的產品、環境等優化升級是無法應對的,更需要餐企在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型上,進行轉變甚至顛覆性的變革。


    布局流量變現的“三步棋“


     第一步:打造流量變現存儲池 – 會員系統

    與傳統會員系統打造的不同,我們需要定義清楚誰才是會員及會員系統的角色定位。

    首先,定義清楚誰才是會員。每一個餐企的商圈不同,客單不同,消費頻次不同,會員自然也不同。我不太認同目前所說的粉絲即會員、支付即會員……

    會員來源是定義會員的關鍵信息要素。例如,某餐企的門店商圈主要分布在A城市的交通樞紐,生活在B城市的顧客,可能偶然在A城市消費支付成為會員,但顯然不能作為真正意義上的會員來對待。

    其次, 會員系統的角色定位是餐廳門店客流的存儲池。

    我們需要先將餐廳門店的客流按照不同等級、不同維度存儲起來。然后,進行集中性的多維度分析,為經營者提供決策依據,真正做到從消費者需求的角度出發。

    第二步:打造流量變現主陣地 -微商城

    不管是H5版,還是小程序版,微商城都是一個趨勢,也是目前絕大多數餐企正謀劃或已在實踐的事情。

    在微商城售賣餐飲的包裝產品、貼牌產品或周邊產品,是目前市場上比較普遍的做法。

    但有些老板費盡周折弄來產品,就放在店里一堆,有人買就賣,現金也收、手機也支持,無法形成完整的數據沉淀,無法做到客觀分析,很難持續下去。

    而微商城對餐廳門店客流的反向引流和二次數據決策,往往被忽略。也就是目前市場上所謂的“到店自提”和“送貨到家”兩種模型。

    事實上,沒有哪個行業比餐飲行業更具備這種模型的成功優勢,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在微商城售賣餐廳門店的代金券、產品券……同時,將會員系統與微商城通過積分或其他介質打通。

    微商城作為流量變現的主陣地,不是一個通用的模板,而是需要根據餐企的發展方向、戰略布局和供應鏈能力來量身定制。這也是未來餐企所需要逐步打磨和優化的。

    第三步:打造流量私域圈 – 品牌、產品、終端門店一體化業務體系

    流量變現的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整合資源,打造一個流量私域圈。

    簡單點說,就是能夠讓源源不斷的餐廳門店客流反復自由利用,隨時觸達。深挖單個顧客的價值,使之最大化。

    做到流量私域圈的部署,其核心在于品牌、產品、終端門店三位一體,而不是割裂看某一個版塊。以會員平臺為“流量存儲池”,打造從門店到線上再到門店的“流量閉環循環體”

    首先,品牌定位要精準。核心是目標客群的需求和所提供核心價值的問題。餐企大開口是從銷售維度的說法,但從品牌角度看,要精準的目標客群(通俗點說,就是要賺誰的錢)。這樣,產品研發、門店裝修等后續投入就能更精準有效,投入產出比就越高。

    當下,想“誰的錢都賺”越來越難。往往是誰的錢都想賺,卻賺不到錢。

    在這一點上,可以學習借鑒汽車、服裝、快消等已經步入品牌驅動時代的行業,甚至酒店、超市等行業。

    其次,產品隨著品牌定位走。對于餐飲行業,產品是包括菜單產品和門店環境。而無論是菜單產品(至少是主打產品)和門店環境,要跟著品牌定位走。讓消費者聽到、吃到和感受到的,一致。如此一來,才能讓目標客群有統一的認知,愿意來,來了還想來。

    最后,是觀念意識問題。比起醫藥保健品、家電、服裝、快消等相對成熟的行業,餐飲行業的資源整合能力普遍不高。

    營運驅動時代,運營好一家餐廳就可以了。而在品牌驅動時代,不僅僅要運營好一家餐廳,更重要的是運營好消費者。除了來餐廳吃飯的消費者,還需要考慮沒來的,想來的和來了又去別人家的。餐廳內、餐廳外,都要將消費者運營好。

    流量變現是一個新課題,也是諸多餐企乃至互聯網電商都在摸索的變革之路。沒有哪一個行業,比餐飲行業更具備流量變現的先天優勢——終端門店源源不斷、生生不息的真實流量。

    – END –


    閱讀更多:


    1:【正餐管理】2019下半年,餐飲業發力方向在哪里?

    2:【正餐管理】多家餐館賣涼菜被舉報,餐飲業“打假”亂象幾時休!

    3:【正餐管理】貓狗成餐廳引流神器?又一波跟風潮來襲!


    餐廳普遍痛點:運營管理能力不足,員工成本高。


    餐謀軍師推薦餐廳使用旗魚點餐掌上收銀臺,提高服務員工作效率和餐廳整體運行效率,節省員工成本(一臺省三人,一年省十萬),進而提高餐廳盈利空間。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餐廳經營專家——“旗魚點餐”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軍師,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813.html

    (0)
    上一篇 2019年7月11日 17:55
    下一篇 2019年7月11日 20:1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