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老板提了一個很嚴肅的問題:作為后來者,如何能站穩腳跟?
這個問題,所有人都應該深思,因為某種程度上,我們都是后來者,無論是做什么,因為很難找到一個別人沒有你做過的;無論什么時候開店,我們本來就生活在大部分行業競爭白熱化的年代。
我是從兩個方面思考這個問題的。
首先,從空間上找競爭沒那么激烈的地方。
我們是實體店,實體店有個很大的優勢,就是絕大部分的店,面臨的競爭主要是附近一公里,甚至更少距離,幾百米。上次分享的麥當勞的選址標準,反復提高了10分鐘內步行到店的人。競爭來自同一個商圈,如果做外賣,也就是附近兩三公里內的競爭。相對于電商,比如淘寶,京東,拼多多,競爭都是全國性的。
同時,中國地大物博,各個城市發展及其不平衡,不同的行業和生意在不同級別的城市發展程度相差很大。這就給我們有比較大的選擇空間,我們是可以在空間上做戰略性的選擇。
比如我,上海開店失敗,我就跑到中部一個五線小城市繼續,在資源極其有限的情況下,讓我生存下來了。我當時做的生意在上海很多,但是在小城市很少,給了我發展空間。現在在準一線城市發展,幾個店都是在郊區,競爭比市區要小很多;我今年開的社區店,是在一個更郊區的樓盤,別人不敢嘗試,我開了,也還滿意,選擇那里的原因之一也是競爭少。
即使在競爭激烈的市區開店,一樣有很多空間上的文章可做,這就是線下實體店可以在選址時考慮的地方。
其次,假如遇到競爭比較激烈,而且自己就是后來者,怎么辦呢?
遇到的這種情景我首先會評估競爭情況,把自己和競爭對手對比,要客觀對比,不拔高不矮化,分析敵我雙方的優劣勢,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躲。
如果要打,也要巧打,而不是硬杠,不是強攻,因為誰也不是好惹的,你強攻,別人就可能反擊,最后很可能是殺敵一萬,自損三千。
如何巧打呢?最基本的策略就是差異化。就舉上篇文章的案例,為什么說老板分析的很好,他提到的幾點就是從差異化角度考慮的:
1,可以面向不同的人群。既然上一家已經做了半年了,裝修差,大概率是面向工廠的上班族。那自己就可以考慮做寫字樓上班族的生意,這些人對產品品質,對裝修衛生和服務都會有不一樣的要求,什么樣的店就會吸引什么樣的人。
2,產品上起碼名字可以不一樣,分量可以不一樣,產品組合可以不一樣,包裝可以不一樣。總之,不能別人叫東北燒餅,你也叫東北燒餅,這不是對著干么。消費者怎么想?消費者老是拿你跟前一家比,除非你真的優秀很多,否則怎么都比不過前任。
3,在具體的運營上也是可以差異化的。案例中的后來者不是合格的競爭對手,門頭跟別人一樣,字體一樣,上一家不抹去前一家的字體,自己也懶得搞,感覺什么都是模仿著對方來,這不僅會被顧客忽視,也會被競爭對手鄙視。
作為后來者,要不不一樣,要不更優秀才會被重視。產品更加好吃,宣傳更加多種多樣,活動力度更大,服務更加好,老板更加自信。這樣才能引起顧客關注,吸引顧客嘗試,后來者才有機會。
首先是選擇決定成敗,其次才是努力。
。。。。。。。。。。。。。。。。。。
關于開店筆記社群— 開一家小而美的店
很多老板會在公眾號里問問題,公眾號只是發文章的地方,我在上面基本不會交流,如果要深入系統學習開店的東西,學習小而美的開店理念,并且和我進一步交流。歡迎加入開店筆記社群,里面不僅有老板們的交流,每天也有我和社群成員的問答,為開店的和沒有開店的老板們提供方方面面的建議。
開店前加入社群深入系統的學習開店的常識是值得的,因為也許會給你省十幾萬幾十萬。
現在開店筆記社群有兩個和我互動的社群:如果你需要和我面對面交流,就加入喜馬拉雅的圈子“老陳的私房開店筆記”;也可以加入大眾社群,里面有9000多位各行各業的老板交流,每天有案例分析,還有老板們的分享。
詳細情況和進入方法請點擊公眾號下方菜單“加入社群”和“面對面聊”一欄。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2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