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0月26號),全聚德發布了三季度的財報,其前三個季度虧損2.02億元,幾乎虧光過去三年的利潤!財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聚德實現營收5.16億元,同比減少56.71%;凈虧損2.02億元,同比大跌484.40%。全聚德稱,主要是由于疫情導致公司營業收入大幅減少。此外,全聚德三季度獲得政府補助520.6萬元,補助金額同比增加127.98%,靠政府補貼輸血。除了賠慘了的156歲的全聚德,同樣是老字號的狗不理前不久還被罵上熱搜!為什么有著百年金字招牌,曾經紅遍大江南北,如今卻人氣漸衰,到底是什么讓百年老店走下神壇?他們的衰落,又給其他餐企帶來怎樣的經驗和教訓呢?疫情“黑天鵝”來襲,給很多餐企都帶來不小的影響,但讓人沒想到的是,餐飲老字號成了最先“熬不住”的一批。老顧客不來,新顧客不買賬,缺少線上外賣經驗,房租、人力、運營成本座座大山,讓餐飲老字號“叫苦不迭”,沒了往日的“傲嬌”。受疫情影響,全聚德2020年三個季度的業績“雪上加霜”。財報顯示,今年全聚德前三季度實現營收5.16億元,同比減少56.71%;凈虧損2.02億元,同比大跌484.40%,扣非后凈虧損更是達到2.15億,同比暴跌649.68%;其中第三季度營收2.03億元,同比下滑53.08%,凈虧損5278.29萬元,同比下滑364.6%。根據其2020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及第三季度報營收分別為1.8億元、營收1.33億、2.03億。從直觀數據來看,第三季度相比第二季度營收增幅不小,但第二季度疫情緩解后,其營收遠不如疫情更為嚴重的第一季度。再回到全聚德過往業績來看,全聚德的下坡路早已開始,營收、凈利已連續三年“雙降”:從2017年至2019年,全聚德營收分別為18.6億、17.77億元、15.66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36億、7304.22萬元、4718.697萬元。近三年的利潤加起來2.56億,而今年前三季度就虧損了2.02億,幾乎把三年的利潤都虧掉了。疫情一來,營收驟降,全聚德的現金流遭受了巨大壓力,成本也在不斷壓縮。其中,人工成本同比下降2418.3萬,降幅達39.92%。
不過,全聚德作為一個老字號,有政府的扶持,前三個季度得到了政府520.6萬元的補貼。
曾經提到烤鴨,所有人都會說“全聚德”,創始于1864年的百年老字號,一度成為中國的招牌必打卡美食,巔峰時期一年賣出千萬只烤鴨,中國烤鴨一哥的寶座非它莫屬。縱觀近10年來全聚德的財報,不難看出,這樣的虧損,疫情不能完全“背鍋”,從2012年開始就有征兆,全聚德的業績開始下滑,到了2018年,全聚德的利潤更是接近腰斬。而對于顧客來說,它已經從一個老北京的特色美食,變成了只有游客會打卡的“坑”。對于很多餐飲人來說,最大的夢想,除了開上百家店,足跡遍布全國,還有就是能把自己的品牌和企業持續經營三、五十年,甚至上百年屹立不倒。提到餐飲老字號,本該應是餐飲新起之秀們的“榜樣”、“標桿”,如今卻活得還不如后來者,前浪真的在慢慢被拍在沙灘上。究竟為何擁有那么多優勢,卻一步步走下坡路,如今面臨被淘汰的生死威脅?“北京全聚德烤鴨,北京人不吃;天津狗不理包子,天津人不吃”,這些年無論是在北京的全聚德,還是天津的狗不理,都在當地很尷尬。過于異常的高價,導致它們“被本地人拋棄還不受外地人待見”。全聚德以北京為根據地打出了牌子,成了京城的頭牌美食,從此京城說到烤鴨只認這一家。而狗不理以天津為大本營,天津人的早餐必點,后來迅速火遍大江南北,甚至名震海外,狗不理一度成了天津的代名詞。它們都發家于市井,在當地攢夠人氣享譽全國,但現如今當我們翻閱大眾點評、美團點評等軟件的時候,會發現當地人對于這兩個百年老字號品牌差評不斷,吐槽不停。“太貴了,不值那個錢的”、“味道越做越難吃,只能騙騙外地游客”、“幾十年不變,服務、產品都跟不上”……本應在當地擁有最好的人氣和口碑,如今卻最不被當地人買賬。現如今,打卡全聚德烤鴨、狗不理包子的,全都是外地游客,本地人卻鮮少有人走進這樣的百年老字號餐館。以前的親民小吃,如今不僅缺失了當地特色,還變成了高端品牌,價格讓人嗤之以鼻,價值沒有半分長進。