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收費消息上了熱搜,并引發全網大辯論——#深圳麥當勞對一次性餐具收費#成為熱詞,引發閱讀量2.2億,討論7693條,火爆場景可見一斑。
01
環保有責0.5元引發的一場海嘯,不再提供免費餐具
深圳麥當勞已從10月15日開始不再提供免費餐具,叉、勺、筷子等餐具的使用,顧客需額外支付0.5元。
深圳麥當勞方面表示,這是響應深圳市政府的新規而做出的行動(麥當勞暫未向全國推行該收費政策)。
從網友的意見來看,沒有人反對環保,環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家反對的是借環保之名“強買強賣”。
當然媒體披露了此次事件的背景,律師高興也專門解讀:“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這是個地方性法規”。
其中規定餐飲服務經營者不得免費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餐具,也就是說麥當勞如果不這樣做的話,反倒是涉嫌違法了。
商家只要不妨礙消費者,自主決定購買或者不購買任何一種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項服務,不妨礙消費者對商品和服務進行比較鑒別和挑選,就談不上侵犯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
至于麥當勞能否免費提供非一次性的餐具給顧客使用,提高顧客的消費體驗,那就讓企業自己去決策,讓消費者用腳投票。
很多中餐廳都是使用可換洗的筷子、勺子,暫時沒有“觸發”類似的矛盾。但麥當勞等快餐廳沒有不收費的非一次性餐具,因此矛盾相對突出一些。
在深圳麥當勞門店,在收銀臺等顯眼位置均貼出相應告示,由于沒有前期的鋪墊與宣傳,麥當勞(深圳公司)似乎成了整個事件的“出頭鳥”,讓網上的情緒“碰巧”剛好宣泄在自己頭上。
02
收費與否的四種意見
收費與否的辯論大致分為四大陣營:
1、支持收費,挺環保。
部分網友表示支持環保、減少垃圾。
深圳跟上海類似,也出臺新的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其中就對餐飲企業有嚴格規定。
此次垃圾分類的相關條例強調,對于未將不能就地處理的餐廚垃圾全量交由特許經營企業收集、運輸、處理的單位或個人,由區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并對單位處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并沒收違法所得;
還有未經許可從事餐廚垃圾收集、運輸和處理活動的,由區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處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款,并沒收違法所得。
2、不樂意,得下調菜品價格。
比如網友“逆周期投資”如此逆向思考:所有收費都是冠冕堂皇的,為什么不是你不要叉子筷子勺子等一次性餐具直接減0.5元。
還有網友表示:對一次性餐具的額外收費雖然不多,但是卻不公平。
顧客到出錢到餐飲店用餐,由商家提供餐食和桌椅、筷子、碟碗等用餐的餐具和設備,本就是理所應當的,本就是自己的義務。
這些如果已經包含在了商家提供的產品和服務里了,就是不應該單獨再進行收錢的,如果這些餐具要收錢,那商品原來的價格就要降價才合理。
不降低原來商品服務的價格,而單獨以環保之名額外加錢,就相當于是單方面惡意漲價,是對客戶的不公平。
提倡環保沒有錯,當然應該提倡環保,但是如果要想提倡環保,應該去研發和設計出更加環保的一次性餐具,而不應該以環保之名、做盈利之實。
3、以后出門得自帶餐具
有網友也提出只能學習日本養成衛生、環保習慣,每次出門自帶餐具。
日本的確是一個十分注重餐具文化的國家,連家庭用餐時餐具也是不共用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有餐具。
