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巴奴的挑戰,海底撈是如何應對的呢?
海底撈的防御戰術,堪稱教科書級。就像太極功夫,以柔克剛。
如果沒有理論支撐,海底撈的有些動作,我們理解的可能不透徹。所以,先來說說《商戰》這本書中的說法。
更加有意思的是,巴奴的進攻打法就是《定位》中的方法。而海底撈的防御行動與《商戰》契合。
這本書中明確提出觀點:商業就是戰爭。
“今天商業的本質并非為顧客服務,而是在同競爭對手對壘過程中,以智取勝、以巧取勝、以強取勝。簡言之,商業就是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敵人就是競爭對手,而顧客就是要占領的陣地。”
書中案例很多,我梳理出了幾個關鍵點:
1、顧客就是要占領的陣地。
2、上帝站在兵力多的一方。
3、新技術改變局勢。
4、數量上處于劣勢的部隊其戰爭藝術在于,要在進攻點和防御點投入更多的兵力。
5、防御就其作戰形式本身而言比進攻強。
下面,我們來一一圍繞這些點,來對比著復盤海底撈和巴奴的“你來我往”。
心智之戰
或許你討厭“定位”,但是他們祖師爺的說法是真理。現實就是這樣,很多時候事實不重要,認知才重要。比如,你知道西施、王昭君、西施、楊貴妃并稱“四大美人”;你或許不知道,這四個人中,有一個人并不存在。是小說家虛構出來的。
對。她就是貂蟬。
盡管她不存在,但是符合人們的心理需要。就是要用來打敗惡霸董卓。
“貂蟬”就很好地說明了一個現實:事實不重要,認知才重要。而巴奴挑戰海底撈,出手第一招就是貼標簽,給自己貼的是“產品主義”,給海底撈貼的是“服務主義”。并且大聲喊出了自己的SLOGAN:“服務不是我們的特色,毛肚和菌湯才是”!
如《商戰》所述,“……更有效的方法是接受目標顧客心智中的認知,然后加以利用。”必須肯定,巴奴的這一打法:準,狠。
但是,巴奴的成功不是單純由SLOGAN決定,這背后有企業實力和市場契機。
企業實力在前面已經說過了。下面說說當時的市場契機。
企業的根本是什么?德魯克的思想是,企業是社會的器官,為社會解決問題,一個社會問題就是一個商業機會。
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審視一下當時的機會有多少。
首先:當時的大環境是,新生代消費者開始成為主力。他們強調個人隱私,對于海底撈的服務,稱為“過度式服務”。
隨著新生代的崛起,“過度服務”是否還有市場?海底撈的服務真的過度了嗎?一時間成為餐飲的關注點。
其次:2012年“國八條”之后,餐飲業進入轉型期。同時,“三高一低”也逼迫餐飲轉型。轉型向何處去?餐飲業需要尋找方向。
第三:地溝油、添加劑等食品安全問題,讓消費信心受損。又為行業轉型鋪設了“心路”。
因此,巴奴提出“產品主義”,順應了行業需求。這種順應的表現,我們從第二期產品主義分享會參會的嘉賓就可以知道。
2015年6月4日,第二期“產品主義:餐飲品牌的基因”分享會再次在河南鄭州的魯班酒店東區店舉行。巴奴毛肚火鍋董事長杜中兵再次分享“產品主義”理念,除了闡明“產品主義”的本質外,這次分享會著重強調了“產品主義”與裝修設計、服務、體驗、互聯網之間的融合關系。
大連喜家德、廣州九毛九等全國10億級的餐飲企業掌門人以及深圳樂凱撒披薩、天津魚酷烤魚、云南云海肴等眾多80后餐飲少帥作為分享嘉賓,參與“產品主義”討論。
如今,這些餐飲企業創始人都和杜中兵成了“志同道合”的朋友。
當時,我就寫文章:《餐飲業驚現新型“朋友圈”!》,“過去,餐飲人以菜系形成圈子和派別。今天,越來越多的餐飲人跳出菜系的圈子和派別,從認同‘產品主義’而形成新的圈子。”
兩年之后,2017年3月28日。在深圳舉行的“2017中國連鎖餐飲鵬城峰會”上,“產品主義”朋友圈成員成為“行業新榜樣”。
產品主義朋友圈8家成員,其中四家獲得“中國餐飲業員工最喜愛公司”。當時,我又寫文章:《產品主義朋友圈“集體”站到了餐飲業的舞臺中央》
因此,在競爭中,最好的方法,不是單純的聚焦,而是建立在“……更有效的方法是接受目標顧客心智中的認知,然后加以利用。”
而“在這場戰爭中,敵人就是競爭對手,而顧客就是要占領的陣地。”
海底撈是如何應對的呢?
