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我做的一個決定,讓我浪費了兩年時間。
那時候,在上海開的第一個店失敗了,身上的錢所剩無幾,為了保存實力,離開上海成了必然,但是去哪個城市發展考慮了很長時間也無法決定。
當時有三個備選城市:我老家所在的城市,我老婆所在的城市,我讀書所在的城市,三個城市各有優劣勢,后來我選擇了老婆老家所在的一個五線城市作為重新起步的地方,并不是我的主動決策,而是被動選擇,有點隨意而安的味道。確定留在那里,就因為過年逛街的時候看上了一個鋪子,覺得適合我們,就留下來了。
雖然后來的兩年多開店很順利,一個6平米的小店養活了一家子人,并且在那里找到了做生意的感覺和自信,驗證了產品和小而美的運營模式。但是在開店的第一年,我和我媳婦都在反思我們當時做決策是不是太保守了。因為第一個店發展很順利,擴張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但把城市逛了一圈之后,我意識到了小城市的局限性,一個只有20幾萬人口的小城市頂多能開四到五家我這種店,這顯然不能滿足我的計劃。所以離開又成了必然。
但是,實體店的顧客基礎是帶不走的,品牌影響力也是帶不走的,兩年多時間經營出來的良好口碑,并沒有為后來的不同城市的新店奠定基礎,新店等于要重新開始。
這兩年小城市的經歷對我來說就是機會成本,假如當時離開上海時,選擇的城市是省會城市,那在省會就有四年的基礎了,品牌的發展規模應該比現在要大。
后來復盤這個決策的前前后后,我覺得我當時缺少的是一個中長期3年計劃,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只有一年甚至半年的短期計劃,考慮的是接下來開店的成敗這個短期的眼前利益,忽視的是打算長期生活和工作的長遠目標。
短期利益是一定要為長期利益服務的,這個原則一定要記住。
這個原則會回答很多人的疑問,比如,
“我是要離開現在生不如死的工作,還是離職創業?”
那就問問你3年后你想過什么樣的生活,你3年后的生活是由現在決定的。
確定一個3年中期目標,就知道現在度過的每一天是否有意義。
開店筆記公眾號所有文章的音頻在喜馬拉雅FM“開店筆記”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4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