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炸雞外賣,一個月純利4w左右,一年幾十萬利潤,不知道算不算暴利。很多人都吃過炸雞外賣,但很少人知道做這行這么能賺錢,可能這個行業不太起眼吧~
01
新定位開疆擴土的同路人
2018年6月發現朋友做炸雞外賣一個月能掙3w塊純利,讓當時正在IT行業的我大吃一驚,這玩意兒能這么掙錢?
研究一番后,我和搭檔拿著4w塊在福田搞了一家店試點,雖然前期經營困難,但總算在第三個月達到區域Top3,月營收10w,純利3w多點。
這時我們就想多開幾個店,每個店多3w利潤,想想是真的香。在2019年5月建立起3家分店,深圳2家、廣州1家,同時成立了公司。
但我們把店鋪的復制想的太簡單了,做的時候才知道有多難。那段時間真的很累,但卻是一種痛并快樂著的感覺。
有時候研究到凌晨兩三點,突然想出一個點子那種快感,比中了彩票大獎還爽。
后來隨著運營方法,行業資源,選址系統,標準化規范等關鍵性問題的突破,店鋪復制成功率和效率提了不少,至今全國已有60多家店
就拿杭州2店來說,開業5天單量突破150,現在單平臺月售近8000單,穩坐區域頭把交椅。同時帶動了周邊的市場,現在杭州片區已有14家店。
這一切的結果,都得益于整套高效的店鋪運作系統。別人看起來可能覺得簡單,其實背后的付出和經歷只有自己知道。
比如之前為了破解美團獨家合作問題,動用了身邊10幾個親朋好友的身份證去辦證,行不通就注銷重來;為了挖掘最高效極簡的供應鏈,跑了不下20家供應商;
為了打造一套適用任何地區的新店運營體系,我們把自己的幾個店當測試點,虧了不少錢,把運營體系從2.0逐步打磨升級到現在5.0,有時候方法不行就把線上店鋪關了重開。
所謂的成果,都是背后無數次的測試和失敗堆上來的。
下面就從我做外賣的實踐經歷出發,給你分享整個外賣店鋪的體系建設,只講核心不整虛的。希望我的文字能幫助正在考察或準備入行的伙伴,去獨立分析外賣怎么做才能賺錢,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坑。
02
外賣賺錢的核心:圍著利潤打
不管做外賣還是其他生意,本質上都是為了掙錢,為了利潤。我見過很多外賣店老板,看到單量不行,就急著去找代運營,或者花點錢刷個單。
結果是單量上來了,錢包也癟了,做了賠本買賣,或者忙的要死卻沒掙多少錢。這就是沒抓住關鍵,遇到這種問題第一反應肯定不是盯著提單量,而是分析問題的根本原因,看是入店率問題,還是轉化率問題,還是你的餐品口味不行。
所以看外賣要看整體,看核心,圍繞利潤這個核心,我們從60多家店鋪不斷升級迭代外賣系統的建設,整理出一個公式:做一個掙錢外賣店 = 選品+選址+資源+運營+標準化運作。
打個比方,外賣行業就是戰場,選品等于選武器,選址就等于選戰場,資源和運營就是你腦中的兵法,最后標準化就是與兵法配套的戰法。
一場仗,如果占盡天時地利人和,你還怕打不贏嗎。
03
選品:利潤品類的2大特點
現在的外賣品類五花八門,好像每種都能掙錢,但是你實際去考察一下就知道,有的9999單店整天忙得要死,賺的利潤卻還不如別人三四千單的店多。
為什么?因為品類的差異,所以做外賣品類不要亂選,找個好品類可以從這2個特點去分析:
①制作過程可以標準化,口味統一
②客單價高
外賣從點餐到送到顧客手里一定要控制在較短的時間,一來餐品味道口感影響小,二來顧客購物體驗好。
所以對于我們出餐的效率要求就更高,你不可能備一份餐要半小時吧。
像現在很多半成品的餐包,如牛腩飯,咖喱雞,直接加熱打包就可以出餐,既有出餐效率,也能保證口味統一。
而我選擇了炸雞,平均6分鐘完成一份出餐,口味也能做到高度統一,從腌料配比,腌制時間,油炸時間等都可以做標準化。
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這個品類的在小吃里屬于熱門搜索的品類,說明更有市場。再說說餐品制作過程標準化的兩個好處。
