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平米的門店,單日最高營業額6萬+、100多人次排隊,月流水更是高達200萬元!
這個品牌就是“鹵味研究所”。
1.餐飲老炮兒做餐飲
月營業額高達200萬
鹵味研究所創立于 2016 年 6 月,兩位創始人之一 Tommy 曾在米其林二星餐廳擔任四年廚師,另一位 Fanco 有二十年實體零售經驗,十三年餐飲營銷策劃經驗,兩人被稱為 ” 飯糕湯米組合 “。
潮汕美食是兩位創始人的心頭好,兩人時不時就會約在一起吃上一頓。
兩位嘴刁的創始人,發現市面上能吃到正宗潮汕鹵味的少之又少,將潮汕鹵味做成品牌的屈指可數。
以往消費者接觸鹵味一般只在兩種地方,一種是高檔食府,不少宴請用鹵味拼盤做頭盤;
一種是街市小鋪,客單價不貴,但是產品品質相對較低。
“那能不能將高檔食府的優質鹵味大眾化,大幅度提升產品品質,微調價格,讓消費者得到性價比更高的產品?”
更何況潮汕鹵味是粵菜代表,受眾面廣,同時又兼具餐飲屬性和零售屬性,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說干就干,2016年6月鹵味研究所正式開業,僅僅一年多的時間,就迅速打響了品牌的知名度。
鐵打地開店,流水地賺錢!
一個58㎡的店面,單日最高營業額6萬+、100多人次排隊,月流水更是高達200萬元!
一舉成為鹵鵝界的一個神話!
2.匠心打造鹵鵝
收獲一波死忠粉
產品是一個品牌的靈魂,在米其林待過幾年的Tommy更是深諳其道。
鹵味研究所 的創始人希望 ” 以米其林的標準、美食家的追求做標準化產品。”。只用當天新鮮食材,采用頂級藥材,在傳統鹵水口感上改良,并結合日本和西方美食開發產品。
在前期試吃階段,Tommy就發現市面上傳統的紅棕色潮汕鹵味有些過咸,而太咸會掩蓋食物本身的味道。
于是,兩個人決定把幾乎失傳的“白鹵水”重新拾起來。
首先在原材上,兩位創始人的要求就極為苛刻。
為了讓鹵鵝更正宗,他們放棄了市面上流行的澄海獅頭鵝。
費盡千辛萬苦,一路找到了獅頭鵝真正的故鄉——饒平。
并與當地人合作,采用傳統草谷飼混養,不追求速度,只追求鵝出欄時肉質呈現最佳狀態。
這樣才能搭配獨家鹵水做出最好的味道。
對于鹵水的要求更是到達了極致。
兩位創始人堅持要做市面上近乎失傳的白鹵水,這種白鹵水和以往紅棕色的潮汕鹵水不同。
白鹵水獅頭鵝看上去雖然顏色清淡,但是香味卻更濃,味道更佳。
但是鹵水藥材的搭配、制作過程的手法都更難把握。
為做出獨門鹵水配方,兩個人飛往各地尋找頂級藥材,在傳統鹵水重醬油、重藥材的口感上進行改良。
而且為了保證鹵水的口味一致,鹵水配方由兩位創始人調制。
為了保證新鮮口感,鹵味研究所只選用當天新鮮食材,每天在中央工廠鹵制三次,定量送到門店,現賣現切。
用如此極致的匠心精神來做鹵鵝,自然會收獲一大波死忠粉。
3.它進行模式創新
只用了這三招
鹵味研究所的出現并不是偶然,而是基于餐飲大趨勢下的必然。
鹵味是餐飲領域中口味廣譜的大賽道之一,當前休閑鹵制食品存量市場已超過 750 億,預計 2020 年 將突破千億規模。
鹵制品行業在進化,商家在迭代,提升消費者的體驗下一步進化的方向。而鹵味研究所在潮式鹵味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升級,產品、環境和玩法更符合新一代消費者的口味和審美,并且找到了品牌調性和經濟效益的平衡點。
那么,鹵味研究所進行了哪些模式創新呢?
傳統的鹵味品牌只有鹵鵝產品,產品類別單一,顧客選擇少。
而Tommy特別愛鉆研美食,喜歡強調食材多樣性和立體感,于是研發了一系列的鹵味衍生品。
此外,鹵味研究所還研發出了鹵水火鍋。
經過無數次試驗,最終選出了最適鹵水火鍋的四款食材:鵝腸、鵝肝、鵝丸、還有爽脆的鵝腎,為顧客提供更多的選擇。
除了常規的菜品,鹵味研究所還有酒水菜單。
濃烈的威士忌搭配粉鵝腸、巨鵝翼、巨鵝掌,有一種獨特的法餐風味。
鹵味研究所,在經營模式上也非常有特色。
鹵味研究所現有小、中、大三種門店模式。
其中小型店(30平米)稱為“鹵急送”,外賣占比大;
中型店(不超過200平米)稱為“鹵飯科”;
大店(大約400 平米)稱為“打冷科”,在傳統的中式餐廳進行創新,滿足新中產人群需求,提高品牌調性和客單價。開業來營業狀況高過預期。
門店采用雙明檔,大廳中央巨型緬甸軸柚木上給客人展示當天的新鮮食材,給顧客滿滿的安全感。
墻面則展示了鹵水所需要的中藥材名字,既起了裝飾作用,又讓顧客體會到他們研究的用心。
在獅頭牌鹵味研究所里,兩位創始人被稱為所長,消費者點餐會用一個檔案袋裝起來,還有各種鹵味研究所專用紙張,獨特的字體,都讓眾多年輕的消費者自發自覺成為品牌的傳播者。
和名字里的 ” 研究所 ” 對應,店里的菜單叫 ” 專項研究清單 “,筷子叫 ” 研究所專用美味鑒定器 “。
種種細節,就像是鹵味研究所才會和消費者交流的方式,當消費者突然接收到它的這種頻道時,無疑會感到各種驚喜和感動。
4.結語
如今,不只是鹵味研究所,現代的餐飲品牌都在朝著標準化、規模化、智能化發展。
建立供應鏈、中央廚房、冷鏈系統,達到標準化;研發做餐機器,去廚師化,提高效率;研發智能系統,無人點餐、送餐……
未來,傳統的餐飲模式如何基于新消費場景以及新消費習慣下進行革新,或許可以學習一下“鹵味研究所”的模式。
餐飲好項目,請點擊下面LOGO | |||
原創文章,作者:今日新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8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