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這個時代使用頻率最高的詞匯之一,作為競爭日益激烈的餐飲行業,對此更是有著迫切的需求,因為客人永遠是“喜新厭舊”的。而要滿足顧客,就需要廚師不斷地去做創新,哪怕是一點點的小改良或微創新。下面,給大家帶來了幾款較有新意的菜式,大家看看可否借鑒一二。
來源:大廚微閱讀 | 公眾號:zgdc666666
編輯:陳長芳 趙宇琦 張立婕 李金曼 張可丹 李正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制作:時大偉
月牙形的白蘿卜焯透后用南瓜泥調色,湯汁金黃,看著十分誘人。且此菜做法簡單,口味清爽,毛利頗高。
制作流程:
1.取1000克白蘿卜去皮,豎著對半剖開,頂刀切成厚1.5厘米的片,然后將蘿卜片修整成月牙形,用冷水沖洗20分鐘,以祛除蘿卜中的辣味。
2.將蘿卜片冷水下鍋,焯透,祛除余留的辣味后撈出,放入加有南瓜泥的高湯中,加鹽調味,小火煨至蘿卜充分入味且湯汁濃稠后起鍋,點綴發好的散翅即可。
制作:劉昌倫
桃油常用來制作甜品湯羹,劉昌倫則換了一個思路:將其搭配四季豆、杏仁片炒成熱菜,包入玻璃紙,并以烤熱的鵝卵石來保溫,成菜精美大氣,一道素菜做出了不一樣的感覺。桃油軟滑、好似果凍,杏片酥脆、滿口留香,往常多在湯羹里見到的桃油“上岸”入熱菜后,毫不違和,口感別致。
制作流程:
1、四季豆150克改成小段,入四成熱油拉透,撈出瀝干。
2、發好的桃油100克快速飛水,撈出控干。
3、鍋下底油燒熱,放入豬油渣50克、蒜子、紅泰椒圈各15克炒香,下四季豆、桃油、韭菜梗段40克大火翻炒均勻,調入鹽3克、味精3克、生抽4克、辣鮮露4克,起鍋裝入玻璃紙,撒上炸杏仁片40克,用絲帶扎起來,放到盤中烤熱的鵝卵石上即可走菜。
制作:劉全剛
采用旱蒸、炸收兩種川廚常用的傳統手法將帶魚制熟,裝盤時頂端點綴脆椒碎,原本焦棕的帶魚立刻變得紅潤、搶眼。
批量預制:
1、帶魚10條(重約1000克/條)宰殺治凈,剁去頭、尾,將魚身斬成長約8厘米的段,加蔥段、姜片各150克、豬油80克、花椒粒30克拌勻,放入托盤覆膜蒸10分鐘至七成熟。
2、取出蒸好的帶魚段,抖凈表面腌料,下入七成熱油炸至表面金黃,撈出瀝油備用。
3、鍋入色拉油300克燒至五成熱,放蔥段500克、姜片80克大火炒出蔥香,待蔥姜水分全干、顏色變得焦黃,撈出裝入紗布袋制成蔥姜包,在油中放干辣椒段30克、花椒10克爆香,下入柱侯醬150克、海鮮醬100克、排骨醬80克小火炒香,添鮮湯5000克、雞飯老抽10克,調入適量鹽、白胡椒粉、味精、雞粉,下入炸好的帶魚,放蔥姜包小火收干湯汁,挑出帶魚段備用。
走菜流程:
1、干蝦皮200克入微波爐高火加熱3分鐘,取出翻面拌一下,再加熱3分鐘,待原料水分去盡,取出與冰糖50克一同放入料理機打碎成粉;黃非紅辣椒2000克打成碎粒,加蝦皮冰糖粉拌勻待用。
2、取四段帶魚入微波爐回熱,取出裝盤,每段帶魚表面撒步驟1做好的蝦皮脆椒30克,點綴少許白芝麻即可走菜。