第一上手很快,有時候遇到員工不干了,新招個人過來1小時就學會了,對我的店鋪基本沒有什么影響。
第二還能節省你的人工成本,同樣一天做300單,高效出餐需要3個員工就能做,而低效的可能4個人還要手忙腳亂的。
另外,越能做高客單價的品類,利潤空間就越高。
怎么判斷能不能做高客單價呢,打開你的外賣App,然后搜索你想做的品類,比如黃燜雞,炸雞,把列表的店鋪添加到收藏,然后進入收藏的店,根據人均價格就可以大概判斷這個品類的客單價,像我這個區域黃燜雞大概在17塊多,炸雞客單價大概22塊多(不同的商圈客單價會有差異)。
當然這是比較粗略的估算,要測算更準確的客單價,還得打開對應的店鋪,看他們的產品設置和爆款銷售情況,去做綜合的分析。
像燒烤和小炒類我就不看好,因為口味對烹飪師傅的依賴性太強,他手一抖就可能太咸太辣,而且一旦師傅不做了,重新招人就很麻煩。
還有做正餐品類需要的人工成本也更高,正餐時間單量劇增,沒四五個人根本搞不定,而過了高峰大家又沒事做了。
所以在選擇品類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兩點,
一是選擇標制作準化程度高的,口味不依賴烹飪師傅;
二是客單價高。
者保證了你的出餐效率和質量,后者保證了你的利潤,這樣顧客覺得好吃,你也有錢賺。
04
選址:看完就能自己選址的實操方法
選址就是選戰場,落地天命圈還是落地成盒不是看造化,是看選址技術。
我發現很多人喜歡靠感覺選址,往人堆里扎,結果很容易被圈里的高手碾壓。
其實我剛好就是個反面案例,開第一家店選在福田一個單量最密集的位置,當時還自我感覺賊好,結果競爭慘烈,費了很大勁才慢慢做上來。
不得不說,選擇一個好的起點就等于成功了一半。經過我們多次的測試和驗證,總結了一套最有效的選址方法:百度熱力圖+外賣平臺數據+目標客群+競對群體綜合分析。
4.1、使用百度熱力圖篩選高質量商圈
在應用商店下載安裝百度地圖App,打開后點擊右上方的圖層,然后選擇熱力圖,把地圖縮放到適當的大小,看到地圖上紅色越深的區域,表明人口越密集,消費能力也就越強。
記好這些深色區域的中心,把地點記下來。
4.2、巧用外賣App抓取優秀競品數據
打開美團外賣和餓了么,先定位到剛剛記錄的地點,然后搜索你要做的品類關鍵詞,比如“漢堡”,再點一下“銷量排序”。
這時優秀競品的名單就出來了,然后一直往下滑,把銷量前十的店鋪和月售單量記錄到表格。
這里要注意一點,點擊銷量排序后,有賣漢堡的店都會顯示出來,但是那些不是主營的就不能算。
最后,把各個定點周圍的競對數據收錄到表格中,就是每個定點區域的商圈容量。
4.3.標記客群競對位置,定下最終選址
經過第二個步驟可以看出哪個定點的商圈容量更好,在這個基礎上,把定點周邊的核心客群標記出來,大概在周邊3km的范圍內。
比如你做正餐簡餐的,就標記CBD和城中村,像我們做炸雞,就會對范圍內的技校做標記。
因為這個圈內包含的客群越多,購買我們餐品的人就會越多。
除了標記核心客群,還要把剛剛我們在3.2中收錄的優秀競對標記出來,圈內的優秀競對越少或者離我們越遠,競爭就越小。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不斷移動這個3km的圓圈,圈住盡量多的核心客群和盡量少的競對,圈內就會呈現肉多狼少的局面,對我們來說優勢更大。
這就是選址的過程,最終確定的圓心就是我們店鋪坐落的最優位置。
4.4、資源:如何借平臺的力做好自己的外賣
假設你已經做完選品選址,店鋪一切準備就緒,即將進入外賣的戰場。別著急,搞點平臺的資源來助助力,出場即帶buff他不香嗎。
其實很多剛做外賣的商家對行業并不了解,只會苦哈哈的配合平臺經理的建議,一點資源意識都沒有。
4.5資源是什么
