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箏 餐飲界專欄作者
疫情期間,吃火鍋成為吃貨們“解封”后“最想做的事”
3月11日,美團外賣發布的《餐飲外賣復工消費報告》中指出,火鍋、燒烤、香鍋、東南亞菜與西餐榮登“最受上班族喜愛的TOP5”榜單。其中,火鍋外賣在復工第二周相較第一周增長超過50%。
3月20日,鄭州一家開放堂食的火鍋店前,排起了長長的隊伍,排隊時長高達1小時。
幾乎每一位中國人都長了一顆“火鍋胃”。即便在全民“閉關”的情況下,也不能影響國人吃火鍋的熱情。
圖源:好看視頻PC端截圖
在疫情期間,火鍋的堂食與外賣雙雙受限,在家吃火鍋成為“火鍋胃”們的精神慰藉,這意外捧火一大波火鍋“周邊”。
1、底料、調料、自熱小火鍋賣斷貨
在消費者列舉的“疫情期間最難買到的4種食材”中,火鍋底料赫然在列。海底撈、呷哺呷哺的火鍋底料在線下商超與線上電商平臺均頻頻斷貨。
除了底料與調料之外,自熱小火鍋也成為“斷貨王”。蘇寧大數據顯示,疫情期間,自嗨鍋銷量同比大增370.27%。小龍坎在疫情期間舉行的一場直播活動中,創下了10分鐘賣出上萬盒自熱小火鍋的紀錄。
圖源:海底撈微信公眾號
2、半成品超市人氣爆棚
在其他餐飲品類根據政策規定關閉外賣時,很多城市的火鍋食材超市卻與其他超市類型一樣,可以繼續經營或是送外賣。
疫情期間,鍋圈食匯、速配齊、九品鍋等火鍋食材超市人氣爆棚。
3、食材速凍企業股價連創新高
“家庭火鍋”的火爆,讓魚蝦丸、蟹棒等速凍火鍋食材也榮登暢銷食材榜,有些超市內的火鍋速凍食材更是頻頻賣斷貨。
三全食品、安井食品等速凍食材生產企業的股價也隨之創下歷史新高。2月3日至3月3日的一個月時間里,安井食品股價累計漲幅高達58.2%。
4、進階外賣
大年初一當天,湊湊內部針對推出火鍋外賣達成共識,并表示,是疫情加速了業務進程。
疫情期間,不只湊湊及時推出了外賣,巴奴、小龍坎等知名連鎖火鍋品牌均在疫情期間發力外賣。其中,按照餓了么的數據統計,小龍坎的外賣業務環比增長350%。在“經典火鍋外賣”上線的第一天,小龍坎成都區域門店就突破了1200單。
圖源:見水印
疫情期間,堂食關閉,外賣挑起大梁。然而,在火鍋領域,除了少數的連鎖品牌外,大多數的火鍋門店依然“按兵不動”。
2015年,被稱為火鍋外賣的元年,這一年,大批火鍋外賣品牌涌進市場。而到了2016年,除了淘汰郎、董火鍋、臥底火鍋等,數據統計稱近90%的品牌敗走。
顯然,火鍋外賣并不好做。
1、消費頻次低
數據顯示,1月26日至3月17日重慶約有200家火鍋店開通外賣,總訂單量達到12萬單,交易金額約為1365萬。而《大數據深度解讀重慶火鍋背后的秘密》中的數據顯示,重慶的火鍋門店數量接近2.7萬家,僅主城區就有13215家,全年全產業產值接近500億元。
疫情期間,即便在火鍋之城重慶,在外賣訂單大幅提升的情況下,外賣收入相對于日常收入依然是杯水車薪。這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人們對火鍋外賣的消費頻次很低。
2、“不方便”的外賣
其他餐飲品類的外賣是“開盒即食”,只有火鍋外賣還要“自行烹煮”才能享用,這就讓火鍋外賣失去了外賣最引以為傲的優勢——便捷。
目前,火鍋外賣分為提供鍋具與不提供鍋具兩大陣營。而對于消費者來說,無論提供與否,用完等待店家自取或是使用自家的鍋具,都“不太方便”
3、客單價過高
火鍋的品類特性使然,使火鍋外賣的客單價偏高。火鍋外賣的客單價普遍在百元以上,動輒幾百上千的火鍋外賣訂單也并不稀奇。客單價的偏高這也禁錮著火鍋外賣的發展。
4、多不適合個人用餐
人們吃火鍋吃的大多是它豐富的食材,很多人涮火鍋,羊肉、牛肉、毛肚等缺一不可。而如果人數太少,食材種類必然會因為食量受限。這一問題同樣存在于火鍋外賣中,多人食時總是“更過癮”。
疫情期間,在其他品類的餐廳選擇用外賣自救時,火鍋店的“按兵不動”也是一種“選擇”。因為,除了與平臺合作開通外賣外,火鍋店推出外賣需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
1、定位
淘汰郎創始人趙子坤在談及火鍋外賣的痛點時曾著重提到定位問題,其指出很多火鍋外賣品牌的失敗源于它們定位的錯誤。
而海底撈最初的定位則是面對家庭消費的“大鍋”。之于海底撈,外賣相當于其堂食業務的延伸,它面對的大多是品牌原有的粉絲群體,所以,海底撈外賣做家庭消費是順理成章之事。