避其鋒芒。
海底撈的優勢是服務,現在服務被批評了。因此,海底撈對任何報道、任何批評等等,都不做回應,這一招,最終市場從震蕩恢復到平靜。
2019年之后,格局基本確定:巴奴的粉絲依然是巴奴的粉絲,海底撈的粉絲依然是海底撈的粉絲。
事實上,“不回應,不解釋,不爭辯”是深刻洞察消費者人性弱點的高手常用的招兒。一些企業也常在遭遇輿論壓力時,往往用“時間療法”,自然淡化掉輿論的刀子。
產品之戰
海底撈的“不回應,不解釋,不爭辯”,并不代表沒有動作。
從市場表現出來的動作,大體有三階段:
第一階段:忽視了巴奴的挑戰力度。
歷年來,挑戰海底撈的餐飲人多了,大多是碰瓷營銷。或者只有幾家門店,就跑來叫板。
巴奴挑戰海底撈時,也沒有引起重視。
2014 年 12 月,首次分享“產品主義” 引領行業尋根。
2014年底,杜中兵在餐飲老板內參舉辦的武漢活動上,首次提出“產品主義”,給“互聯網思維”澆了一盆冷水,引起行業熱切關注。
2015年3月27日,杜總再次裸聊“產品主義”。
2015年6月4日,杜總首次全面分享“產品主義”,并將前后兩次收到的317400元聽課費全部捐助“百靈鳥”巴奴在互聯網思維、服務主義、裝修主義思潮彌漫時,突破性地提出“產品主義”理念。
第二階段:硬懟,直面對陣。
海底撈也推出了毛肚,并且一開始就有打價格戰的趨勢。
在巴奴把毛肚和菌湯打響的時候,海底撈也曾在這兩款產品上發力,讓參加試吃活動的消費者一下子品嘗了七樣毛肚、八種菌湯;
2015年,海底撈曾與巴奴在無錫市場打過一場毛肚大戰,巴奴毛肚60元,海底撈毛肚一度只賣10元,這被業內認為是海底撈要以爆品為標的,以價格殺器,高壓力碾壓巴奴。
此后是用新品發布會比拼。
巴奴曾為新品上市開發布會。時隔不久,海底撈舉辦了新品品鑒會,首發地點也在鄭州;在巴奴把毛肚和菌湯打響的時候,海底撈也曾在這兩款產品上發力,讓參加試吃活動的消費者一下子品嘗了七樣毛肚八種菌湯;
但是,這種“硬懟”效果并不好。
一是消費者對巴奴的毛肚已經形成了固定認知,大片、冰鮮、脆毛肚。而海底撈推出的毛肚與之相差較大。
因此,海底撈的反擊反而烙下了巴奴印記,會給消費者留下“山寨巴奴”的印象。當時有聲音認為,海底撈應該繼續深化服務特色,不要一味模仿巴奴。
第三階段:反向學習,化解巴奴的比較優勢。
“硬懟”失利之后,海底撈轉向了第三個階段——反向學習巴奴。
有句話說的好:所有的競爭優勢,都是比較優勢。
巴奴一直在挑戰海底撈,如今海底撈開始以學習者的姿態“反挑戰”:巴奴去年高調發布的繡球菌海底撈上了,巴奴最近剛上的新品紅皮土豆、笨菠菜,也很快出現在了海底撈的餐桌上。
巴奴的新品“繡球菌”(2015年年底第一次推出,10月發布)海底撈的“繡球菌”(2016年11月推出)
海底撈策略一轉,巴奴儼然成為了海底撈的“產品研發中心”。僅此一招,就讓巴奴“產品主義”的優勢少了鋒芒。
以巴奴經典產品毛肚為例,巴奴賣68元,海底撈就比巴奴便宜幾塊錢。從海底撈的來說,巴奴有的產品,他都有;他的服務還比巴奴出色。
不僅如此,到了2017年之后,海底撈“開了竅”,增加了海鮮產品。比如小章魚等產品。而巴奴反而在猶豫要不要再學習海底撈。
當然,有人會認為海底撈“抄襲”巴奴。其實不然,“商戰”技法中的一個重要策略就是“學習”對手的優勢,拿過來,以降低對手的比較優勢。
事實上,海底撈的很多表現,都證明了這種學習的有效性。比如海底撈的微信公眾號涉獵面非常廣,內容分布找不到什么規律,但自從巴奴提出產品主義之后,海底撈的微信公眾號越來越聚焦于產品……
值得強調的是,追求純粹的“原創”和沒有底線的抄襲一樣,都是天真的想法。
以肯德基為例,4000家門店的規模,上任何一個產品都是一個龐大的項目。因此,他們大家是“拿來主義”。
