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安全丨新《食品安全法》實施一周年大事記


    2015年10月1日,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正式實施。新法在食品安全監管制度、機制、方式等方面進行諸多創新,在我國食品安全法治建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一年來,我國食品安全形勢穩定向好,配套法規制度逐步完善,全程追溯制度正在建立,風險管理初成體系,網絡食品交易走向規范。食品安全永遠在路上,普法是良治的前提,今后如何讓新法落地生根,讓越來越多的企業、行業組織、媒體、消費者參與全社會協同共治是提升我國食品安全水平的長久命題。



    1超過13年歷史的官方“QS”標志取消


    2015年10月1日起,食品生產許可管理辦法與新食品安全法同步實施,明確規定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由SC(“生產”的漢語拼音字母縮寫)和14位阿拉伯數字組成。

    按照新規,新獲證及換證食品生產者,應當在食品包裝或者標簽上標注新的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不再標注“QS”標志。2018年10月1日起,食品生產者生產的食品不得再使用原包裝、標簽和“QS”標志。


    2世衛組織發布“紅肉致癌”引爭議 


    2015年10月26日,世界衛生組織(WHO)下屬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發布報告,將培根、火腿、香腸等加工肉制品列為1類致癌物,將牛肉、羊肉、豬肉等紅肉列為2A類致癌物,報告在行業內和消費者中引起很大爭議。專家為此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加強肉品質量安全控制研究,肉類行業應加強對肉類食品中潛在危害的識別和評價研究、檢測方法和變化規律和控制技術研究,對已知危害物的安全性進行更深入系統的評價。


    二是進一步加快肉類綠色制造技術研發與應用,進而控制肉中有害物(亞硝胺、苯并芘、雜環胺、反式脂肪酸等)的形成,降低或消除潛在的風險。


    三是積極推進合理膳食,加強營養與健康研究,尤其是肉類食品或其營養成分與機體生理的量效關系,重點關注膳食平衡,引導科學合理的肉類消費。同時,加強相關科學知識的普及,提高消費者的自辨能力。


    3食品安全戰略列入“十三五”規劃建議 


    黨的十八大以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問題,重拳嚴治,以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習近平總書記用“兩大問題”來定性食品安全,即食品安全既是重大的民生問題,也是重大的政治問題。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十八屆五中全會在京召開,大會通過了“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其中包括“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形成嚴密高效、社會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體系,讓人民群眾吃得放心”,標志著我國已將食品安全戰略提升到國家戰略。


    4國家食藥監總局公開征求食安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意見


    2015年12月9日,據國家食藥監總局網站消息,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新食品安全法已于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為深入貫徹落實新食品安全法,國家食藥監總局按照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四個最嚴”的要求,起草了《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并于即日起征求社會各界意見。


    草案比現行條例增加了136條,達到200條。值得一提的是,草案明確了食品安全違法“情節嚴重”的具體情形,此類行為可行政拘留。另外,草案新增了網絡食品交易的規定,要求第三方平臺要在網站醒目位置曝光入網食品生產經營者的食品安全違法信息。


    5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


    為貫徹落實新食品安全法,規范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活動,保證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2016年1月5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畢井泉局長簽署第20號令《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該辦法于2016年3月1日起實施。 


    國家食藥監總局要求各地食藥監部門認真做好《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的宣傳貫徹工作,進一步規范食用農產品的市場銷售行為,不斷提高監管能力和水平,有效防控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確保公眾健康安全。 


    6出口食品企業內外銷“同線同標同質”公共信息服務平臺上線 


    為了適應國內消費升級的需求,幫助出口食品企業的優質產品資源投放國內消費市場,國家質檢總局、國家認監委啟動了出口食品企業內外銷“同線同標同質”工程,運用認證認可和備案管理手段,支持符合條件的出口食品企業開拓國內市場,將出口食品質量安全管理模式復制到國內食品行業,從而提升國內食品供給質量。國家認監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進入“同線同標同質”平臺的企業需要符合三個條件:一是企業獲得出口備案資格并有實際的出口業績;二是企業自我聲明投放內銷市場的產品符合“同線同標同質”相關要求;三是加工企業需獲得HACCP認證。通過“出口企業備案+企業自我聲明+第三方認證”模式以及信息平臺與交易平臺對接的溯源機制,確保相關企業及產品真正達到“同線同標同質”。消費者可登錄相關交易服務平臺選購,并通過國家認監委的公共信息服務平臺查詢驗證。