Rita攝
而對于其他火鍋外賣品牌來說則需要重新挖掘消費群體,外賣點單率高的白領群體成為大多數火鍋外賣品牌爭相爭取的對象。
顯然,淘汰郎也是考慮到這一點,定位于1-2食的小火鍋,去迎合目標人群的需求。
所以,在推出外賣業務時,品牌就需要在第一時間根據目標消費人群考慮定位問題。
2、口感
一位在疫情期間點了三次火鍋外賣,且三次出自于當地高口碑火鍋店的重慶用戶直言:“堂食開放,不會再點外賣……味道不一樣撒……”
受底鍋、蘸料的影響,火鍋外賣大多與堂食的口感有著明顯偏差。為此,很多火鍋品牌在推出外賣時采取的是直接“復制”店面爆款的模式。在日前上線外賣的巴奴就是將顧客必點的牛油、菌湯、青椒、番茄等口味直接“照搬”至外賣菜單中,希望可以延續外賣的好口碑。
弱化口感偏差,保證趨于堂食的口感,是保證火鍋外賣體驗的第一步,也是局限火鍋外賣發展的關鍵問題。
3、餐具
美團數據顯示,疫情期間,全國超1.8萬家火鍋店在美團上線外賣。消費者中,選擇“需要鍋具燃料”的消費者占比55%。這意味著,與其他外賣板塊相比,火鍋外賣還需要解決“鍋具”問題。
圖源:淘汰郎微信公眾號
早從前幾年的海底撈與淘汰郎開始,火鍋外賣就已經開始采取“送鍋上門”的服務,淘汰郎更是開啟了“以鍋為會員卡”的先河,用以解決鍋具回收問題。
4、供應鏈
湊湊火鍋CMO楊婷婷曾在采訪中透露,外部資源短缺是湊湊在過年期間啟動外賣項目的最大挑戰。湊湊目前正在尋找合適的鍋具供應商,預計未來會隨外賣提供鍋具。
火鍋店開通外賣,就是向供應鏈發出了新的要求。包括食材與鍋具、餐具在內的供應鏈的優化對于火鍋外賣都很重要。
5、配送
如果生鮮肉類等餐品在配送過程中由于儲存不當而出現性狀變化,勢必會大大影響用餐體驗。火鍋外賣餐品的生鮮性質決定了它對配送的要求更高。平臺的專送服務一般不能滿足火鍋外賣的配送需求。
所以,海底撈打造了自己的配送團隊——Hi撈送,湊湊則選擇與第三方專業公司合作,目前的合作方是順豐。如何配送,是自建團隊還是與第三方合作,抑或是使用平臺專送服務,也是火鍋外賣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6、套餐
湊湊目前推出了兩種套餐形式,2-3人餐與4-5人餐,定價分別為388元與588元,套餐中涵蓋門店中大多數高人氣的餐品。為了吸引用戶,湊湊還推出了7折優惠。
海底撈、淘汰郎等外賣同樣打造了套餐服務。套餐服務一方面是為了緩解消費者的“選擇困難癥”,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則是通過套餐的形式給出優惠組合,以緩解客單價過高的問題。
圖源:湊湊火鍋茶歇官方微信公眾號
巴奴創始人杜中兵曾在采訪中表示:現在做的是外送,不是外賣,疫情結束后會停掉。
火鍋外賣固然可以成為連鎖火鍋品牌的另一個收入增長點,但對于火鍋品牌來說,重中之重依然是堂食。疫情進入尾聲,全國各地已經出臺各類鼓勵性政策刺激堂食,接下來,依然是堂食的天下。
未來的火鍋行業會呈現出愈發多元化的發展趨勢,無論是在疫情期間爆火的底料、食材銷售,還是引得眾多創業者競折腰的外賣,它們或許會憤而崛起搶占市場空間,但火鍋堂食的“霸主地位”依然不容撼動!
歡迎在評論區寫留言,與我們互動討論! 本文作者大箏,由餐飲界原創首發,轉載請注明來源餐飲界(canyinj.com ),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免責聲明:本文的提供資料部分來源網絡,僅供用戶瀏覽,但我們無法確保信息的完整性、即時性和有效性。若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侵權糾紛等問題,請及時聯系刪除,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 點擊下列關鍵詞 閱讀更多精彩 【商務/投放/合作】 大箏:18923764126? 微信號:toutiaoxiansheng 【公關/營銷/推廣】 參某:18138837052 微信號:chohuobang 【轉載/投稿/爆料】 微信號:16620780467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界,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414.html