這其中有兩個優勢:一是有成熟的市場,二是有成熟的供應鏈。
布局之戰
“蜂巢式布局”讓巴奴占據了諸多優勢,并且附加了更多認知上的優勢。
我們要看清這個方法背后的價值:
如前所述:
《商戰》第1條,顧客就是要占領的陣地。
而顧客認知品牌強弱看得是門店規模。誰門店多,誰就是大品牌。因此巴奴的蜂巢式布局讓消費者認為巴奴很強。
第2條,上帝站在兵力多的一方。
第5條,數量上處于劣勢的部隊其戰爭藝術在于,要在進攻點和防御點投入更多的兵力。
巴奴的打法,是非常符合這一點的。比如,無錫市場是海底撈的非主力市場,巴奴在那里集中了大批兵力。一是門店數量多、二是建立了中央廚房、三是拿到了大量優勢廣告位。
如此優勢疊加,形成了巴奴強大的競爭力。
無錫的打法,和鄭州的打法一樣。在鄭州,巴奴先是用蜂巢式布局圍攻海底撈。經過兩年的明爭暗斗,你來我往,海底撈也學會了巴奴的戰術,并且,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從店面選址看,海底撈的目標針對性似乎很強——新店多緊貼巴奴毛肚火鍋的店面。
在鄭州西區新開的錦藝店,以及在鄭東新區籌備中的七天地店,不約而同開到了巴奴旁邊。其中,海底撈錦藝店緊挨巴奴錦藝店,海底撈七天地店與巴奴六天地店距離不過幾百米。
巴奴是火鍋業第一家推出明檔廚房的餐飲企業。店里掛多部電視播放毛肚制作過程、食材原產地采購、中央廚房、底料加工廠等后臺場景,也是巴奴門店的一大特色。
2016年5月,海底撈在巴奴總部所在地的鄭州商城路店200米處開了一家店。這家位于御璽大廈內的海底撈也開始采用半“明檔廚房”,墻上掛電視循環播放宣傳片也出現在了越來越多的店面。
為消費者營造更好的店面氛圍,成了兩家在打法上的一致追求。
不只店面氛圍在大比拼,兩家店面面積,也是越開越接近。
巴奴鄭州店面多為1000平米左右:
(上述資料來自網絡)
海底撈8家店店面面積:
(上述資料來自網絡)
海底撈早些年的店面面積多為2000平米左右,而近兩年的新店面積在不斷縮小,像巴奴一樣在開中小型店面。
好處顯而易見:假如同等客流量,店面越小人氣就顯得越旺。店面面積適中,成本、運營等可控性更強。
選址之戰
海底撈在鄭州籌備的3家新店的位置,分別在巴奴的曼哈頓店、文化路店和商鼎路店旁邊。海底撈已開的錦藝城店、六天地店、商城店、淮河路店也都緊鄰巴奴的店面。
從圖中可以明顯看出,兩家“在一起”的店面已高達7對之多!
當時有消息稱,2017年海底撈要發力鄭州,布局10家新店。
從海底撈公開發布的全國13家新簽門店信息來看,3家都在鄭州,10家店之說并非空穴來風。在巴奴的大本營搞大動作,海底撈的戰略意圖或許是,打巷戰需要優勢兵力。
過去,巴奴圍繞海底撈2000平的門店開4家500平的小店;現在,海底撈圍繞巴奴2000平的門店開設了4家小門店。
到了2020年5月,海底撈在鄭州已經有31家門店;巴奴在鄭州有34家門店。
商業有邏輯,成長有路徑。
隨著餐飲業的迭代、升級,“常態”下的戰術和武器,也都在升級。而拆解海底撈和巴奴的攻防戰,將讓我們獲得更具有戰斗力的工具和方法。
70家門店2000名員工,莆田20年的經營秘籍是:店長為大!
海底撈副牌背后,藏著這個千億巨鱷的“接班人”!
巴奴之邀,海底撈“輸”在沒有“話語體系”…
七年時間,四個品牌,開一個火一個,怎么做到的?
單品有活性,品牌有韌性,這三家企業一直沒掉隊
后疫情時代,誰是下一個外賣爆單王?
原創文章,作者:勺子課堂,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4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