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有大事發生的時候,特別多謠言,這段時間幾乎每天都有謠言出來,成為大家轉發的熱點。為此,各個更新疫情數據的網站還要特別加一個“辟謠”的專欄,可見,謠言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卻浪費了我們太多寶貴的時間和精力。
為什么會有謠言?因為有市場。如果大家都有辨別謠言的火眼金睛,謠言就會少點。
謠言怎么出來的呢?一般來說有幾類:
一類就是有別有用心者,如果你翻墻去看看國外的網站,鋪天蓋地都是你聞所未聞的故事,就比如這次疫情,就有人說確診數據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有些國外勢力仇視中國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前段時間國外媒體對香港的報道就可以看得出來他們的選擇性報道又多嚴重了。還有,之前出國住賓館,看到有幾個臺灣的電視臺就是專門抹黑大陸的。
一類是吸引眼球的,刷存在感的,你不說的夸張一點,別人是不會關注的。那天,我親戚打電話說,他聽到我們村有一例確診了,說是武漢來的,他第一個就想到是我。這種信息就是刷存在感的謠言,可能路過的人剛好看到有幾個政府的人到我家門口給我量體溫,一轉身回去給別人說就把風說成了雨,把自己的猜測說成事實了。
還有一類是對事實的理解錯誤,或者以偏概全,然后以訛傳訛,是無心的,但是因為傳播廣泛,也變成了謠言。
謠言有三個特點,當你發現一個很勁爆的信息有以下三個特點是,很可能就是謠言:
第一,很有普遍性,跟大家都相關。如果沒有普遍性,關注人數就會很少,所以,一定要把信息說得每個人都得關心,跟每個人息息相關,這樣大家才會傳播。
比如前天的說的雙黃連口服液可以預防和治療新型肺炎,跟每個人的切身利益相關,所以迅速就在全網傳開了,當天晚上我看到這個信息時,就覺得第二天就會有人出來辟謠的。
第二,事情很嚴重,如果結果不嚴重,不勁爆,便不足以滿足觀眾胃口。不能吸引眼球,就不能導致傳播。造謠者對此心知肚明,有意無意都有將結果放大。那些夸大疫情確診數目的,如果說兩三萬就沒人關注了,不說50萬100萬都沒人點贊的。
第三,事情很嚴重,但是又很模糊。信息越模糊,可信度就越值得懷疑。其實就看有沒有信息源,有沒有人對所說的內容負責,如果只是說某某專家說,某某教授說,某某權威人士指出。。。基本都是編出來的。
越離奇的信息越需要確鑿的證據,當一條信息的離奇程度與這條信息的精確程度,詳實程度不成比例時,我們就可以判斷這條信息為假的。
“謠言止于智者”,不信謠可能會比較難,這需要一個人整體素質的提高;不傳謠比較容易做到,如果你不確定某個信息的真實性,起碼不要去傳播。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2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