小提示:
炸收是川菜常用的一種烹飪技法,將原料改刀成條、塊、片,既不拍粉,又不裹糊,而是直接入油清炸去盡水分,之后再次入鍋,加湯調味,用中火或小火慢燒,使其收汁亮油、回軟入味,成菜具有酥松干香、化渣利口不頂牙等特點。
制作:時大偉
不同于常規拔絲的做法,將白糖和蜂蜜用高壓的形式加熱后均勻地裹在地瓜表面,做法簡單卻別有一番滋味。
制作流程:
1.取六個外形勻稱的紅瓤地瓜(單個地瓜重250克~300克)修去兩頭尖端,削至表面圓滑、沒有黑斑點且露出內部紅瓤后洗凈,上鍋蒸40分鐘取出。
2.高壓鍋內放入綿白糖2000克、冰糖1000克、清水1000克、蜂蜜250克,開火加熱至糖全部融化后,放入蒸好的地瓜,上汽后壓5分鐘,放汽后取出地瓜裝盤,表面淋上適量原湯。
3.將火龍果切成和藍莓大小相同的丁,取火龍果丁、藍莓各10粒一同點綴在地瓜上,最后撒上苦菊和康乃馨花瓣即可。
制作關鍵:
地瓜削皮的時候一定要把兩頭的尖修去,因為尖的部位有筋,影響口感。高壓鍋上汽后要轉小火,避免地瓜破裂。
制作:簡志賢
鹵好的牛腩切成小塊,裹脆皮糊炸成金黃色,再加辣椒、花椒、孜然炒香,成菜內部軟嫩,有濃郁的椒麻香氣,外層酥脆,是香噴噴的糊辣燒烤味,一下咬出雙重口感、兩種味道,非常特別。
牛腩初加工:
牛腩改刀成大塊,沖去血水,下入椒麻鹵水中大火燒開,轉小火鹵2.5小時,關火再泡30分鐘,撈出瀝干,改刀成3厘米見方的塊。
走菜流程:
1.取牛腩15塊裹勻脆皮糊,下入八成熱油炸1分鐘至表面金黃,撈出瀝油。
2.鍋入底油燒至五成熱,下入干紅辣椒段30克、干紅花椒10克爆香,下入炸好的牛腩塊,加孜然粉15克、鹽8克大火翻勻,出鍋裝在牛皮紙上,擺進紅色木質圓盤,旁邊撒花瓣點綴即可。
椒麻鹵水:
1.干紅辣椒200克、花椒80克,小茴香、白芷各35克,黃梔子30克、肉蔻25克,八角、桂皮、草果各20克,羅漢果5個沖去表面浮土,放白酒浸泡變軟,過油炸香,裝入香料袋;蔥段500克、青二荊條辣椒300克、芹菜150克、姜片100克過油炸香,做成蔬菜包。
2.骨湯60斤放入湯桶中,倒入刀口辣椒油500克,放入香料包、蔬菜包,大火燒開轉小火熬20分鐘,調入鹽250克、味精200克、糖色160克、東古一品鮮醬油120克、老抽40克繼續熬5分鐘關火即成。
脆皮糊:
低筋面粉250克、粘米粉50克、澄面25克、花生油15克、蛋黃2個加清水混合攪成略稠的糊即成。
制作:魏斌
從岐山臊子面中得來靈感,將臊子與炸好的老虎斑一同放入高湯燒制,淋岐山香醋調味,并加入蔬菜丁豐富菜品內容,另外,盤底還有提前煮熟的面條,上桌后先吃魚肉、再吃臊子拌面,滋味醇厚、極具創意。除了老虎斑外,多寶魚、鱸魚等食材也可用這種方法制作。
批量預制:
鍋入色拉油300克燒至六成熱,下五花肉丁2500克,小火將水分炒干,依次加蔥段、姜片各30克、桂皮10克、小茴香、香葉、八角各5克、草果(拍破)4個煸香,撒辣椒面100克翻炒幾下,淋岐山香醋500克,添清水1500克,調入東古一品鮮醬油50克、鹽20克、雞精15克,小火燒至湯汁濃稠,起鍋揀出香料即成臊子。
