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調味品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白燕做大會致辭
中國調味品協會調味醬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李惠中做大會致辭
2014年5月14日,2014年中國調味品協會調味醬專業委員會年會在香港召開。會議由中國調味品協會調味醬專業委員會主辦、香港李錦記集團承辦。會議吸引了香港中文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行業專家和調味醬生產企業代表等80多人參會。
中國調味品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白燕做大會致辭。她在致辭中談到,2013年以來,中國調味品產業在保持相對穩定的增長率的同時,呈現出明顯的產業結構調整和品牌集中度提高的發展趨勢。企業之間的競爭在加劇,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現象也逐步顯現出來。同時,隨著市場商業形態和互聯網經濟的演變,企業之間的競爭不再單純的依靠生產規模和產品的銷量來進行,而是看誰能夠真正創新商業模式,開拓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和變化的消費需求。這無疑對調味品產業這一傳統行業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可以說這一挑戰才剛剛開始,產業集中度和品牌集中度的提高仍將繼續下去;同時她在談到企業如何應對挑戰時表示首先需要研究消費者,從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和購買行為來分析和定位企業的產品,做好產品的研發與創新。
關于產品的發展和分類問題,她提到調味品產品的種類豐富,按照調味品分類的國家標準,調味品產業包括17大類產品。每類產品的發展與規模不盡相同。最大的為醬油產業,發展最快的為復合調味料產業。而目前備受企業關注并將其作為企業開發新品和打開差異化市場的最熱門產業之一即為醬類產業。醬類產品從口味上分為中式醬和西式醬(如花生醬、沙拉醬、意面醬等);從配料上看分為單一醬類產品(如豆醬、面醬和芥末醬等)和復合調味醬產品。從工藝上看,又分為發酵醬和非發酵。中式醬的產品依照地域呈現不同的產品特點:如東北的熟豆醬、豆瓣醬,華北地區的甜面醬、黃豆醬、芝麻醬,四川的香辣醬、豆豉、豆瓣醬,桂林地區辣椒醬,貴州的油辣椒、風味豆豉醬,湖南的剁椒醬,廣東叉燒醬、沙茶醬、XO醬、海鮮醬等。地域性特點的界限并不是非常清晰,尤其不以企業所在地域來確定,而是以地域消費特點來加以區分的。全國性品牌企業,如李錦記已經不局限于生產企業所在地域的廣式調味醬,而是隨著全國性渠道的開拓,逐漸開發適銷對路且滿足各地域消費需求的醬類產品。與此同時,一些沒有明顯地域特點的花色醬產品也快速發展起來,如香菇醬、牛肉醬、番茄醬等。如此豐富和龐大的品種體系,如此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需要行業企業開展細致的研究和分析工作。
最后,她介紹今天的會議內容既有醬類產品的市場研究、食品安全管理、新品開拓與創新的論述,也有醬類產品的技術創新和包裝的創新的專題發言。現場還對一些重點的醬類代表性產品進行了展示,希望能給今天參會的所有全國醬類產業的龍頭企業和重點代表性品牌企業帶來一些啟發。大家一起努力促進調味醬產業的健康和有序發展。
會上,中國調味品協會副會長、中國調味品協會調味醬專委會主任委員、李錦記醬料集團主席李惠中在致辭中就李錦記集團行業近年來的變化和發展做了分享和介紹。
在專題發言環節,來自高校的專家學者紛紛就目前調味醬行業關注的食品安全及產品創新等問題展開了研討。來自香港中文大學關海山教授、華南理工大學李汴生教授分別就《創新基因組學技術在調味料生產中的應用》和《調味醬類產品的食品安全問題》進行探討和分享,與會企業代表紛紛表示從報告中受益匪淺。來自企業的代表隨后也針對自身企業在科研創新中的一些實踐及成果和與會嘉賓進行了分享,李錦記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研究與發展總監林瓔、食品法規與標準經理和美獅傳媒集團項目總監張濱燕分別以《調味品在餐飲業現代化和產品創新中的重要作用》、《調味品全球法規分享》和《調味醬包裝的創新及未來的發展趨勢》為題和與會嘉賓展開了討論。
在座談交流環節,中國調味品協會科技部負責人就協會調味醬產品標準、技術等方面開展的相關工作向與會代表做了簡要介紹。中國調味品協會調味醬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孫勝枚總結了2013年調味醬專委會工作和提出2014年的工作計劃。另外,參會人員對中國調味醬產業的產品介紹與發展趨勢和調味醬產業的創新與發展進行深入探討和交流。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調味品協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3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