先說說資源是什么,第一類是金額補貼,比如滿減補貼,配送補貼,折扣補貼,可能聽起來很陌生,那我們舉個例子。
比如,你設置了一個滿32-20的活動,如果拿到平臺2元的滿減補貼,顧客看到你的滿減活動就會變成滿32-22,對顧客來說就更優惠,更愿意買單,而你的收入不受任何影響。其他的金額補貼也是同理。
第二類補貼是餓了么的鎖定排名,強行把你的店鋪擺在列表靠前的位置,連續14天,不管別人想不想看到你,你都會出現在前面。
這種資源當然更稀缺,它等于你一天花大幾百點金的效果,在熱門的一二線城市,這個資源至少值1w塊。
說白了,拿資源就是借用平臺的錢來幫我們做生意,拉更多的顧客,賺更多的錢。但資源一定是稀缺的,對于外賣商家來說,如何跟平臺經理要到資源就是一門技術。
05
拿下資源的關鍵是搞定平臺經理
首先我們要知道平臺經理(BD)是代表平臺方對接商家的人,負責開拓新商家和維護商圈穩定。你們非親非故,要是一上來啥都不懂,開口就要資源,別人憑什么給你,難道憑你是個小白嗎。
我們成熟一點,搞定人一定是從對方的需求入手,換位思考一下,BD需要什么,而你又能給他帶來什么。
BD管理一個商圈,這個區域的店鋪質量和數據自然就是他的考核標準,所以BD要的一定是有實力,又愿意配合的商家。
那你就把自己包裝一下,一來展示實力,二來表達配合意愿,最后要個資源就順理成章了。
展示實力,讓經理省心。
我們目前的話術大概是這樣,“李經理你好,很幸運以后能和你一起合作。
這次我做的這個店是公司的第70家店了,因為之前做的很多店都不錯(邊說邊把事先收藏好的店拿給他看),百分之六七十的店鋪都打到了區域前三,所以對做好店鋪很有信心。而且公司配備了專門線上運營和線下督導,店鋪的發展會更高效,更省心,相信我們后續的合作一定會很愉快。”
想象一下經理聽完這話有什么反應,肯定覺得不錯,來了個省心的家伙,還有些實力。
有人可能會說,你能這么說是因為你過去有積累,像我這種小白拿什么展示實力。千萬不要陷入這種說法描述的表象,我們這么說的目的是為了得到BD的信任,所以你拿身邊有實力的人來展示,借借力不就行了嗎
比如,你有朋友做外賣店還不錯,你就說這個朋友要跟你合伙開的這個店,店鋪運作方面都比較熟悉,很有信心做好這個新店。
再不行,咱們也算網友,你就說有個做了60家炸雞店的朋友,平時交流很多,能支持你把店鋪做上來,信心滿滿。
反正怎么說都行,就是給BD感覺你靠譜省心,千萬別說自己純小白,否則你就知道什么是對你愛答不理。
表達誠意,強化好感
展示完價值,趁著經理對你不錯的第一印象,進一步強化好感,我們一般這么說,“李經理,這次開店我們也是非常重視,目標是打造成區域標桿店鋪,對于后臺操作,做活動推廣都比較熟悉,所以經理這邊到時有什么活動需要配合,盡管直接說,我們一定全力配合。”
你幾句話說完,基本就包裝的很完美了。既有實力,又愿意配合,這種優質商家再來一打他都不嫌多。
作為BD,最希望的不就是少費功夫,又能實現最大的效果嗎,他的心中可能已經默默產生了要扶持你的念頭
索要資源,順理成
有了前面的鋪墊,下一步就順勢要些資源。
借著經理對我們好感這股熱乎勁兒,接著說,“我們初步計劃三天后正式開業,所以也想問一下經理這邊能否給些扶持,我們好配合運營前期把數據沖上去,大家合作把店鋪做上來,希望能榮幸成為你區域的優秀店鋪,也是你的成績體現。”
這句話我們不單單是索要資源,同時還表達了雙方的互助互利,經理同樣能得到好處。
哪怕由于某些原因,他不能當場答應給你扶持(有些經理的資源扶持需要審批),但有這個好的印象基礎,后續我們再跟進去要資源,也容易很多。
這個三段式,適用于和任何經理溝通,甚至供應商,你都可以直接套用,相信我,只會讓你占到便宜,吃不了虧的。
06
運營:盤活店鋪的3個妙招
并不是打完buff就牛逼了。
同個商圈內拿到一樣資源的同品類商家,最終的結果也會不一樣,為什么?差別就在于運營水平。
先來說說外賣運營中的兩個大坑:
一、定品定價全憑想象而不做競對調查
二、沒看清做外賣的底層邏輯
6.1對標優秀競對,再做定品定
很多商家在定制爆款餐品和價格時,要么靠想象,要么就把別的店鋪成功經驗直接搬過來。
你會發現這么做店鋪根本做不起來,我們在早期的時候就遇到這個問題,把一家不錯的店的餐品和價格全搬到另一新店,滿懷期待,結果挨了現實一個大嘴巴子。
后來學了高手的定品定價方法才恍然大悟,外賣的覆蓋范圍只有周邊3km,而每個圈子的顧客都有過去的消費習慣,所以顧客的差異性是很大的,盲目的定品定價只有死路一條。
先調查優秀競爭對手的情況,因為他們的定品定價一定是和顧客匹配的。
調查方法:打開外賣App,搜索你做的品類,銷量排序,把店鋪周圍3km內排名前五的商家調查一遍。
包括爆款套餐和爆款單品,銷量,價格,滿減和折扣等活動,打包餐盒費,會員紅包,營業時間,評分等。
收集完數據你會發現這些同行的定品定價是有規律的,結合這個規律做出自己的定品定價都大差不差了。
這里最需要關注的有6個要素:爆款餐品內容和定價,配送費減多少,滿減活動力度,會員紅包活動,營業時間,店鋪評分。
研究透這幾個要素就足以讓你在區域沖出來,如果把這些都優化得比同行好,那打敗他們也是不難的事。
舉個例子:競對的爆款賣28塊,你就搞個一樣的套餐,賣26塊。
因為顧客對老店有信任度,而你作為新店想得到客戶總得有吸引人的地方,所以我們利用優惠價格是一種爭取客戶的方式。
或者設計一樣內容的爆款,定價也一樣,但是用明顯的字眼標出下單送“小吃一份”,給點小福利也能促進顧客下單。
當然這不是讓你去打價格戰,這么做是在前期給店鋪做啟動,吸引來的顧客可以拉升我們的營業額,店鋪權重對應提高,后續就會有更多的自然曝光。
你可能會說,那以后漲價了這波顧客是不是就跑了?其實你做一下差異化的服務,還是能留下一些客戶的,比如每次送個糖或者塑料手機支架什么的,成本超不過一毛錢。
6.2理清做外賣的底層邏輯
我們做外賣有個打法:前期定制低價爆款套餐,為的就是轉化率和拉升店鋪數據。很多人不太接受這種做法,因為畢竟每一單都不掙錢甚至是虧錢。
這里一定要明白外賣的底層邏輯:先單量,后利潤。
我們在前面說圍著利潤打,并不是一點利潤都不放過,而是你要知道產生利潤的整個鏈條,去構建好這個鏈條。
單從線上來說,店鋪的曝光和利潤存在正比關系,平臺會給權重高的店鋪更多曝光,所以現在變成店鋪權重的問題,先拎2個決定權重的要素來說說,一個是入店轉化率,一個是營業額。
外賣行業的本質就是電商,相當于淘寶把商品換成餐品,配送時間變成40分鐘。
顧客打開外賣App后選擇是很多的,如果你定價太貴,他可能直接就不看了,所以你的低價爆款套餐就是解決這個問題,顧客有了第一單才可能有第二單。
這樣一來入店轉化率提高了,你的店鋪權重也會提高。
同時,作為新店為了更快的獲客,要適當做些點金推廣,前期大概每天花100~200塊。
可以理解為花錢買曝光,因為有了前面的轉化路徑,這些新來的顧客也會下單,你的整個營業額就會提升,店鋪權重隨之提升。
這里要提一點,做點金有兩個原則,一個是新店前期沖啟動數據,二是借助點金來做數據優化,而不是為了獲取單量。
很多人把點金當成獲取單量的手段,一沒單就做點金,后面你會發現一不做點金就沒單,哎,人性這一塊被外賣平臺拿捏的死死的。
前面說的兩招為的都是提升店鋪權重,進而帶來利潤,其實一個店鋪的好壞,最直觀的方式就是把所有數據拉出來看,去分析背后的問題。
比如我們在運營做了一個方案調整后,各個環節的數據有什么變化,就能明顯看出來,判斷執行的動作有沒有效果,從而一步步優化,這就是精細化運營的關鍵。
6.3 打造私域流量池,盤活老顧客
什么是私域流量?這是相對于公域流量的說法,你在外賣平臺上所有買單的客戶都是公域流量,打個比方,他們都是平臺上面的水,流過你的店鋪,消費完又和你無關了,下次可能就流到別家店鋪去了。
如果你拿個小水盆把他們聚集起來,就成你的私有的一盆水,私域流量。