而面對當地人日益下降的口碑,和不買賬,很多老字號餐企沒有找到原因“查缺補漏”,最終靠原來的金字招牌,只能吸引到外地游客。脫離了本地市場,“佛系的做著游客生意”,長此以往,以前當地的老顧客被慢慢提升的價格和一成不變的產品、服務,寒了心;當地新顧客,尤其是年輕的一代,看不到新的價值和吸引點不愿意光顧;游客體驗感不好,口碑提不上去,只消費一次,慢慢客群出現了嚴重的斷層,市場也隨著客流的減少,逐漸縮小。對于很多像狗不理、全聚德這樣的老字號餐企來說,不僅跟不上當下消費主力的消費需求,創造更多附加增值,反而靠著自己百年積淀下來的品牌在安樂窩中“倚老賣老”。1)“倚老”:仗著政府扶持,在安樂窩里失去危機意識“隔開了動蕩市場的詭譎變幻,有些老字號就像個被保護到發絲的巨嬰,在政策營造的溫室中肆意打滾。”一餐飲媒體的這句評論也道出了,很多餐飲老字號習慣于被保護,而忘記了學會一種本能叫做“自我保護”、“未雨綢繆”。當我們回顧每一次餐飲行業危機的來臨,老字號餐企都有一道幸運的“保命符”——各個節點的政策紅利,讓自己度過劫難和危機。2017年,商務部等16部門發布《關于促進老字號改革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從技藝傳承,到供應鏈升級、經營管理模式創新、對接資本市場等方面,都對老字號提供了不少的幫助;2019年,國貨復興,老字號又得政策大力扶持,獲得財政、金融方面的幫扶和傾斜;2020年,疫情黑天鵝,老字號獲得政府補貼,全聚德財報顯示,報告期間全聚德獲政府補助122.7萬元。這么好的政策扶持和保護,卻反倒成了一種“枷鎖”,過分依賴外部環境,而自己沒有主動革新求生,就讓其在安逸中日益“消瘦”下去。“一頓早餐吃掉400多,服務員不說價格就要給下單,絕對不會去了”狗不理董事長張彥森曾經公開表示:“一定打破一個思想,就是老字號就是便宜,老字號為了做久,一定要有一定的利潤空間,在保持質量的情況下,就要有一個合理的價錢。”曾經去吃狗不理、全聚德,是身份的象征,但現如今它們菜品和服務跟不上漲價的速度,仗著自己老牌身份,漫天要價,惹得顧客差評不斷,丟了人心。在狗不理,一個蝦仁包,賣到了35元的“天價”,但味道和市井小店的包子并無差別,不僅如此,服務員“愛答不理、愛吃不吃”的態度著實讓很多顧客氣的飯都不想吃。硬性套餐打包出售,服務員牛氣沖天,投訴無門,敢問哪個顧客還會去第二次呢?當然狗不理也不是個例,全聚德一只烤鴨,賣200-300元,只能片出兩盤肉,還附加服務費。很多顧客感嘆,服務在哪里?很多人是慕名而去,覺得被這樣的老店坑了,很是失望。“極致性價比”、“沉浸式就餐體驗”、“直播新玩法”、“個性定制化服務”……隨著市場的變化,想要做餐飲,就一定要會與時俱進,趕不上潮流就會被市場淘汰。面對90、00后這樣的新的主流消費群體,因為他們的需求在發生變化,好玩、有趣成了新的訴求,這就要求餐飲人也要跟隨腳步,無論是在產品、場景、服務上都要不斷革新。而老字號依舊還在幾十年前的軌道上“因循守舊”,顯得和主流消費群體格格不入。狗不理、全聚德除了在整個體制和運營機制上老化以外,品牌老化、產品老化、場景老化、運營模式老化以及服務體系老化等多種問題,讓其在激烈的競爭中慢慢被遺忘和淘汰。而后起之秀正在慢慢崛起,以前提到烤鴨,全聚德是首選,高規格高標準的典范,但如今,追求品位的會選擇大董,大董價格雖然更高,但是精致的就餐環境,和不斷遞進的西式烤鴨菜品,俘獲了很多國外友人和追求高端品質的客群。如果想吃平價烤鴨,更有味道不錯的便宜坊、四季民福、京味齋等搶占市場。全聚德在眾多“后浪”的追逐下,市場份額越來越少。長期的高價低質,還沒有新的附加價值出現,嚴重“吃老本”,即使是再好的金字招牌也禁不住這樣的長期持續損失下去。著名商業顧問劉潤曾說,“一切商業的起點,都是消費者獲益”。無論是老字號餐企,還是那些已經沒落的知名品牌,他們身上最主要的弊病就是“沒有圍繞用戶迭代創新”,沒有持續不斷的給用戶新價值。餐企想要在市場屹立不倒,堅挺的走完十年、二十年、上百年,“創新”也許才是企業的永動機。(宴會又有新玩法,“5D光影”宴會廳,讓餐廳成為吸金王!掃碼了解詳情!)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
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1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