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文章,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留言:
“16年畢業,土木工程專業,簽了國企。
17年辭職,回家開面館,大概有開了9個月,但是總有一些晚上很晚吃飯喝酒的人,所以總熬夜,一天大概守店15個小時左右,時間太長,就轉讓了,但是整體是盈利的。
19年初,面試簽了國企,派到海外,工資比較高,可以攢下點錢。打算明年回家,繼續開店,雖然項目還沒想好,但是一想到開店,就感覺特別有勁,可能開過店的人都有癮,不太喜歡穩定的工作。”
不開店的人可能會覺得很困惑,都失敗了,為什么還想著開店?有一份安穩的工作不好么!這位老板可能會對他們說:我的世界你不懂。
大家對這個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應該不陌生,多多少少聽過這里面的內容。我們現在的生活水平和條件,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都容易實現,但是受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是比較難的,是屬于人生追求的高級階段,中低級階段的人自然難以理解高級階段的人的追求。
所以,開店創業不被理解是常事。作為創業者,我們也應該理解那些不理解我們的人。
在一個組織中最難以忍受的大概就是自己可有可無,既然可有可無,其實就不會受到真正的尊重,內心的自我實現就更加無從談起。
很多人說,那能不能用創業的努力和思維去工作,從而自我實現,當然有這種可能,那些在一個組織里混到高層的人,就是這么上去的,無論是通過什么途徑,他們一定是付出了超出一般人的努力。不過,這樣的人很少數,而且,再高層,他們也是組織里的一顆螺絲釘,也常常會有被忽視的感覺。就跟昨天案例的中的老板一樣,都做到副總位置了,但是感覺沒勁。
說說我當時第一次失敗后為什么不去上班,而是選擇繼續開店。
1,不想再被老板管著,有個人對自己發號司令真的很難受。
2,覺得自己的命運應該自己把控,個人價值不應該被領導被組織定價。盡管開店失敗了,但是覺得自己的很多努力改變了很多事情,覺得失敗是因為經驗不足,有經驗了,事情就會朝自己理想的方向發展。
3,每天做的每件事情不再是為了討好同事或者領導,而是自己真正想做。比如,以前工作時特別討厭做月度報告,做這些報告純粹就是為了開月度例會。做報告的目的不是為了把事情做好不是為了復盤,而是為了交差。我理解這是在一個組織里溝通需要,但是內心深處真的不想浪費時間。
4,第一次開店盡管很痛苦,而且最終失敗,但是我對生活的信心反而增加了。因為自己付出的努力,很多事情都改進了,變得更好了,就感覺生活也可以改變,自己的未來也可以變得更好。
最后,用昨天文章另一位老板的留言結尾:
開店前,我也是職業經理人,收入基本到了我所在城市和所在行業的天花板,現在回憶起當時開店的心里感受,感到慶幸!
其實我是一個謹小慎微的人,2016年開始開店之路,我在2010年就立志要自己創業,可一個怕字整整憋了我6年。我以前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永遠不要泯滅自己創業的決心和勇氣!結果很幸運,我成功了。
當時16年我32歲,走到了職業的路口,我想,其實我現在的高薪,就像NBA的當家球星,未來的八年我都會享受頂薪合同,也是我職業生涯最值錢的時候,可是過了這個黃金階段呢?只能退役,可那個時候誰會支付那么高的薪水聘請一個糟老頭子呢?哈哈!所以,不要貪戀眼前的風景!再加上當時我帶的項目面臨裁撤,我也會被調崗調薪,工作和心理的壓力都極大,所以給自己一個新的活法吧,用伺侯別人120%分的努力去試錯,去找死,總比在這等死要強上百倍前輩。少壯不創業,老大徒傷悲!來吧!我們一起FIGHTING!
。。。。。。。。。。。。。。。。。。
關于開店筆記社群— 開一家小而美的店
很多老板會在公眾號里問問題,公眾號只是發文章的地方,我在上面基本不會交流,如果要深入系統學習開店的東西,學習小而美的開店理念,并且和我進一步交流。歡迎加入開店筆記社群,里面不僅有老板們的交流,每天也有我和社群成員的問答,為開店的和沒有開店的老板們提供方方面面的建議。
開店前加入社群深入系統的學習開店的常識是值得的,因為也許會給你省十幾萬幾十萬。
開店筆記社群成立已經兩年多了,一次付費,終身享用。里面有將近9000位各行各業的老板,歡迎加入,詳細情況和進入方法可以進入公眾號,點擊公眾號下方菜單“加入社群”一欄。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3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