4、商家得提供不收費的非一次性餐具
部分網友認為,既然有收費項,那與之對應的是提供不收費的非一次性餐具,顧客有自愿的選擇權。
以下是財經網的投票結果。
看來,吃瓜群眾在餐具收費的意愿度上非常低;如果收費,就得下調菜品價格。
03
限塑令與飛速發展的外賣業
很多網友紛紛提起“限塑令”,提到每次購物“不得不”付款買一次性購物袋。
限塑令已出臺10多年,于今在大型商場、超市,自己帶購物袋的消費者還是不多,而大多數人也不吝于多花兩三角錢買塑料袋購物。
塑料袋用起來方便,暫時還沒有更好的替代品,用無紡布、布袋只是偶爾為之,港真,一個良好的習慣要從小抓緊培養,否則就很難形成。
誰都知道要控制白色污染,但知易行難,一向如此。
其實餐飲業環保的難題還在于,外賣包裝大部分以塑料為主,從發泡餐盒-PP塑料餐盒-可降解餐盒,同樣業經歷著相似的困境。
現在外賣每次都要在“進店必選”買一次性餐具(否則下不了單),大家不得不接受“必選項”。
據了解,2019年外賣市場規模超6000億,覆蓋4.6億消費者,同比增長12.7%。而2020年外賣的勢頭更猛,疫情后外賣份額至少占每家餐飲的10%以上。
如今的外賣包裝大部分以塑料為主,急劇擴大的外賣市場也給環境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雖然外賣包裝在不斷發展,人們的環保意識也在加強,但就目前外賣市場來說,可降解紙質餐盒的市場普及率非常低。
近日,有媒體就外賣包裝對100名不同年齡段的消費者發起問卷調查。結果顯示:66%的受調查者在外賣中收到的是透明的一次性塑料餐盒;21%的受調查者收到的是泡沫餐盒;其他包裝占12%,而可降解紙質餐盒包裝僅占1%。
不難發現,目前中國大部分外賣商家使用的外賣包裝仍以難降解的塑料制品為主。
雖然有美團、餓了么等大平臺推動可講解紙質餐盒的運用,但可降解紙質餐盒一則成本高,一般PP材質的一個餐盒價格0.35元,而可降解的在1元左右,高出3-4倍。
二則紙質環保餐盒在耐熱溫度、材質變形等方面不如PP等塑料材質,無法容納湯水,給大規模運用帶來困擾。
小結
從環保的長期性和艱巨性來看,收費是一種被動的、指向性選擇,或者說是一種“亡羊補牢”的措施。
此次收費0.5元之所以引發網友大討論,進一步說明“環保的艱巨性”,涉及交易成本及背后的經濟學、社會學、博弈論等諸多課題,留給我們更多的是思考和抉擇。
餐飲O2O“重啟2020”專題文章
滬上阿姨單衛鈞:疫情或成分水嶺,茶飲行業將現兩級分化
餐飲行業如何開啟2020年下半場?數字化!
西貝賈國龍:災難改變了我“永不上市”的想法
奈雪的茶創始人彭心:穩定性是未來競爭關鍵項
云海肴日虧百萬自救戰疫:做最壞的打算,期待最好的結果
80家店疫期月流水1300萬,南城香汪國玉:要讓水龍頭一直流水
疫區免費餐食、賣自熱飯、試水數字化,鄉村基的硬核自救之路
西貝“發不出工資”,老鄉雞“手撕員工信”,背后是同一個秘密
500億的牛蛙市場,如何戰疫?解禁后又有何變化?
20天進駐236個社區!日買500單的社區拼團你會玩嗎?
西貝、云海肴的自救:大廚化身李佳琦視頻直播,新零售還會遠嗎?
門店大廚變美食導師!視頻直播是餐企新機遇?
復工大招:推小程序、招“團長”、探索“社群”、玩直播…
樂凱撒戰疫:營收降50%,董事長CEO不領工資,經營團隊半薪
喜家德疫情做戰計劃曝光:一切都是為了活下來!
—分析與報告 —
相對疫情損失,餐企最需思考的是消費變化!
后疫情時代,餐企必須修煉的三重能力
“今年能恢復到原來的八成就不錯了”,這是一次慘烈的洗牌!
現金流抗過了2月的餐企,三四月該做什么?
餐飲業的“至暗時刻” ,這個報告的數據驚到你了嗎?
深圳9成餐飲恢復堂食,報復性消費卻沒來…
復工后,生意降了7成!現在輪到餐飲企業被抄底了
大數據預警:42萬家餐飲企業生存報告
疫情,正在倒逼中國餐飲業進化
銷量增長29倍!半成品菜和方便食品,2020餐飲的2大新趨勢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92164760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2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