    7三部委發布食品抽檢信息 4成網絡謠言涉食品安全


    6月14日,國務院食品安全辦聯合17個部門單位共同主辦的2016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暨第八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在京舉行。

    今年1—5月,農業部開展了兩次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共抽檢全國31個省份、152個大中城市的蔬菜、水果、茶葉、畜禽產品和水產品等5大類食用農產品,涉及92個品種、22056個樣品,檢測指標94項,檢測樣品總體合格率為97.2%。同時,全國抽檢檢驗檢疫機構從37個國家或地區進口的乳制品、食用植物油、水產品、肉類、酒類等五大類重點產品中,檢出不合格產品共275批次、2.7萬噸,占不合格進口食品總重量的93.1%。另外,食品安全謠言已經占到了網絡謠言傳播量的45%,位居第一位。


    8新消法公開征求意見:“職業打假”或不再受消法保護


    新華網8月13日消息,工商總局發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征求意見稿)》,當中第二條的內容引起較多關注和討論。其提到“金融消費者以外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以營利為目的而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行為不適用本條例。”這項有關“適用對象”的界定,也被認為是所謂的“職業打假人”或不再受新消法保護。


    9《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提升規劃(2016—2020年)》發布


    國務院辦公廳9月6日印發《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提升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部署以先進標準引領消費品質量提升,倒逼消費品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

    《規劃》提出:加快國內外標準接軌,重點領域的主要消費品與國際標準一致性程度達到95%以上,推動實現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加快推動個性定制、綠色產品、智能產品、售后服務、物流配送等新興產品和新興業態標準化發展。推動第三方發布企業標準“排行榜”,建立企業標準“領跑者”制度。實施消費品質量技術基礎“一站式”服務工程,形成全鏈條的“標準-計量-認證認可-檢驗檢測”解決方案。五是加強消費品品牌建設,提高中國消費品知名度和美譽度,消費品質量競爭力指數穩定在84以上。建立消費品生產經營負面清單管理制度,除強制性標準和法律法規明確規定外,取消消費品生產經營其他市場準入限制。創新消費品質量安全監管模式,保障消費品質量安全。實行“隨機抽查企業、隨機抽檢產品、隨機選擇檢測機構”制度,規定對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合格的同一企業的同一規格型號產品,6個月內任何地方、部門和機構不得重復抽查,消費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合格率穩定在90%以上。實施外貿“優進優出”戰略,提升進出口消費品質量。


    10美國牛肉將重回中國市場


    9月22日,農業部和國家質檢總局發布公告稱,有條件解除對美國30月齡以下剔骨牛肉、帶骨牛肉的禁令,允許符合中國追溯體系要求和檢驗檢疫要求的美國牛肉對華出口。專家分析,美國牛肉重返中國,可以讓大量新鮮牛肉以安全合法的途徑進入中國,減少牛肉走私,保障食品安全。


    美國牛肉被禁止對華出口開始于2004年1月,當時是為了防止瘋牛病從美國傳入中國。農業部官網信息顯示,早在2001年3月1日,農業部、原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發布公告稱,為防止瘋牛病傳入中國,禁止直接或間接從發生瘋牛病的國家或地區進口牛、牛胚胎、牛精液、牛肉類產品(包括牛內臟)及其制品、反芻動物源性飼料。


    來源:中國食品報





    天府食事


    About Me


    成都市食品商會、成都市食品工業協會、成都市食品生產安全協會的唯一官方微信公眾平臺。也可以關注“成都食品商會”官方微博,旨在整合行業新聞中的精粹,用最直觀精煉的語言,為大家提供行業內優質資訊。



    喜歡的親們,請點贊分享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第一食品資訊,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8976.html

    (0)
    上一篇 2016年10月11日 08:00
    下一篇 2016年10月11日 10:5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