走菜流程:
1、老虎斑1條(重約800克)宰殺治凈,入燒至八成熱的寬油中浸炸2分鐘,撈出瀝油;土豆丁、胡蘿卜丁、豆角丁各30克入鍋汆水,撈出瀝干;手搟面條100克煮熟后放在盤子的一端待用。
2、鍋入底油燒至六成熱,下蔥末、姜末、蒜末各10克、干紅辣椒節8克煸香,倒入提前做好的臊子60克,淋岐山香醋50克,調入東古一品鮮醬油20克、雞精3克翻炒幾下,添高湯600克,下炸好的老虎斑小火燒至八成熟,加土豆丁、胡蘿卜丁、豆角丁燒至湯汁濃稠,勾薄芡、淋少許紅油,起鍋裝盤后撒適量香蔥花即成。
制作:文忠海
山藥最常見的吃法是清炒,此菜卻將其加入肉餡蒸制,賣相清爽,搭配和諧,且因沾染了肉的香氣,山藥也變得潤滑鮮美;另外,在調肉餡和熬味汁時兩次使用花椒水,使這款山藥帶上淡淡的椒麻香氣。
批量預制:
1.山藥去皮、洗凈,改刀成片,放入盆中加清水浸沒,調入適量鹽、味精、雞粉、白醋,冷藏浸泡1小時為山藥入底味。
2.花椒70克放入盆中,沖入熱水700克泡15分鐘,待麻香味逸出,打去渣子即成花椒水。
3.肥三瘦七的五花肉餡3000克放入盆中,加蔥白末、姜末各80克,鹽30克、糖色25克、香油20克拌勻,再將泡好的花椒水分三次倒入肉餡里,每次倒入后要先順時針攪拌3分鐘,再不斷摔打2分鐘,使其充分融合,之后撒入干淀粉150克抓勻即成。
4.每兩片山藥中釀入調好的肉餡30克。取肉餡60克團成丸子,放入深碗底部,略微按壓,在周圍碼入山藥夾18個,封保鮮膜入蒸箱大火蒸40分鐘。
走菜流程:
1.客人下單后取一碗山藥,倒扣入盛器。
2.鮮湯50克,鹽6克,黃酒、花椒水各5克,味精、水淀粉各4克調成碗芡,下入鍋中熬開,待其變濃,起鍋淋在山藥上即可走菜。
小提示:
要保證山藥不變色,最好選用河南產的鐵棍山藥,要粗細勻凈的,改刀后立刻泡入加了白醋、鹽的水中浸泡,既可為其補入底味,又能防止蒸后變色。
制作:趙躍軍
這道菜僅憑澄黃豆腐、碧綠醬汁的清爽賣相便已能吸引眾多目光。醬汁以小蔥、蒜瓣、鮮藤椒混合打制而成,蔥香微麻、咸鮮清爽。
制作流程:
1、袋裝日本豆腐改刀成高1.5厘米的塊。取10塊豆腐,表面薄薄地拍層生粉,下入七成熱油炸至顏色金黃,撈出瀝油,擺入盤中,頂端插綠葉點綴。
2、小蔥、蒜瓣、鮮藤椒按照3∶1∶1的比例,加少許清水打成碧綠醬。鍋入熟香菜籽油15克(這是幺麻子的一款新品,買回后可直接使用)燒至五成熱,下入碧綠醬60克小火炒香,調入適量鹽、味精,勾薄芡,淋藤椒油10克,起鍋澆入盛有豆腐的盤中即可走菜。
投稿郵箱:861139149@qq.com
商務合作:13265099024、17724287321
覺得我們“好看”的
請點擊此處↓↓↓
原創文章,作者:紅廚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1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