那怎么聚集這些水呢?可以通過伴餐卡好評返現,引導顧客加到你的私人號,返現的同時,你就說邀請他進入吃雞群,群里每天有小紅包和定期的吃雞福利活動,大部分客戶客戶都不會拒絕你。
首先是每天發小紅包增進你和顧客之間的粘性,大家會覺得這個老板人不錯,偶爾想要吃雞一定是先想起你。
然后你定期做一些限額返現/折扣活動,也能刺激顧客復購,這里還可以利用活動來變相刷單,比如周一是炸雞的低峰期,你可以設置指定套餐半價吃,很多人就愿意去下單,不僅提升了店鋪的數據,還降低了刷單的成本,一舉兩得。
再者,如果你后面想做成堂食,或者多做另一個品類,啟動會容易得多,群里或者朋友圈里吆喝一下,很多客戶就能來支持你,因為大家對你都有了信任度。
07
標準化:打造店鋪自運轉
我們平常吃外賣點點手機下單,過個幾十分鐘就能拿到餐品,所以很容易慣性的以為做外賣就是做線上,線下不重要,這是作為顧客角度。但是當你作為一個商家,你會發現線上線下是一樣重要的。
你即使線上做的再好,線下出餐不行,管理不行,就會出各種問題,最直接可能就是客訴增多,從而影響線上的運轉,進入負循環。
線上線下能達成統一的節奏,軟硬實力兼備的店鋪才能更掙錢,也是后續打造店鋪自運轉的基礎。
7.1 出餐標準化
簡單來說,線下出餐要保證的就是兩個點:速度和質量。
外賣顧客對時間是非常敏感的,像你平時吃外賣,等40分鐘和等50分鐘的感覺差別很大,所以你要保證在用餐高峰的時候也能快速出餐。
但是很多店鋪在遇到高峰,經常是騎手扎堆在門口等取餐,有的不耐煩了還會破口罵娘,然后店里的人就開始手忙腳亂,經常漏餐或者打錯東西,這樣一定會收到差評。1個差評至少要10個好評才能回來,所以質量和速度一樣重要。
那么如何同時保證速度和質量呢?說兩個方法:
① 使用標準化的半成品
現在很多品類都做成半成品餐包,比如咖喱雞,酸菜魚,都是直接半成品加熱,然后打包出餐,一來是半成品可以保證口味的統一,減少人工處理對口味的影響,另一點就是效率高,從商家接單,到加熱打包完成,只要5分鐘,可以大大縮短出餐時間,這樣對速度和質量都有保證。高峰期時甚至都是全部熱好,直接分裝,因為單量大你做多少都不夠用的。
我們炸雞也有半成品做法,但會犧牲口味,畢竟炸雞只有現炸的才最好吃,所以為了吃雞體驗感,我們沒有采用。
② 按工位制定出餐標準
炸雞平均的標準出餐時間是6分鐘,一般情況下我們的出餐都是沒問題的,但高峰期爆單的時候,6分鐘就明顯太慢了。
所以為了提高出餐的效率,就按照工位做了規范:要求炸雞員在高峰期必須一次性炸14個翅根+10個翅中+30塊腿肉,這大概是5~6份餐需要的量。當打包員把這幾份餐打包完后,時間剛好,下一鍋炸雞出爐,這樣就能保證出餐跟得上高峰期的訂單。
7.2門店運作標準化
出餐的標準化解決的是面對用餐高峰的問題,作為線下,日常門店的運作也需要進行規范,從而提升門店的運作效益。
這里涉及了幾個板塊:衛生要求,員工招聘與管理,客戶回訪體系等,做好這幾塊的規范,后面才有機會形成門店的自運轉,作為店老板也可以脫店管理。
小結
外賣行業從整體來看一定是不斷增長的,因為外賣是一個提升社會效率的東西。
就像百度打通了人和知識信息的鏈接,淘寶打通了人和商品的鏈接,外賣打通的是人和食物的鏈接。大家可以在外賣平臺上選擇的食物種類數量更多,也有極大的便捷性,這種變化帶來的效率和結果是不可逆轉的。
但是外賣行業發展至今,早就不是2015年那個入場就掙錢的時代,大把商家涌入一二線城市,狼多肉少,競爭尤為激烈。
接下來的機會可能更多的在下沉市場,外賣平臺的資源也開始向三四線城市發力。但無論如何,能打贏的永遠是懂運營且有資源的少數商家。
微信掃一掃關注該公眾號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2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