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21日 No.786
1
咋又說這個沒營養的主題,整天基礎基礎的,說點干貨不行?
干貨?這既是干貨,最干的干貨。
昨天到了鄭州,晚上與康總,鄧總,譚總、劉總一起吃飯。
席間劉總給大家分享他的經驗,有一點非常重要的,就是基礎。
2
劉總說,企業做到現在這個規模,他有點被卡主的感覺。他在前面沖鋒,總覺得后面的人有點跟不上他的節奏。
試想一下,尖刀部隊沖上去,在敵人防線上撕開了一道口子,可后續部隊跟不上去,很可能前面的努力都白費了。
問題在哪呢?
劉總說他停下來看,問題,還是在基礎上。
管理的基礎上不去,人就頂不上去,即便是項目拿到了手里,很可能也會因為管理及人員的問題,導致項目不達預期。
其中有一個項目,項目經理干了8個月,沒干成。
算算成本,一個月項目經理的工資是8000,八個月就是64000,這只是經理的,還有廚師長的,還有其他員工的。稍微不小心,幾十萬就扔進去了。
這個試錯成本,太高了。
而且,這不僅僅是項目做不好損失錢的問題,還牽扯到關系與品牌的問題,項目做不好,甲方不信任,影響未來的合作,這個損失更大。
所以,你說基礎這貨,不干嗎?
3
再說個例子,同樣發生在中原大地上。
2011年,在許昌,總共有5個商圈,其中春秋廣場和火車站這兩個大商圈還算比較繁華。而火車站商圈,則是胖東來的主場。
在胖東來的對面,三鼎國際商務廣場,大商新瑪特正在開足馬力準備與胖東來一戰。
“1個月完成2000員工的招聘,2個月完成進400家知名品牌的招商,3個月搭建完成與巨頭的聯盟,4個月完成商場裝修,僅僅半年時間,地下2層,地上五層,共五萬平米的標準賣場籌建完畢,且未開業就賣出3000萬購物卡”
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當時被稱為“許昌速度”。
試問,這樣的對手,你怕嗎?
4
這樣的基礎,夠強了吧?
但,開業盛典之后,便有顧客說“新瑪特是弄不過胖東來的”。
隨“開業風暴”呼嘯過后,留下的是一地塵沙。
三年不到,新瑪特竟淪為胖東來的“陪襯”。
有人說“了解胖東來的好,要從大商新瑪特開始.”
大商的基礎雖好,但胖東來的基礎,更勝一籌。
對了,當時新瑪特開業搞的風風火火的時候,胖東來這邊沒有任何應對的活動,唯一的活動,是日程上的中秋活動。
5
“基礎不夠,花樣來湊”
餐飲這個傳統行當,現在有太多的“新鮮名詞”,惹得老板們心臟都撲通撲通的,不知道選那個好了都。
尤其是遇到大環境不好的時候,更是想找個“快速”的方法。
而真正快速的方法,就是去打基礎,把基礎做好。這才是真正能讓你面對競爭的底氣。
如果實力夠強,還需要玩花樣嗎?
你說是吧?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張大寬,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7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