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后回復數字“1”,加入系列食品微信群
來源:Innova Market Insights
編輯 / 翻譯:Wilbur / 姚志
Little Big Shot能量飲料
圖片來源:FoodBev
隨著生活節奏日益加快,消費者越發渴望維持身體的能量水平,這讓各大企業對能量飲料的興趣持續上漲。但有限的創新機會和日益集中的市場導致推出的新品數量相對有限。根據Innova Market Insights數據,2016年能量飲料占全球軟飲料市場的份額僅為3%,而這一數字在5年前為4%。在美國,2016年的數字僅略高于3.3%。
隨著能量飲料市場變得更加成熟和穩定,軟飲料公司越來越多地開展收購或發展全球品牌。多年來,大量早期的市場進入者已經逐漸減少,目前只剩下一些較大的品牌。美國市場由紅牛、怪獸等標志性品牌主導。這些巨頭在很大程度上致力于通過推出新規格和新口味的產品來實現其多樣化,包括推出季節性和限量版產品。
美國市場不斷高漲的健康訴求
除了提供能量和提神的宣傳主張外,2016年美國新上市能量飲料產品的主要宣傳主張是某種成分含量“低”或“無”。在2016年推出的產品中,有近47%的產品采用“低卡路里”的宣傳主張。像“零卡路里”或“零糖分”等含“零”詞語的使用尤其普遍。
Zevia零卡能量飲料
圖片來源:PR Newswire
Zevia在2016年夏天推出零卡路里能量飲料就佐證了這一趨勢。此次推出的新品特別引人注目,因為它標志著Zevia在能量飲料市場的首次亮相(此前,該品牌只專注于天然和零卡路里的汽水市場)。Zevia是美國最早使用天然甜味劑甜葉菊的飲料公司之一,現在它也將其用于零卡路里的能量飲料。在飲料中加甜葉菊,但不含糖或人造甜味劑,另外還含有120毫克來自咖啡提取物的咖啡因。Zevia的能量飲料口味更獨特,而且更高檔,其口味包括柚子味、樹莓味、可樂味和芒果姜味。
考慮到市場對低糖飲料的興趣持續上升,大多數領先的能量飲料生產商在其投資組合中都至少包括一種零糖飲料。不過,盡管人們對零糖飲料的興趣愈發強烈,其市場滲透率仍然低于“低卡路里”飲料。2016年,28%的新上市能量飲料宣稱“不含糖”,如果“低糖”和“無添加糖”的產品也包括在內,則該比例上升至35%。
圖為BluePrint能量有機茶,主要特色成分為辣木、姜黃等
圖片來源:BluePrint Organic
除了“低”和“無”的宣傳主張,宣稱自己屬于純凈產品的也更多了。2016年有23%的新上市能量飲料宣稱自己“天然”、“沒有添加劑和防腐劑”或“有機”。對蜂蜜、咖啡、綠茶、瓜拉那和人參等天然原料的使用越來越普遍。同時,宣稱自己是非轉基因的產品也越來越多。有近五分之一的新產品使用了這類宣傳主張。
產品規格
目前,能量飲料市場上大多數產品都用325毫升以上的鋁罐包裝,而紅牛最初采用的是250毫升的小罐包裝(世界上許多地方至今仍采用這種包裝)。
人們曾一度預測小包裝的濃縮裝能量補充液會取得巨大成功,但這些產品在美國能量飲料市場上的表現一直不佳。Innova Market Insights在2016年發布的報告顯示,新上市的能量飲料中濃縮裝能量補充液的占比不到五分之一。
Stacker 2 Extra濃縮能量
圖片來源:Alibaba
有趣的是,一個叫NVE Pharmaceuticals的品牌推出了一種叫Stacker 2 Extra的濃縮裝能量補充液,其一瓶含有雙份量的濃縮補充液。該品牌還對這一產品進行延伸,推出了一種維生素B12能量補充液,幫助消費者補充“在日常飲食中未能攝入的營養素”。
其他產品的能量宣傳主張
不只是飲料市場對能量品類感興趣。事實上,在2016年,有9.5%的美國新上市軟飲料也采用了“提供能量和提神”的定位。雖然能量飲料是采用這種宣傳主張最多的產品(占總數的32%),但也有其他產品使用“提供能量和提神”的宣傳主張,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冰茶(占總數的25%)。這意味著現在新推出的冰茶中有超過17%的產品會宣傳自己“提供能量和提神”。
一些茶飲料僅僅加入可提供能量的天然成分,比如巴拉圭茶和冬青茶,就宣稱能提供能量,但還有一些茶采取更激進的手段,直接自稱是“能量茶”。一個例子即是BluePrint Organic的能量茶系列,它在2017年初推出了三種風味的茶,包括Mindful Ma-Tay、Mo-Jo Matcha和Guaya-Fiyah。
果汁和果汁飲料在使用能量宣傳主張的新品數量上僅次于冰茶。最近幾個月推出的采用能量定位的果汁和果汁飲料包括Ocean Spray的Cran Energy Pomegranate & Cranberry和Raspberry & Cranberry Energcra能量飲料,以及多種椰子汁飲料和部分所謂含甜菜根成分的超級果汁混合飲料。
能量飲料前景光明
人們選擇能量產品的興趣還會繼續上漲。隨著消費者越來越多地用代餐產品和零食作為獲取能量的來源,飲料不一定總是最受歡迎的能量來源,但它仍然是人們在現代生活方式下提神和提高身體機能的便利和現成的選擇。
提示:
* 后臺回復“趨勢”查看更多文章。
*來源:Innova Market Insights,原文:The healthier energy drink
*編輯:Wilbur(微信:aotokuer)。
*聯系Mote(微信:motechenfbif)推薦好文。
/ 更多文章 /
能量食品市場發展趨勢:前景一片光明
美汁源闖入植物蛋白飲料戰場 新品“植場新人”直接面向年輕人
看似寒冬的飲料市場仍有機會?草本植物飲料開辟天然功能飲料新天地
誰在決定我們運動后喝什么?中國功能飲料400億市場品牌大掃描
/微信群/
長按二維碼關注“FBIF食品飲料創新”,回復數字“1”申請加入CEO、營銷、研發、酒、包裝、功能性食品、乳品、生產&供應鏈、飲料、休閑食品等微信群(群成員包含雀巢,可口可樂,百事,百威,伊利,蒙牛,康師傅,農夫山泉,紅牛等全球高管)(級別可參考:FBIF2017嘉賓)。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創意文章
原創文章,作者:網絡轉載,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8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